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副部长辛国斌,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工业和信息化稳定运行和提质升级有关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也很高兴和我的同事们就工业和信息化稳定运行和提质升级的有关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了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开局良好。
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砥砺攻坚、奋发有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在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工业和信息化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我向大家报告几组数据:
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比2020年提高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7.4%,总量达到了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
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3%,比上年提高了3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8.2%。
三是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7.5%。这是近年来比较高的水平。
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提升。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和堵点,重点产业链保持安全稳定。光伏、风电、船舶等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度紧张的集装箱去年增长了110.6%,翻了一倍多。芯片产量也增长了3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了17.7%,两年平均增速为8.3%。这也是近年来的较高水平。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世界工业经济恢复增长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一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8.6%和45%。
二是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集群发展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各项指标呈现好的态势。我们还要看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三是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步伐加快,培育“专精特新”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47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800家。
四、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重大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突破。“天问一号”任务实现火星探测的“绕、着、巡”,“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接续成功发射。“海斗一号”浅海深潜器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新型显示、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同比分别增长了44.9%和42.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了1.6倍。
五、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42.5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5.2亿户。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都实现了5G覆盖,为打造“智慧冬奥”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家也都体会到,这些极大提升了视频观赛的体验。5G应用在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也快速拓展,赋能千行百业的成效十分显著,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全年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8%和17.7%。这些都为我们全年稳定工业经济提供了基础,也为今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供给体系的质量还亟待提高,还存在不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风险等有关问题。特别是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国内发展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所加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任务,把工业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提振工业经济,特别是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平稳接续,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着力推进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着力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提升信息通信服务的供给能力。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着力抓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落实,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水平。我们将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一项一项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筑牢经济“压舱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下面我和同事们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答记者问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肖部长,刚才您在介绍中提到,要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的平稳接续,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筑牢经济“压舱石”。请问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工业经济的走势如何?下一步,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和全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谢谢您的提问。总的来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企稳回升的态势,总体运行平稳。特别是随着工业经济增长各项政策举措贯彻落实,提振工业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效。2月份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今天是最后一天,所以我想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春节生产及节后开工复工情况,我们对2万多家重点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14.5%的企业春节期间坚持生产,89.5%的企业在正月十五前复工,2月20日前复工的企业达到了95.5%。二是重点行业企业1月份生产经营情况,据有关协会统计,1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242.2万辆和2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和0.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45.2万辆和43.1万辆,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监测,1月份重点煤炭企业煤炭日均产量达到了744万吨,同比增长1.8%。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4%,环比上升0.2,连续3个月回升。三是工业关联指标情况,1月份制造业PMI为50.1%,连续3个月稳定在50%以上;物流业景气指数51.1%,也保持在景气区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均创历史新高,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自去年7月份以来首次呈现同比增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还不牢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下一步,一是全力提振工业经济,确保一季度平稳接续。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系列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到位。同时,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解决。
二是着力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加强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协调,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重要生活物资,包括农资、化肥等重点企业稳定运行。
三是积极提振制造业有效投资。抓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实施,启动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动电信运营商加快5G和千兆光网投资建设进度。
四是多措并举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等政策。同时,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我们还将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行动,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快数字化改造的步伐。我们知道,去年工信部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我想请问,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如何?其次,接下来工信部还要采取哪些措施,以支持企业的数字化改造?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谢谢你的提问。就像记者同志所说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它给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企业形态带来深刻的变化,应该说是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的必修课。这几年,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努力,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创新活动呈现出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不断夯实。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了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了160万家,这对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转型范围不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向制造业加速融合渗透,特别是钢铁、汽车、装备、电子、石化等工业行业领域,融合创新、交叉创新不断深化。“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全国已经超过2000多个。三是转型程度不断提升。刚才肖部长谈到,我们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经达到了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到了74.7%。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发展创新,开展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了38.8%和29.6%。企业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来提升质量、效率和效益的作用非常明显,都尝到了甜头,产业竞争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下一步我们主要还是延续前期的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要突出重点,增强企业数字化能力。企业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造的主体,当前总体看,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还不够足,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来推动、支持和支撑。我们将总结推广一批好的技术、好的做法,分行业、分领域发布有关指南和指导。培养一批优质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实用管用的典型案例和方法。同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中小企业发展的数字化赋能平台,结合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发挥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在今年年底为不少于10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促进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
二是要扩大应用,丰富产品供给。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挖掘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标杆。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基地、进园区、进产业集群,连接千行百业,赋能万企千园。
三是要建生态,优化数字化改造环境。这是我们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的基础。要把转型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要完善制造业转型的人才培训体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通过联合金融机构,丰富数字化改造的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成本。要加强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安全保障,这非常重要。我们将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支持北京、上海建设数据交易所。加强行业数据安全监管,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并加强保护。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请问如何看待我国新能源汽车去年的“亮眼”表现,今年是否能延续这样的成绩?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谢谢您的提问。“十三五”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比较快的。年销量从2016年的50.7万辆提高到2020年的136.7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了354.5和352.1万辆,同比都增长了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的成绩超出了一些专家和机构的预测,我想大家一定会关心今年能否维持住这种喜人的发展局面。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深刻感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契合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带动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催生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促进了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变革,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绿色出行新的体验。产业发展的生态已逐步健全和完善,所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判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虽然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预计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后续,工信部将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支持政策。抓紧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做好与补贴退坡的有效衔接,稳定市场预期。我们将组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为行业企业提供指导帮助。
二是支持创新突破。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低温适应等性能,加快5G、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开发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休闲娱乐、生活服务、自动驾驶等功能,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和驾乘体验,增强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
三是促进市场拓展。我们将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着力提升城市物流配送、出租、环卫等车辆电动化水平。针对老百姓反映集中的老旧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的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一道,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结算,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便捷性。
四是强化资源保障。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加强安全监管。我们始终强调,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提升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保障能力。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更放心地使用。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为了完善集成电路、半导体的产业链,在这5年里,主要着力采取了怎样的举措?到2025年,希望半导体的国内自给率提高到怎么样的水平?大概百分之多少?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谢谢你的提问。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0年国务院也出台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这个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举措,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落实这个政策,对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特别是对稳定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公布了《集成电路企业免税进口产品清单(第一批)》,并对享受相关政策的企业条件进行了公告。这些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目的就是支持不同所有制集成电路企业加大产业发展力度。
二是鼓励技术创新。指导各地建设了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提高技术供给能力,特别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转移应用和商业化发展。同时制定相关标准,推广集成电路的应用、质量评价规范,进一步加大在汽车、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推广,以应用和市场来牵引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进一步营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资本对产业带动作用,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特别是按照若干政策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工信部和教育部推动高校建设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设高水平的微电子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
集成电路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从未来看,集成电路仍然是高度的全球化产业,也凸显了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重要性。各国产业界加强分工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为全球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同时也是集成电路重要的生产国和提供者,一直为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作出我们的贡献。所以,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不仅为中国的自给自足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全球的发展提供资源。我们继续欢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加大在华的投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为稳定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作出贡献。我们也要继续为国内外的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给予内外资同等待遇,特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共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发展,维护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我补充一句。我刚才讲了,去年行业增长了33.3%,增长比较快。今年随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进程,以及人民群众对消费类电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这个行业在31个制造业大类里面,我们判断增长速度仍然是比较高的。刚才田总讲到国际化产业合作的问题,在这个行业是非常典型的,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大趋势,应该坚持。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我们也注意到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和扶持举措,保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请问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之下,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怎么样?今年工信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谢谢您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中小企业激发活力。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下,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9.9%和25.6%,两年平均增长了9.9%和16.8%,增速都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我们对2.7万家中小企业调查显示,2022年春节以后的复工情况也是比较好的。我刚才向大家报告了,正月十五之前复工的情况。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中小企业本身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疫情散发的冲击,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回款难,企业遇到的招工难、用工贵等这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我们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帮扶中小企业。
一是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促进各项惠企政策落细落地。中央出台了很多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举措,国家层面去年以来就出台了25项政策,省级层面出台了52个系列政策举措。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让更多中小企业了解这些政策的内涵、政策的要点和怎么样用好这些政策,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共同落实好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政策,确保中小企业用好政策红利。
二是在精准做好服务上下功夫,扎扎实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我们要针对中小企业的诉求,会同有关地区、部门继续精准服务中小企业。在全国启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一起益企”的服务行动,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还要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动员各方面全力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我们要深入开展防范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的专项行动,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现在还有些大企业、有些机构拖欠中小企业的款项,这也是我们今年整治的重点。同时我们还要推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加总量、扩大受益面、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今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从数据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销售总额、利润总额、创新能力和一般企业相比都有明显提升。我们将重点围绕产业链做好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文章,更好地引导鼓励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鼓励大企业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创新资源。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最新数据显示,汽车行业缺芯的现象有所缓解。我想问工信部的是,对于汽车行业的缺芯有没有做一下今年的评估?今年业内要如何应对?以及围绕芯片产业后续的规划布局是怎样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谢谢您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汽车芯片问题就成了我们社会舆论的一个高频词。工信部一直高度关注这项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应对举措。牵头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加强整车、零部件和芯片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实施汽车《公告》管理便企服务措施,促进替代产品装车应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汽车芯片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这些手段措施来提升芯片供给能力,努力维护汽车行业平稳运行。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汽车芯片保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表现在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汽车月度产销量出现了恢复向好态势。2021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汽车产销连续三年的下滑态势,这个成绩还是来之不易的。今年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242.2万辆和2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4%和0.9%。应该说汽车行业今年开局还是比较平稳的。
从重点汽车企业监测情况看,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虽然已在逐步缓解,但相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需求和排产计划来看,目前仍然还有一定的缺口。考虑到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加大了车规级芯片的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今年陆续释放,国内部分芯片产品供给能力也在逐步提升,预计汽车芯片供应形势还会持续向好。
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来维护汽车工业的稳定运行,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供需对接。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搭建汽车芯片在线供需对接平台,畅通芯片产供信息渠道,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
二是加大生产协同。引导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合理排产、互帮互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缺芯影响。芯片的配置效率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些企业产品适销对路,芯片短缺影响比较大;有一些企业的产品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所以即使拿到了一些芯片,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人愿意买,就会对整个产业造成一种资源错配。
三是提升芯片供给能力。进一步支持整车、零部件、芯片企业协同创新,稳妥有序提升国内芯片生产供给能力。同时,我们的应用测试评价体系还存在短板,这方面今年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汽车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我们必须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推动跨国芯片企业增加中国市场供给,加大本地化生产布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关于整个芯片产业的规划布局,刚才玉龙同志已经做了一个介绍,我在这儿再简单点点题。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后续工作就是要抓好这个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化国际协作分工,以这些举措和措施进一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再次见到肖部长非常开心,第一次提问您还是2019年的部长通道上。我今年想提一个关于先进制造业的问题。前天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8周年,请问工信部在缩小南北方先进制造业差距方面有哪些考虑?特别是支持天津进一步打造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方面有哪些想法?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您刚才问的是南北制造业的差距,这是您下的结论。应该说我国工业体系完整,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在中国都有很好的布局。我们在全球是唯一大类完整的国家,产业体系的完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地区差距,有些发展得快一些,有些发展得慢一些,或者和市场结合的程度稍微弱一点,这也是发展中的一个正常现象。我们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很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根本保障,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环境逐渐形成,为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具有基础和优势的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随着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原有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原有的优势企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会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很好的支撑。
我们相信,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实,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在工业发展上,大家都会“比学赶帮超”,出现新的、更好的发展前景。谢谢!
人民邮电报记者
近年来,广大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感受越来越关注,请问过去一年,工信部在保障用户权益、改进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将有哪些新的打算?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感谢您的提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从过去的一年看,我们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改进影响用户感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切实保障用户权益。主要突出解决了APP治理和适老化改造两个方面的问题。在APP治理方面,大家反映的问题比较多,我们打好“组合拳”,通过制定标准、技术检验、专项整治、行业自律等措施,大力整治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弹窗骚扰等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大家都有体会,弹窗出来以后,想把它关掉非常困难。去年我们累计检测了208万款APP,通报了1549款违规APP,对514款拒不整改的进行下架处理,有问题的整改,整改以后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在适老化改造方面,组织227家网站和APP完成改造,推出了字体放大、语音引导、“一键直连人工客服”等多种具有特色的功能,指导终端企业为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设计生产服务提供支持。
当然,这项工作永无止境,我们今年还要继续做好。
一是聚焦用户权益,加强综合治理。持续关注用户反映的各类违规问题,深入开展APP整治,对移动互联网服务涉及的诸多环节进行全链条、全覆盖监管。主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对手机、平板各类终端全覆盖;对应用商店、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预置预装等关键的责任链环节全覆盖;对APP技术检测全覆盖,让用户权益得到全方位保护。
二是聚焦服务感知,满足用户期待。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督促主要互联网企业建立客服热线,响应用户诉求。
三是聚焦重点人群,推进信息普惠。再组织一批新的APP和网站,开展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提升,打造一批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标杆。
四是聚焦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围绕移动互联网服务、个人信息保护等重点领域,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同时也完善问责机制,强化技术手段,激发企业自身改进服务、提高水平的动能。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5G作为新基建之首,是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手段,请问今年在5G的建设和应用方面有哪些规划和考虑?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谢谢您的提问。5G正式商用以来,如您所说,它为推动新基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工信部会同各部门、各地方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5G建设和应用保持了全球领先水平。目前5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一级和所有县城城区,87%的乡镇镇区,覆盖面在全球一定是领先的。这对稳增长、稳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之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主要在坚持网络、应用、产业一体推进方面下功夫。
一是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我们的目标是今年5G基站要新建60万个以上,刚才肖部长也谈到了,我们现在基站超过了142万个。这样的话,我们使基站总数今年年底达到200万个。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要不断扩大,而且要按需建设优化布局,加强面向企业厂区、工业园区这些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同时提升在高铁、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区的覆盖深度。持续推进县城和乡镇的广度覆盖。
二是大力推动5G应用创新发展。继续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这是我们一个重要抓手。办好“绽放杯”5G应用大赛,挖掘更多新成果、新技术,促进推广落地。同时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示范,开展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试点,向农业、文旅这些领域不断深化和拓展。对个人应用要推出一批新型智能终端和APP,进一步提升用户的5G体验。
三是大力促进5G技术迭代升级。加大对关键芯片、核心器件的研发力度,支持产业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对接。同时要持续推进5G增强技术的研发试验,拓展与垂直行业的融合能力,丰富5G应用产品,推动企业推出更多层次、更多价位的5G芯片等模组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5G的差异化、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使5G技术真正通过应用的规模化得到迅速发展。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工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请问工信部在工业方面实现碳达峰目标有什么考虑?今年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来稳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谢谢您的提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体消费量65%左右,是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之一。完成好这个任务,时间紧,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是重大挑战,也是一个重大机遇,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必将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新的创新动力和新的发展机遇。绿色低碳发展有好多事情可以去做,好多领域可以去开拓。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统筹考虑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科学细化目标任务,稳妥有序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主要开展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政策设计。落实好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出台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以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分业施策,制定一系列专项政策,稳妥、科学、有序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
二是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注重先立后破,深化重点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结构。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特别是要严格控制钢铁等重点行业用能规模。
三是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发布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导向目录,引导做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抓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落实,强化节能专项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加快培育绿色数据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重点行业碳达峰公共服务平台。
四是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强化产品绿色设计,打造一批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加大光伏、风机、节能电机等装备供给,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修订完善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管理制度。刚才国斌同志也介绍了,新能源汽车要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通过强化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助力能源、交通、城乡建设等领域碳达峰。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一步一步抓好落实,见到明显成效。谢谢。
来源:中国网
图片:国新办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