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平院士:CO2的能源化利用技术进展与展望

相关阅读:

谢和平: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发展机遇

谢和平:深部不同深度岩石脆延转化力学行为研究

谢和平: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


近日,谢和平院士团队按反应原理和目标需求将CO2能源化利用划分为“耦合储能的CO2电池技术”“回收能量的CO2电容器/电池技术”和“深度发电的CO2矿化电池技术”三大技术类别,并进行梳理介绍。重点介绍了团队第一~三代CO2矿化电池的设计思路、研发改进、产业化方案及工艺路线,同时提出一种近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发电理念。相关研究成果以《CO2的能源化利用技术进展与展望》为题发表于《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期。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为促进大气CO2净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CCUS技术普遍面临低效率、高能耗、高成本的技术难题。 

  

  谢和平院士认为,严格意义上讲,“CO2能源化利用”应指能量来源于CO2自身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但随着储能技术与CO2减排技术的交叉融合,这一概念的边界在不断拓宽,即使这些能量溯源并不来源于CO2,而更多是将CO2作为一种循环的化学介质,对外输出的能量也并非来自CO2本身。

  

  研究指出,最深度、直接的CO2能源化利用,应体现在CO2自身的能量变化上。根据CO2矿化反应(或碳酸化)热力学吉布斯自由能降低这一特征(ΔG<0),谢和平院士团队于2014年提出一种CO2矿化发电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将CO2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和资源,实现了将CO2矿化反应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输出的CO2减排新途径。

  

  CO2矿化电池本质上是酸性气体CO2和碱性固废形成的H+浓差电池。在早期的电池体系中,通过循环H2作为氧化还原反应介质,采用析氢电极和氢气扩散电极分别在正负两极形成H2–H+氧化还原电对,将H+浓差转化为电势差,从而将CO2矿化反应中的化学能转为电能输出。

  

  已报道的第一代CO2矿化电池(CMC–1)的开路电压可达0.452 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约5.5 W/m2,接近生物燃料电池水平。

  

  2017年,谢和平院士团队开发了第二代CO2矿化电池(CMC–2),其设计思路是将芒硝(Na2SO4)作为反应介质代替NaCl电解质,以增强CO2矿化产电性能,并将电池内部的两层隔膜被替换为单层隔膜,简化了电池结构,改善了传质过程,显著降低了电池内阻,使电池最大功率密度从5.5提升至34.5 W/m2,并可实现接近5 h的稳定产电过程。据估计,第二代CO2矿化电池矿化1 t CO2可产电137.3 kW。经过计算,CMC–2的热力学效率仅为32.95%,CO2矿化电池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然而,受电极析氢反应和氢气氧化反应动力学速率缓慢的限制,CO2矿化电池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表现在:首先,为了实现快速的析氢和氢气氧化的电极反应,需要大量的贵金属催化(如Pt/C催化剂),增大了该技术的成本;其次,存在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界面,使电池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催化剂易被水淹没,导致反应效率降低,甚至反应停止。

  

  为克服氢气循环贵金属催化导致的高成本和气体扩散电极在CO2矿化电池体系中三相反应界面失效的技术难题,谢和平院士团队受自然界生物体内高效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proton cyc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的启发,创新采用仿生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的水相反应来代替氢气的循环反应,实现质子传导和电子回路构建,并先后提出了两类仿生PCET电化学质子源用于低能耗的CO2电化学捕集。

  

  以PCET反应驱动的第三代CO2矿化发电方法能在有效避免贵金属催化剂(Pt)使用的同时,提升电催化动力学速率,在近期试验中实现了电池最大产电功率密度96.75 W/m2的技术突破。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该方法中除了存在质子浓差以外,还引入了PCET反应物的浓差。为了推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团队建立了CO2矿化发电工业扩试平台,以进一步评估其产业化方案和工艺路线。

  

  研究团队同时提出一种近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洁发电理念,即:通过前沿技术将直接煤燃料电池与新兴技术CO2矿化发电相耦合,将煤燃料电池排放的CO2进行二次、深度发电,同时将CO2固定为具有工业高附加值的碳酸盐产品。

  

  最后,研究人员指出:

  

  (1)当前CO2储能电池系统的发展应加快推进CO2电化学还原和金属储能电池技术多重协效发展,才能取得显著的技术突破。能量回收的CO2能源化利用技术应重点突破关键系统工艺及核心结构。同时,以“节能”为目标的工艺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的CO2净减排,设计“CO2排放—捕集—利用”一体化综合能量回收系统将是该类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2)CO2矿化发电作为CO2深度能源化利用手段,有望同时实现“CO2减排—固废处理—电能输出—化工生产”;其与直接煤燃料电池技术耦合形成零碳排放的能源系统,将有望在未来实现煤炭清洁发电。

  

  (3)未来的CO2矿化发电技术应重点从电解质体系与催化材料等基础研究方向攻关,围绕电池稳定性进行重点突破,同时综合考虑碱性矿物活化、废渣综合处理等关键环节,以推动该技术推广应用。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金支持。

  

引用格式:谢和平,刘涛,吴一凡,等.CO2的能源化利用技术进展与展望[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54(1):145-156.

  

  CO2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概况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路线示意图

  

  第一代CO2矿化电池

  

  第二代CO2矿化电池

  

  第三代矿化电池

  

  CO2矿化发电(从基础研究到工业扩试)

  

  近零碳排放的直接煤燃料电池系统概念图


  责任编辑:宫在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