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发起招才引智新攻势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梧桐树”聚才计划为引领,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构建“引、育、聚、留”全链条人才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纵深推进之年,我们人社工作新发展可期可盼。今年,我们既要做到思想解放再上新高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做好服务工作的内生驱动力;又要做到知行合一,在双招双引中发起招才引智的新攻势,抢占人才引领发展制高点。”在谋划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时,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曲波介绍说。
  创新高效服务模式 构建人才培育链条
  人才成长发展,不仅要解决薪酬待遇、子女教育、住房医疗保障等问题,更要涵养人才发展生态,重视本地人才的自主培育,构建起人才培育全链条机制。
  为此,区人社局创新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31家企业1631名技能人才获得技能等级晋升,有效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育的主体作用;持续加大高技能人才选拔力度,新评选“金凤凰工匠”、技能类拔尖人才、优秀青年人才44人;2人获青岛市高技能人才政府特殊津贴;7人被评选为青岛市技能类拔尖人才、协同创新人才,3人获市引进培养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奖励,总数位列全市第一;全面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新创建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家、区级技师工作室10个。
  除技能人才认定外,区人社局还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国首创性开展了工业互联网特色职称评审,为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晋升职称开辟了新渠道。全省共有951人获得工业互联网特色职称,其中,新区200人,占全省的21%。
  另外,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区人社局及时转变思路,研究新对策,出台新措施,把疫情防控和人才服务两张问卷答好。期间,在全省率先上线了区级人才服务绿卡——“惠才通”,根据人才层次和类别,对政策、服务进行精准推送,实现“一才一清单”,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数据统计,2021年全年累计为各类人才发放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等奖补资金2.2亿元,提供各类人才服务近8万人次。
  同时,创新“互联网+平台”思维,运用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区人社局搭建起区内企业广泛参与的“共享用工云平台”、覆盖全区企业岗位信息库和灵活就业人员信息库的“智找活灵活务工云平台”以及可实现在线招聘应聘的“小圆桌”网络招聘平台,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劳资对接精准化的平台载体,满足了新业态企业的即时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多元就业需求。截至2021年底,“智找活”平台累计采集职位数据2.1万条,求职数据8400余条,初步达成灵活就业意向4971人次;2021年新区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高居全市第一。
  自身优势“挖出来” 优秀人才“引进来”
  面对全国各地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西海岸新区自身独特的人才招引优势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优美的环境优势、蓬勃的产业优势以及完善的政策优势。
  新区282公里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占青岛总海岸线的35%;拥有大珠山、小珠山、琅琊台以及“亚洲第一滩”金沙滩,山海相融、交相辉映。优美的环境不仅为人才定居西海岸增添了吸引力,也是西海岸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鲜明底色。
  西海岸新区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800余家,集聚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5家;引进各类企业3万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新区投资设立240个项目。
  为不断优化提升人才政策体系,新区先后出台实施了“梧桐树”聚才计划、人才引进“一事一议”“双招双引”二十条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亿元以上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打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鼓励各层次人才到新区创业。
  真金白银硬核支持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青年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有生力量,为留住青年人才,西海岸出台了多项扶持、补贴人才的政策。也正是这些利好的政策,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高学历、有技术、有技能的人才留在西海岸。
  具体而言,在新区工作且符合条件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每月分别可领取500元、800元、1200元的补贴,最长可领36个月;在新区工作且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每年可分别领取2400元、3600元的补贴,最长可领3年;在新区小微企业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每月可领取400元补贴,最长可领36个月;在新区工作并购房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可一次性领取10万元、15万元的安家费。据统计,2021年共引进本科及以上高层次人才4万余人,极大增强了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坚持多方发力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向内挖潜,梳理适合区内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抢抓机遇,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引进人才;筑巢引凤,通过优政策、优服务、快落地扶持吸引更多项目;服务人才,帮助人才更好发展,增强人才归属感和幸福感。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