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产业】 导读:当然,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还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依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等,严守粮食安全底线,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食品机械设备网 热点要闻】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在百年变局下,粮食问题正变得更加重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被放在第一部分,显然成为农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表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才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尽管如此,但大豆、小麦、大米等粮食我国每年仍要大量进口,因为食品工业等领域需要消耗大量面粉、淀粉,加之畜牧业需要。
近年来,中俄农产品贸易明显升温。根据数据,2020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农产品和肉类第一大出口市场。而近日,海关总署宣布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并要满足五个方面的要求,这也将不同程度地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总量充足,满足食品工业等领域对小麦加工的需求提供物资基础。
当然,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还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依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等,严守粮食安全底线,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据了解,近年来,有地方管理局在“减”上下功夫,在“质”上做文章,强化烘干机、色选机等粮食现代技术装备支撑,抓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大米品质。
储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稳定器”。而确保储备粮储存安全,最大潜力在科技,根本途径也在科技。“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启动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建设一批高
标准粮仓(采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配套先进适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和工艺、环保高效的清理设施设备,运用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等),实现科技储粮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水平。
在加工方面,粮食加工损耗浪费较为严重,数据显示,每年加工损失量达150亿斤,这其中是因为大多数人在主食上更加追求精米细面,使得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采用多次抛光打磨过度加工粮食所致。有企业通过加工技术创新,采用9%黄金碾磨技术,不但充分保留稻米原生美味,而且还避免过度加工带来大米耗损等问题。
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面油到肉蛋奶、水产品,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地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地凸显,就此,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并坚持科技思维,深化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