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要干好四件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公示《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以下简称《名单》),共140个案例入选,分为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六个方向。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技术主要集中于大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少数大型制造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创新和应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需要干好四件事。

从支撑“建平台”走向支持“用平台”

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权威评选,入选“创新领航”的案例需要切实满足技术先进、成效显著等高标准。大部分案例来自制造业大中型企业,例如中国商用飞机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协同仿真平台”、美的集团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创新应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学角度思考,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需要处理好四方面问题。一是政府推动与市场创新。当前,政府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从支撑“建平台”走向支持“用平台”,但市场创新和应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二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由互联网企业主导,也可以由工业企业主导,两种模式各有特色和利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需要协调好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三是硬件创新与软件创新。硬件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软件可以更好地解决个性化和不确定性问题,需要解决硬件创新发挥规模经济、软件创新产生范围经济的问题。四是示范创新与普及推广。入选《名单》的案例行业场景高度差异化,这些案例能否涵盖企业的应用需求,明确痛点和需求,需要不断适调。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研究员李佳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来为企业提供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最优方案。但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相关技术主要集中于大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少数大型制造业企业,距离广泛应用于千行百业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传统制造业转型方面,目前国内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供给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正是由于应用场景受限,导致工业互联网建设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尚不能通过规模化建设降低网络成本,这也降低了很多中小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转型应用的积极性。

创新应做好四件事

“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需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谁在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一定会以技术+数据为驱动,构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的互联互通产业生态。”欧阳日辉说。他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主要应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强化连接能力,政府加快5G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动IT与OT网络深度融合。二是提高工业软件开发能力,政府加大工业软件开发的税收支持和奖励力度,尽快改变中国90%以上的工业软件靠进口的局面。三是主要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平台提升数据模型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数据链接和感知能力,提升数据共享和利用能力。四是主要由工业企业主导的平台提升数字生态构建能力,实现需求感知、设计研发、工艺优化、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供应链配送的全要素、全局智能,形成工业APP应用与工业用户之间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

“首先,可以基于国内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现状,鼓励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有条件的地区优先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样板和示范效应,通过跨区域合作来解决相对落后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落后难题。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制造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加强合作,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扩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李佳璐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