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8470万人!四川印发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通知

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获悉,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趋势性变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至2030年。

《规划》提出,到2030年,总和生育率力争达到1.6左右,常住人口达到8470万人左右,16—59岁人口占比稳定在6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技术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左右。

《规划》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贯彻《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取消限制生育的不合理规定。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服务管理,鼓励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研究制定具有四川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清单,减轻育儿家庭负担,提高家庭生育意愿。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陪产假、育儿假等制度,提高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质效,保障生育保险待遇,减少生育医疗费用支出。

要构建生育友好社会环境。合理规划配置妇幼健康、婴幼儿托育、儿童照料、学前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生育服务需求。到2025年建成80个省级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省级妇幼健康领域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甲、乙级各达100个,妇幼保健特色专科达50个,扩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至36个。并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

《规划》提出,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完善农村全民健身设施。到2025年,支持建设乡镇(街道)及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2200个,持续推动200个左右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城镇优质师资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有效解决“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同时,有效拓展与老龄人口身体素质、文化技能相匹配的再就业岗位,鼓励延长专业技术领域老龄人才工作年限,完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老龄人才自主就业创业政策环境,扩大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

《规划》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到2025年,实现100%的养老机构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家标准,力争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智慧养老院或智慧养老社区、1所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到2030年,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5%以上。建设省老年医学中心二期、省老年医院。慢性病危险因素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老年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对老旧住宅、公共场所等实施适老化改造,老年友好型社区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规划》提出,要促进重点人群共享发展。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开展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规划》提出了两个重点人群保障工程:一是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程。为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为困境儿童按规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困境儿童提供康复救助等福利服务。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落实主体监护责任,提供家庭监护指导、心理关爱、行为矫治等服务。建设一批区域性儿童福利设施、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村(社区)儿童之家。二是残疾人康复托养工程。到2025年,实现各市(州)至少建有1所专业化残疾人康复或托养设施,到2030年,残疾人专业化康复和托养服务实现县级全覆盖。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实施人口绿色发展计划,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建立节能型工业体系、交通运输网络和建筑模式,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加强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