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仪器,被称为科学家的“眼睛”和高端制造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现代工业的支撑,很大程度上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和工业发展水平。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各项法规的实施,我国对科学仪器的市场需求在不断上升。伴随“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对于科学仪器研发的关注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北京市正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全力打造三大科学城创新高地。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所在地,国内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北京在支持科学仪器产业方面有哪些重磅政策?怀柔科学城又将发挥怎样的引领作用?仪器信息网与广大网友一同研读相关政策。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
(节选)
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勇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重任
深入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与国家部署同向发力,出台本市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强化重大原理、理论、方法等基础研究,为实现“从0到1”以及“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提供强大支撑,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加速布局“数据、算力、算法”驱动的公共关键技术和底层技术平台。探索前沿性原创性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促进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引领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一)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
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持续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支持力度。着眼基础研究优势,部署量子科学、干细胞、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战略前沿领域,积极服务“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京落地。对标关键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对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需求开展基础研究。重点围绕城市发展、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民生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
布局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和交叉学科中心。培育一批前沿科学中心,以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在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推进建设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培养交叉学科人才。通过开展交叉科学研究,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二)推动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引领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加强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探索开发以“适应环境”为特征、可持续学习并且可解释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科学智能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空间计算等前沿研究。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引领国家智算体系建设,搭建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吸引人工智能顶尖人才与创新企业在京聚集,打造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支持开展量子信息前沿技术研发。承担国家量子计算重大科技任务,围绕电子型量子计算机和全球量子网络等战略方向,制定实施量子领域攻关计划,实现实用化功能的专用超导量子计算机;完成大规模多量子比特芯片的自动校准系统;完成针对气象、量子互联网络算法等应用场景的量子算法开发;建成基于安全中继的城际量子示范网络。
支持开展区块链前沿技术研发。持续开展区块链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制高点。研发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跨链协议、智能合约等技术,优化完善可持续迭代的技术架构体系。研发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第五代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的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进一步提高芯片集成度,提高大规模区块链算法性能。推动区块链芯片规模化应用,保持区块链芯片研究与应用的全球引领地位。组建长安链生态联盟,建设覆盖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化可信协作基础设施。
支持开展生物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细胞功能和病理状态在体检测、新型靶点在体干预技术、新型抗体技术、基因编辑、新型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基础核心技术领域,产生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原创发现,建立重大疫病、疑难罕见疾病精准诊断和突破性治疗方法。支持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提升我国认知原理解析原始创新能力,类脑芯片、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脑重大疾病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免疫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将免疫学的重要成果及时应用于临床。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
(三)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推动集成电路产研一体化研发。加快实施双“1+1”工程,围绕“集成电路试验线(小线)+生产线(大线)”工程建设,加速构建“大线出题、小线答题、产研一体”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聚焦先进工艺生产线需求,开展关键装备、零部件和材料等技术攻关研发。聚焦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关键技术需求,开展先进DRAM及新型存储器技术等研发。构建集成电路专利池,开展知识产权合作与运营。
支持开展关键新材料“卡脖子”技术攻关。搭建硅基光电子、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等重点领域共性技术平台,加速技术及产品研发进程。光电子板块围绕光传感、光电芯电、大功率激光器等方向材料制备、器件研制、模块开发等方面补短板。第三代半导体板块围绕碳化硅、氮化镓等高品质材料、器件、核心设备,打造高端产业链。碳基集成电路板块协同推进先导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开发、三维集成电路技术研发,推动碳基集成电路实现产业化。
支持开展通用型关键零部件研发。研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高性能敏感器件、模拟芯片、单光子探测器、原子陀螺、增量式磁编码器、微量气体传感器、扭矩传感器、高精密减速器、电磁波探测器、光路控制元件等关键零部件。
支持开展关键仪器设备研发。支持挖掘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定制化科学仪器和设备,重点突破研发小型高端质谱、新一代光谱、真空获得仪器等关键技术。
五、聚焦“三链”融合,加速培育高精尖产业新动能
医药健康。在创新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中医药、数字医疗新业态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创新药方向持续加强对新型抗体药、小分子化药、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新机制、新靶点、新结构的原创新药的研发;加速重大疾病药物、临床短缺药物、特殊人群适用的高端制剂研发,建立新药研发孵化和加速平台,重点支持基于临床队列的新靶点发现、原创新药的研发,提高药物研发效率与成功率,支持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商业化细胞株、一次性生物反应袋等关键原料及工艺设备的开发。疫苗方向加快布局信使核糖核酸(mRNA)等新型疫苗技术研发,推进蛋白疫苗、载体疫苗、多价联合疫苗以及新型疫苗佐剂等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建设。高端医疗器械方向支持医用机器人、高端植入耗材、神经介入器械等特色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支持常用研究用高端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加快医疗设备和精密科学仪器的技术攻关,支持性能稳定、精密度高的医疗器械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研制。中医药方向支持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的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创新研发,持续推进中药经典名方研发,推进数字化和定量化技术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提升中医临床治疗水平。数字医疗新业态方向加快推动医药健康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领域融合发展,支持数字疗法产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等技术攻关;发挥首都临床资源优势,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提升研究型病房临床试验能力;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目录中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加速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六、构建新技术全域应用场景,支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四)构建公共卫生安全科研攻关体系
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科研力量布局及战略储备能力。建设国家动物模型技术创新中心,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深化科研、临床、防控相互协作,聚焦检测试剂、疫苗、抗体、药物、诊疗方案等方面开展集中攻关。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前瞻性基础研究。
建立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快速反应体系。建立北京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合作共享联动机制。健全新发突发传染病网络实验室等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和重要实验动物品种保障基地。针对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稳定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在病毒溯源及监测和预警,药物、疫苗及医疗器械创新研发等方面持续投入。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及治疗工作中示范应用,提高公共场所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
阅读全文:北京“十四五”重点研发小型质谱、光谱、真空等仪器技术
《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
一、鼓励应用基础研究
1.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企业及机构开展高端通用器件、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先进工艺等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产学研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设以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由市区两级按照上一年度建设和运营实际发生的总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主体在京建设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研发设计、中试熟化、测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平台给予资金支持。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纳入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范围。支持龙头型、平台型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主体采取联合投资方式合作组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创新中心,对经批准的市级及以上产业创新中心给予资金奖励。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在京建设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对于研究方向符合条件的给予资金支持。
3.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创新主体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新落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
二、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4.支持成果转化。对在京落地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成果转化项目开展年度评比,对创新性强、有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团队项目给予奖励。对创新性强、有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初创团队项目给予政策性股权投资,政府方持有股权不超过10%。
5.支持示范应用。支持打造应用场景先行示范区,以“揭榜挂帅”方式在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园林水务、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卫健等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开发和示范项目建设,对符合本市应用场景建设要求的应用标杆项目给予支持。
6.支持孵化器建设。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引导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孵化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符合市级孵化器认定条件的,鼓励其申请认定为市级孵化器;符合国家级孵化器认定条件的,积极组织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符合本市孵化器相关专项支持条件的,按相关规定和标准予以支持。
三、支持企业集聚发展
7.支持企业投融资。支持设立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投资子基金,用于支持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项目投资或落地。鼓励国内外各类创业基金、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和其他机构设立主要投向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企业的投资机构。支持金融机构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小微企业提供银行信贷和担保支持等金融服务,对绩效评价结果良好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给予重点支持。对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新建、改造项目和企业开展兼并收购,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8.支持企业降低成本。经认定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企业与机构,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并用于自身生产或办公的,视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效益等给予相应支持;租赁自用生产或办公用房的,三年内按租赁价格给予补贴;购买自用生产或办公用房的,按购置价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购置补贴。
9.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对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企业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或50亿元的,给予相应额度的一次性资金奖励。
四、吸引创新人才集聚
10.支持人才引进。支持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紧缺型人才依法办理落户。在全市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指标总量范围内,对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加大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国际人才引进政策,探索简化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流程。
11.提供人才住房保障。对引进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人才,按人才住房支持政策做好保障服务。
五、鼓励对外合作交流
12.支持专业服务机构落户。对在京落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专业服务机构,经认定后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产业平台、产业协会等参与招商,对在引进优质项目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经认定后给予资金奖励。
13.支持设立服务机构。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京设立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相关的展览展示中心和销售服务、维修维护等机构,经认定后给予一定奖励。
阅读全文:北京市印发《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关于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第一章 适用对象和重点领域
支持注册在怀柔科学城内符合条件的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开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培育孵化、技术转化、成果应用、维修运维等活动。聚焦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物性测试仪器、智能传感器等产业细分领域,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科学城建设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硬科技孵化器,吸引、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发展,优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生态。
第二章 支持内容及标准
一、支持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落地转化
(一)支持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企业用自有资金开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前沿颠覆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经专业机构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成果,根据项目成效,按照不超过设备、材料购置等研发投入的30%,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支持先进工艺技术应用。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工具工装、零部件、质控软硬件、标校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开发、转化和应用,突破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急需的可靠性、稳定性、批量化校准等问题,培育技术创新自主可控能力。对上一年度先进工艺技术研发应用项目涉及的设备费实际支出,按照不超过30%的比例,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三)鼓励创新主体争取国家专项支持。支持创新主体申请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按照不超过实际获得国家专项资金的10%,分别给予创新主体最高50万元、项目负责人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鼓励创业团队落地怀柔科学城。支持高端仪器、传感器等领域的创业团队创新创业,根据其项目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性、产业化前景等情况,给予每个项目团队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支持科学仪器产业公共平台和机构运营发展
(五)支持产业公共平台运营。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高端仪器和传感器检验检测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标准认证与符合性评估、产需对接、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等公共服务。对于落地怀柔科学城的平台项目,运营期间根据上年度服务效果,按照不超过年度服务合同执行金额的30%,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六)支持维修维护服务机构发展。支持企业面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科教基础设施等开展高端科研仪器维护维修专业服务,按照企业年度相关技术服务合同执行金额的10%给予企业经营补贴,每年单个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连续补贴不超过3年。
(七)支持应用技术研究院运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在科学设施研发运维、医学成像技术、新型光谱技术、智能传感器、航天元器件、应用数学等重点领域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或依托交叉研究平台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对经过认定的研究院,按照年度知识产权、技术交易、技术孵化等成果绩效情况给予后补助,每年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
三、支持科学仪器企业发展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八)支持龙头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发展。支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居于全国前列的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一流仪器服务机构在怀柔科学城落户,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对经认定的企业或机构,根据入驻形式,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资金奖励。
(九)支持硬科技孵化器运营。支持各类主体在怀柔科学城建设仪器新材料、医学仪器、智能传感等硬科技孵化器或加速器,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孵化服务。根据服务效果,以入驻、孵化企业实际使用面积为基准,按照不高于租金总额的50%、单价不超过1.5元/平方米/天、面积不超过100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补贴,补贴期限自注册起最长36个月。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达到10家,每增加1家奖励孵化器运营单位5万元。对孵化企业毕业落户怀柔科学城的,给予孵化器20万元/家的奖励。
(十)支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会展活动。支持各类主体围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细分领域,在怀柔科学城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专业会议以及各类论坛等产业促进活动。根据年度举办会议论坛等活动的数量、质量和效益,按照不超过场地租金等实际支出费用的50%,给予举办会展的企业每年最高200万元的资金奖励。
(十一)支持科学仪器科技服务业发展。对专业服务机构为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相关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供需资源对接等咨询服务业务等,根据年度服务效果,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支持,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
四、支持科学仪器创新产品拓展应用市场
(十二)优化科研仪器创新产品采购程序。集中采购招标入围的产品不能满足科研用途需要的,承担单位可自行或者委托采购代理机构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采购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增强采购灵活性和便利性,对符合功能要求、技术参数标准的仪器设备,可一次性集中提出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申请,由主管预算单位归集后向市财政部门申请。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时可注明“科研仪器设备”,财政部门将予以优先审批。
第三章 申请流程与监督管理
(十三)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的申请审核工作,一般程序为:
1.提交申请材料。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申请多项资金支持的,应按照对应条款,分别提供相应申请材料。对同一项目或事项已获得北京市同类相关政策支持的,本措施不予重复支持。
2.受理和初审。申请资格或资质认定类支持的,由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受理申请材料,并提出初步审核意见;申请评审类支持的,由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结论。
3.提交审批。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处室将申报项目初步审核意见、评审结论报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最终审定。
4.公示、签订协议及拨付资金。审核通过后,由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通过网站对拟支持的项目及申报单位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核发批复,根据项目情况签订实施协议并拨付资金;公示有异议的,重新调查核实。
(十四)监督管理
1.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获得资金支持的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接受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并及时向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应配合做好绩效评价、项目验收、宣传、调研、报送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
2.获得资金支持的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对不按规定使用资金且情节严重的企业,取消申请资格,将违反规定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对于弄虚作假骗取支持资金的,将依法解除协议、追回已拨付的财政资金,今后不再受理其公共政策支持资金的申请。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附则
本政策由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阅读全文:重磅政策出台!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企业创新发展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3日在北京市怀柔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于庆丰
(节选)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四、加快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三)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开创新起点
争取政策支持。市政府制定《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市财政局发布《关于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市科委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2个、资金3亿元,市发改委批复设立3家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怀柔建立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生态体系。
吸引产业集聚。市经信局制定《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把怀柔打造成为高端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产业基地。卓立汉光等99家企业落户,中科院半导体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创微芯、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即将入区,积极引进欧波同、赛默飞等40余家头部企业和120个核心研发团队,推动239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未来五年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
——推动国家实验室、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现新突破。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建成运行一批科学设施,发布一批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一批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研究,产出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科研成果,吸引集聚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在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引领性突破。
——培育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高精尖产业生态。全力构建与原始创新承载区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孵化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建设高水平的健康怀柔。建立以紧密医联体为基础,多种社会公共资源相融合的健康联合体。构建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022年重点任务
一、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在主动服务首都工作大局中贡献怀柔力量
深度融入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怀柔展翅腾飞。
(一)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聚焦国家实验室建设。确保起步区科研工作高效运行,确保新建工程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积极协调核心创新资源融入科研体系,积极推动能源领域专利池建设,积极保障重点研发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和科研人员入驻。科学谋划能源产业布局,集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发挥科学设施集群效应。坚持建设与运行并重。高标准推进“十三五”装置平台建设,确保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子午工程二期和先进载运等第一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高效运行;确保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等科学设施竣工;确保8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和11个科教基础设施土建全部完工和设备安装调试。推动“十四五”时期布局的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和第三批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建设。坚持科研与转化同步。制定实施《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交叉研究平台运行经费补助实施细则》,完善协同创新组织机制,发挥五大科学装置空间集聚、功能互补优势。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边建设、边运行、边科研、边产出。
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强化科技创新要素支撑。推动国科大本科生入驻,进一步赋能北京市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培育更多的硬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力争机械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土建完工,推动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整建制搬迁。积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围绕国家实验室、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落实国家、市级政策,强化国家战略科技人才服务。开启高水平人才定制服务模式,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科技经纪人和创新团队的服务保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服务好“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秘书处入驻,保障好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创新联盟大会、国家自然基金委交叉科学部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自动化大会等活动,打造国际学术交流高地和科学热土。
二、围绕产业链融合创新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度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化“五子”联动,加快构建与世界一流综合性科学中心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三)打造“中国创新、服务世界”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先导区
打造世界级创新策源地。聚焦“头部企业+科学装置”发展模式,与爱德华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服务中心。加快启元实验室智能微系统平台和国际精密加工中心建设。推动先进MEMS工艺设计与服务等3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运行,争取更多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落地。加快中科院半导体所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传感器研发和中试基地建设。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制定实施《怀柔区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打造硬科技产业集群,构建“1+1+N”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引进辰安、蔡司、国科科仪、赛微电子和高能锐新等企业。建立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和顶级研发机构目标名录库,开展中高端企业招商并购。
打造世界级应用场景示范区。围绕加快韧性城市建设,聚焦水务、环保、燃气、消防、交通、地质灾害等六大领域全链条管理,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构建“物联网+传感器”迭代技术平台。研究制定能源技术迭代验证平台规划设计方案,探索建设多元化清洁能源新型转化系统应用场景。积极承接北京市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任务,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放大虹吸效应。
打造世界级科技服务生态。围绕“人才+资本”“园区+政策”的发展模式,定制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建立专家智库,引进一批国内外领军人才、优秀工程师和技术经理人。吸引专业资本参与,增强金融“造血”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投生态。办好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和仪器传感器新产品发布会,提升怀柔品牌效应。
三、坚决守护好京郊明珠的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态立区,筑牢首都北部重要生态屏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接续描绘蓝绿交织的优美画卷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持续开展“0.1微克”行动,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新建167家VOCs排放企业立体监测系统,加强全流程管控。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清管”行动,新建生态清洁小流域16条。保护好密云水库上游和怀柔水库生态环境。加快怀柔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启动22个村污水治理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确保地表水国家断面考核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综合治理,强化“三地”监管,做好地质灾害和矿山恢复治理。完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落实好源头减量、清理回收、再生利用、科学处置等重点任务。巩固中央、北京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
从北京市“十四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的政策举措,到精准支持怀柔科学城发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再到科学仪器及ACCSI2022年会写入怀柔区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在“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特别是怀柔科学城)将在科学仪器产业投注大量精力,将其打造成一张全新的区域名片。
科学仪器产业即将在北京市和怀柔科学城落地开花,而为了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的有效交流,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2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2)”拟定于2022年4月20-22日(4月20日注册报到)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2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
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联系方式
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
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2022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