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还在持续,服务商对于数字化转型之路的思考也在更新。
3月1日,2022年美云智数渠道生态融合大会(以下简称“渠道大会”)线上会场正式对外公开,在该大会上,美云智数新任CEO余海峰提出一个观点:产业互联网的内核是工业软件。
余海峰算是IT行业的老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曾先后在IBM、微软、阿里等企业工作过,在他看来,消费互联网已经非常内卷,疫情之下火爆的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项目,在营销端差不多做到了极致,如果再想提升效率,目光要更开阔,从消费互联网转入到产业互联网,而他认为,工业软件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举足轻重,下一步,应努力发展工业软件。
不可否认的是,工业软件的市场空间巨大。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增速保持在15%到20%之间,2020年工业软件产值将近2000亿元。然而,我国工业软件的改善空间还很大,整体来看,管理类软件强,工程类软件弱,高端软件也较少。在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情况下,中国工业软件的全球市场份额大概只占到6%。
有行业人士认为,工业软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因美国的出口管制而被禁用MATLAB软件让学界直面了一次软件受掣肘的不便(记者注:MATLAB软件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开发的一款商业数学软件,可用于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等领域),余海峰对于哈工大师生的不便感同身受,他在学生时代就用过MATLAB软件。
“我们在用的95%的工业软件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法国人的手上。”余海峰称。在此背景之下,工业软件的国产替代化过程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在B.P商业伙伴创始人兼总裁国秀娟看来,工业软件的国产替代化将提速。
那么,在欧美国家开发的工业软件市场渗透率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厂商的机会在哪里?
余海峰认为,已被大众熟知的CAD、CAE、CAM软件是上世纪的产物,旧有的工业软件着眼的是单点价值的提升,而现代工业软件的“灵魂”在于联通、协同和闭环。在现实经营中,仅仅是分拆一个订单,就涉及到前端的供应链、中端的生产制造和后端的物流、客服等多个环节,只侧重车间生产或者营销的工业软件,显然是不能适应企业数字化需求。
余海峰还考虑过,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是需要一个通用型的软件还是需要一个带有行业属性、经营思维的软件?如果是需要后者,软件开发商需要在特定行业里有一定的实践积累。
从业务体系的全拉通以及行业积累来看,背靠美的集团的美云智数开发工业软件或许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美的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开展了十年左右的时间,美云智数在过去数年的对外服务中,触达了超过1000家企业。
但余海峰坦承,在工业软件、企业软件方面,美云智数有自己的短板,例如HR、OA这样的软件,有的服务商涉足已久,这不是美云智数的优势,在云平台的安全方面,也不是美云智数的优势。智能制造、工业仿真、数字孪生、供应链管理,才是美云智数的优势。
“对于客户来说,它们需要的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我们全部都做会很累。第一,要勉强做不擅长的事情,第二,会导致每个软件厂商都是我们的对手,第三,靠自营直销无法完成产品化、渠道化和规模化复制的目标。”余海峰说,他更倾向于跟其他的厂商联手,掘金工业软件市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