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老年人口进一步增多,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老年群体,对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购物、聊天、打车、新闻等涵盖衣食住行的各类手机软件纷纷开启“老年模式”。
面对手里的智能手机,老年人能否得心应手,玩转各类手机App?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部分App因改造不理想而被老年人诟病
近年来,一些企业对手机App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字体、页面布局等进一步适应老年群体的使用习惯,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并不十分理想,且普及率尚低,被不少老年人诟病。
——广告植入套路繁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有关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指出,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也不能随机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但记者发现,部分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后,广告植入依然严重。一些改造后的适老版App虽然简化了界面,但简化不了“牛皮癣广告”,仍能见到广告推送和诱导类按键。
——界面设置徒有其表。适老化改造关键要素之一是调整字体,解决老年群体因视力减退影响阅读的问题。然而,部分App首页字体经过调整后适宜老年人阅读,但点进二级界面后,界面的布置、字体与正常版一样,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老年群体阅读难的问题。
——操作难度不减反增。记者发现,诸多手机App适老化模式切换入口并未在首页展示,而是隐藏在“设置”栏中,首次开启适老模式,还需寻找一番。专为老年人普及手机使用知识的湖北老年大学教师张雪琨告诉记者:“正因如此,常有老年同学因找不到手机App中的适老模式切换入口而苦恼。”
多原因导致手机App适老化改造推进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28%。老年群体已成为互联网发展不可忽视的庞大市场。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手机App适老化改造,但适老化改造之所以仍停留在表面,原因之一在于相关公司难以从中获利,部分企业动力不足。
业界人士向记者透露,从技术层面上,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很好实现,但对于企业而言,改造收益不高,且消耗人力与运营成本,用户增长率低,甚至还会造成已有用户流失。“广告是手机App开发商盈利的主要来源,适老化手机App去掉广告后,其盈利将大受影响。”
业界人士还表示,大部分手机App的服务对象是年轻群体,在开发和设计理念上并未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在以年轻群体为服务对象基础上进行适老化改造的手机App也就很难适老了。如智能手机以触碰屏幕为主,相较于物理按键,无法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好的触摸感和按键反馈,且智能手机本身就搭载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自带“复杂”特征,操作难度相较传统手机自然只增不减。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老年人依然使用只提供打电话、发短信等手机必备功能的可按键的“老人机”。他们表示曾尝试使用过智能手机和适老版手机App,但面对触碰屏幕和各种复杂的操作,常常不知所措,甚至连如何开锁都不知道。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湖北省老年教育协会学术顾问张智敏表示,手机App适老化改造浮于表面的原因还在于,相关企业调研不足,对老年人使用手机App的偏好、常用功能、难点痛点等需求缺乏了解,存在主观臆想现象,导致适老化改造流于形式。
此外,社会对手机App适老化改造的呼吁程度还不够,这也表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普遍关怀仍然不足,“数字惠老”更多停留在概念和口头上。
张智敏表示,即使手机App适老化改造适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推广也有一定难度。“老年人网络普及率正在不断提升,但网络使用率偏低,更不用提熟练掌握度了。”
除了不会用的情况,不少老年人还不敢使用智能网络。张智敏表示,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引发忧虑,电信网络诈骗多发,导致老年群体产生“怵”网络心理,谈网色变。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下,“数字惠老”并非一日之功。消减老年人的“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共享乐享互联网红利,需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我苏特稿|APP适老化改造需“更走心”
2021年1月,国家工信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一年以来,江苏省相关部门在手机APP适老化改造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对于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广大老年用户的反响如何?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APP适老化改造见成效
大体字大图标更简洁
部分网购APP“老年模式”加大了字体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广大老年用户,许多常用的手机APP推出了“老年版”或“老年模式”选项。
南京市民赵先生闲暇时浏览网购APP较多,他表示,在“老年模式”界面中,加大的字体和看上去一目了然,相比普通版界面浏览时更不费力;打开语音输入功能,就能迅速找到要购买的商品……这些调整确实给老年用户带来了帮助。
省通信管理局:
推出“助老模式”开展专项整治
提供“老年课堂”辅导培训服务
为了帮助老年用户消除“数字鸿沟”,相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记者从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处了解到,2021年,省通信管理局继续推动基础电信企业网、掌厅适老化改造,提供字体加大、语音辅助等功能的“长辈模式”,目前全省已有203万次老年用户使用“长辈模式”。
针对省内老年人使用广、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应用,优先开展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增加“助老模式”、优化界面样式更好地服务老年用户。
对于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省通信管理局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全年共通报211款APP进行整改,下架25款整改不到位的APP。开展互联网行业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后,APP开屏弹窗广告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广告点击区域明显清晰。
图为手机打车APP普通版(右)与老年版(左)对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省通信管理局还鼓励、倡导基础电信企业开展各类助老公益活动,加强对于老年人使用手机的辅导培训。
截至2021年11月底,江苏省各基础电信企业共计开展线上、线下“老年课堂”达4288场次,累计为10.8万位老年客户提供培训和服务。
部分老年版APP有待改进
界面繁杂“牛皮癣”广告多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老年用户使用手机APP老年版和老年模式后发现,仍然存在不便之处。65岁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使用智能手机已经2年多了,但面对五花八门的手机APP还是像“初学菜鸟”。
平日里,王先生常常使用一款老年人听书APP,但界面中总会时不时跳出几个关不掉的植入广告。一不小心点到,手机就会自动下载安装其他应用,王先生只能每隔几周让女儿帮忙清理这些捆绑应用,或者干脆不再使用这款听书APP。
听书软件中的植入广告
南京市民张睿在教家里老人使用手机时也发现,部分手机APP的老年版和普通版相比,并不贴合老年用户的实际需求,适老化调整“走形不走心”。界面功能设置过于繁杂,操作步骤并未减少,对于视力退化的老年人而言,操作难度依然不小。
此外,部分老年版APP的植入广告依然不少,用户每阅读、观看几条新闻和视频,其中就会插入一条广告。张睿担心,这些“牛皮癣”广告可能存在违规收集信息、网络诈骗等隐患,让老年用户难以分辨真伪。
破题:
APP适老化改造需要“政策压力”和“经济动力”
对于部分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后仍然存在的问题,应当如何推动解决?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认为,诸如界面功能繁杂、植入广告多等问题,互联网企业解决起来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点,只需对部分程序和模块进行调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经济效益的驱动。目前,大多数适老版APP都是在普通版现有架构基础上做局部调整,来达到相关要求,因此部分适老版APP成为了“敷衍之作”。
宋宇波还表示,相关部门应该推动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对手机APP适老化改造提出明确规范要求,才能有章可循。此外,还要给予互联网企业APP适老化改造的“动力”,让APP适老化改造的社会和品牌效益能够看得见,加大宣传和推广,形成良性循环。互联网企业更应该着眼于老年用户的市场潜力,可以针对性地推出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软件应用,能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本台评论员邱建新认为,对于老年人使用手机的辅导培训,政府部门、社会、家庭应当形成合力,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等方式,帮助老人更快地掌握使用各类适老版APP。
他还表示,做好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用户消除“数字鸿沟”,不仅是社会尊老敬老的体现,也有利于“银发产业”市场的发展壮大。
来源:新华社记者 田中全 邓 楠 江苏政风热线特稿记者 陈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