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局势下,两会的召开对经济形势及股市有何影响?有哪些政策预期值得关注?如何看待今年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记者就此采访了5位券商人士,他们是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冠英,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在他们看来,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对经济或股市的影响可能集中于稳增长主线,看好逆周期和顺科技两大方向。
重点关注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记者: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您比较关注哪些政策或提案?
李冠英:我们比较关注的就是保增长相关的政策或提案,包括总体经济增长目标、房地产政策、旧基建项目的方向、专项债规模、赤字率水平、新基建相关的方向等,其中,地产政策的放松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此外,我们也比较关注新能源发展的节奏。
张夏:根据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各地方两会召开的情况,预计基建投资、科技创新、扩大内需、保障房建设等领域将成为全国两会讨论的重点,结合2022年国内以及全球经济环境,我们重点关注稳增长相关政策的表述,具体而言,需要重点关注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经济增长目标等,以及上述具体领域的政策表述和表述变化,如新基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新型消费、保障房建设等具体领域。
魏伟:我们更关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具体落地方向,包括后续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力度、财政政策对于基建项目的支撑,以及哪些经济转型相关新兴产业板块将迎来政策的大力支持。
李求索:一是稳增长政策方向,关注政策落实尤其是在货币政策工具应对、财政预算、新一轮减税降费、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在内的房地产良性循环、基建等产业领域的可能进展;二是关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长期领域的探讨和落实。
或推升市场风险偏好
记者:今年两会对经济或股市有什么影响?
李冠英: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对经济政策的力度和方向有所分歧,两会大概率会指明政策的着力点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有利于提升各界信心和改善全社会的信用。对股市而言,经济增长预期的提升,一方面有利于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和成长性行业的估值。
张夏:历史来看,两会对A股走势的影响要综合当年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来判断。历史上稳增长大年如2007年、2009年、2012年、2017年、2020年,两会前多数处于稳增长的预热阶段,这个阶段整体A股市场的风格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占优风格,但指数多数上涨,而统计历年年初至两会前的市场行情,大盘指数也多数上涨,也就是所谓“春季行情”,上涨更多与年初信贷投放、业绩预告开始披露等因素相关,两会政策预期也是因素之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对经济或股市的影响可能集中于稳增长主线下。
魏伟:推升风险偏好,定调产业方向。短期来看,两会期间A股市场交易情绪多数较好,市场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概率。中长期来看,对于全年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定调将催生全年的结构性机会。当前A股市场交易情绪偏弱,市场尚未形成一致预期,板块之间高速轮动,在此背景下,两会的政策定调将为对全年的结构性机会提供重要参考,在两会之后,市场或围绕会议的重要议题形成相对明确的预期。
王一峰:历史来看,两会对于股市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两会提出的政策主线也会是市场全年重点关注的方向。对于今年股票市场来说,两会将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确认点,甚至是市场表现的拐点。去年年末与今年年初的政策发力已经初见成效,两会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对于经济政策的信心,有效对冲海外风险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
李求索: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从历年情况来看,两会期间A/H市场大多表现较为积极:A股市场(上证综指)在两会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平均表现分别为3.3%/4.3%;港股(恒生国企指数)在两会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平均表现分别为0.4%/5.3%。其中,涉及两会政策预期的板块或行业表现通常较为亮眼。结合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以及稳增长政策落实力度逐步加大,我们预计今年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重点关注可能受益于政策预期以及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行业和主题。
记者:今年稳增长政策是否会有新的措施出台?未来会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魏伟:一季度经济预计仍将惯性下滑,主要受消费疲弱和地产销售投资降温的拖累,因此,稳增长加码发力的基调较为明确。建议关注两大政策高景气方向,一是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新基建聚焦5G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电网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包括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两大领域,江苏、山东等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指标。
张夏:今年的稳增长与过去历轮稳增长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也将成为政策出台的重点领域。第一,“双碳”目标提出后,会在新的一年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和信用投放的主力之一,围绕新能源基建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投资机会;第二,传统行业很难再像过去稳增长一样出现较大规模的扩产,在不能破产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将向新产业或数字化转型,这将会带来数字基建的需求,带来工业互联网、自动化设备需求的增加;第三,本轮稳增长中房地产更多是以维稳为主,而房产投资的重要增量来自城市更新和保障房的建设,与保障房建设和城市更新相关的板块值得关注。
王一峰:今年稳增长政策有望逐步加码,启动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投资机遇上,在传统基建领域,聚焦水利工程、轨道交通、城市更新改造、制造业和绿色产业;在新基建领域,聚焦5G、工业数字化、北斗产业化、“东数西算”工程并推动REITs发展。同时,政策鼓励的领域“宽信用”有望增强,从而强化银行业等亲周期行业的经营和市场表现。另一方面,在“三稳”政策安排下,房地产业“政策底”已现,全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前低后高”,优质房地产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 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记者:近期央行强力发声,针对三重压力,货币政策重点目标突出“稳”字基调,您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怎么看?
魏伟:货币政策延续稳增长基调,一季度有望进一步宽松。在稳增长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央行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宽信用的态度。在时间点上,报告对于通胀的关注趋于弱化,对于外部掣肘的重视度上升。在方向上,报告强调了小微、绿色、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结构性支持;对于房地产,报告再度指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意味着房地产政策可能迎来边际微调。
张夏:今年MLF到期规模集中在三四季度,因此,预计央行在三四季度通过降准对到期MLF进行部分置换的概率比较高。此外,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再贷款可能成为主要的结构政策工具,助力宽信用和社融回升,预计2022年碳减排支持工具投放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左右。
王一峰:货币政策方面,2022年预计总量与结构双发力,既不会“大水漫灌”,又会保持流动性充裕。总量方面,仍将维持货币增速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预估广义货币增速在9%左右。央行提出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靠前发力”,因此,一季度将是信贷和社融增长较快的时期,市场流动性将维持宽松状态以更好配合货币信贷增长。价格方面,OMO和MLF政策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贷款价格仍有下行空间。为维持流动性水平充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存在进一步下调可能。
关注业绩超预期板块
记者:2022年以来市场风格切换较大,目前影响市场的因素有哪些?
李冠英:目前影响市场的因素主要包括分子端和分母端两方面:分子端的盈利预期主要与经济增长有关,目前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出台,尤其是地产的放松,带来信用的回升,大概率会提振分子端盈利的预期,之前市场对上市公司盈利的悲观预期有望修正,因此,对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能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一旦估值体系稳定,之前对高增长的成长性行业盈利增速下行的担忧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估值也可能修复。分母端的因素主要来自海外紧缩及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流动性收紧预期和风险偏好下降,这些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有可能加剧市场波动。总之,分母端的因素依然是风险点占据多数,需要密切观察,把握市场的一些变化和节奏。
张夏:今年以来风格切换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增量资金不及预期,主要表现为公募基金新产品发行不及预期,此前集中持仓的核心赛道板块下跌;二是目前依然处于稳增长的预热期,投资者对于稳增长力度、节奏仍存在分歧;三是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带动美债收益率加速上行至危险区域。
王一峰:年初以来的市场风格波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担忧。相较于去年较高的经济增长,今年的经济将会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企业盈利也会随之下行,尤其是结构上,去年增速较高、表现也较好的行业可能面临更大的盈利下行压力,而受到稳增长政策支持、去年表现不佳的行业则可能有更强的盈利韧性。二是海外流动性的波动。今年以来海外收紧预期不断增加,这给部分高估值以及外资占比较高的行业带来了结构性压力。三是高估值的调整。年初市场估值出现了显著分化,也带来了风格的波动。对于未来市场,我们认为盈利的分化将更加值得关注,对于全年市场风格的变化,盈利通常是核心影响因素。未来若盈利预期有所改善,成长板块可能有所改善,反之,稳增长板块可能仍将会有相对表现。
魏伟:关注业绩超预期和政策方向。2022年市场风格以避险防御为主,今年以来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等板块涨幅靠前,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经济趋弱和通胀上行的背景下,市场更偏好具有盈利确定性的周期板块;另一方面,在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部分高估值成长板块也有调整整固的需求。往后看,3~4月是决定全年方向的重要时点,一是两会的政策定调影响中长期市场预期,二是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陆续发布。因此,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政策部署方向,以及业绩超预期的板块与个股。
看好逆周期和顺科技方向
记者:您认为今年投资主线是什么?看好哪些板块?有哪些风险或机会值得关注?
李冠英:盈利边际改善是今年主要的投资主线逻辑,主要是稳增长与疫后修复两个方向。首先,根据历史复盘,一季度表现靠前的行情大概率只有少部分能延续到后面三个季度,后三季度行业表现靠前的关键在盈利边际改善而非盈利的绝对增速;其次,今年盈利边际改善较为确定的是两个方向——稳增长和疫后修复,分别指向新旧基建和大众消费(旅游、酒店、餐饮、航空、体育)、TMT等。
今年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外围的冲击,包括美股的调整以及地缘冲突,因此,阶段性来看,需要关注的机会除了主线逻辑外,还有已经超跌的估值性价比非常合理的部分高成长板块,主要是新能源、军工、半导体和医药等板块。
张夏:根据A股所处的阶段,2022年大盘风格相对占优,主线沿着逆周期和顺科技两个方向布局,逆周期政策布局“流动性改善”“稳社融”“新(能源基建与数字)基建”“稳地产”“促销费”,科技领域关注“元宇宙+VR”以及AIOT应用落地(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
魏伟:关注高质量稳增长加码布局的新基建板块和科技创新板块。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发力点在于基建投资,以5G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电网升级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更为受益;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是高质量转型的聚焦方向。
目前的风险主要来自海外,一是全球高通胀的演绎和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地缘政治局势进一步升级或持续时间超预期,可能加剧国际资本市场动荡,能源、农产品、工业金属等商品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加大全球高通胀的风险;三是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冲击市场的风险。
李求索:A股和港股市场全年可能机会大于风险,重在依据市场主要矛盾变化把握阶段性和结构性机遇。具体来看,其一,政策“内松外紧”,增长“内上外下”。需求偏弱、物价压力逐步缓解是2022年中国资产配置要重视的逻辑,经济增长和A股公司盈利增速全年可能均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其二,市场流动性有支持,估值有修复空间。其三,结构性地看,中国自身产业趋势与全球科技周期叠加,继续衍生趋势性机会。其四,节奏上,随着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指数可能迎来阶段性机遇。整体来说,市场风格相比前期稳增长明确跑赢,有可能逐步向相对均衡的阶段过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