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数字青岛”即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实现信息化,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和利用全市信息技术和资源,通过网络化信息共享,建成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的政务、行业、社会、经济等领域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的信息体系,逐步在全市各方面实现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正进入以信息化为主的新经济时代,城市的数字化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巨大推动力。为建设“数字青岛”,加快城市信息化发展,现制定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数字青岛”工程,建设城域宽带多媒体网络,构建以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为背景的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全市经济、科技、人文、社会、环境、港口、海洋等信息资源,加强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并通过对整个城市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综合处理和分析,为政府制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优化城市规划等全局性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构筑起“数字青岛”的基本框架,使城市信息化水平国内领先,把我市初步建成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和环黄海经济圈的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之一。
具体目标是:到2005年,基本完成城域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信息资源共享。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在规划市区达到95%以上,宽带入户率达到20%,互联网用户超过10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万户,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30%;信息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软件业年产值达到40亿元,力争5-7家企业进入国家电子百强;基本实现政府办公无纸化和行政审批网络化;5000户企业建立内部计算机网,10000户企业建立网络门户站,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发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争取成为国内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信息技术创新基地。
二、总体框架
“数字青岛”工程包括诸多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总体设计上应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到政府管理与决策、企业应用、公众需求等几大方面。根据网络设施、基础数据库、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数字青岛”建设主要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基础层、应用层、决策支持层以及保障体系和维护更新体系。
基础层是“数字青岛”的建设基础,包括城市基础网络设施、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城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应用层是“数字青岛”的核心内容,包括电子政务、城市规划与管理等信息应用系统。在这一层中,注重开发市级层面的应用信息系统,根据应用信息系统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投融资方式。
决策支持层是“数字青岛”最高层次的应用,它通过基础层和应用层的开发,建立不同行业的分析模型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对城市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提出方案,使城市决策者有据可依地做出快速反应。
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组织实施和技术标准以及信息安全等内容。
维护更新体系为保证“数字青岛”的持续性发展,给予环境和内容等方面的支撑。
三、重点建设内容
“数字青岛”建设应以资源共享及标准与法规为基础,重点进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数字社区等方面的开发建设,主要有以下重点内容:
(一)城市地下集约化管网
主要内容: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招商引资,经营城市资源。通过新建和改造等手段,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地下管位资源,建设覆盖全市的信息管线网络,以提高信息管线的综合利用水平,并形成与“数字青岛”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信息管线系统。实现信息管线的有偿使用和普遍服务,提高管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避免城市道路不停开挖,减少重复投资,为各家基础网络运营企业提供公开、公正的服务和公平合理价格,并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综合效益,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责任单位:市信息办、建委、规划局
(二)基础信息网络设施
主要内容: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率、大容量、广覆盖的主干宽带网络和IP城域网,功能先进完善的基本业务网,高度融合大范围宽带接入网等基础网络。采用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及无线接入等多种高速接入技术,形成互联互通、接入方便的多媒体综合业务网络体系。实现光纤到小区、到大楼、到路边、到村镇,提供基于宽带网络的各种服务与应用,如视频点播、远程教育、医疗、票务、餐饮、娱乐等。
责任单位:市信息办、青岛通信公司、市广播电视局
(三)青岛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主要内容:以市互联网络中心为依托,以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综合大型数据库和信息网站发布等技术为工具,构造多功能的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青岛市信息资源网管理系统,以元数据管理为基础,形成空间和非空间信息资源公共交换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并整合人口、户籍、交通、规划、国土、环保、生态、防灾等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监控与指挥、防灾监控与指挥、国土利用与控制、环境监测与保护、生态监测与保护等城市管理和建设提供全方位决策支持,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城市综合信息服务。以青岛市信息大厦为枢纽,广泛吸纳周边地区的信息网络入网,形成集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奥运赛事查询、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于一体的信息资源中心。依托元数据库、遥感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组织机构数据库、人口户籍数据库、房产管理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招商引资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建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公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综合应用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为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整合提供技术保障,为把我市建成区域性信息中心奠定基础。
责任单位:市信息办、人事局、编办
(四)城市规划与管理
主要内容:按照统一标准,建立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矢量数据库,建设城市平面、高程、坐标数据库,城市地质与水文数据库,海岸带管理数据库,行政区划与地名及建筑数据库,城市三维景观影像库,元数据库等空间基础数据库,实现基本覆盖全市多尺度、多分辨率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系统的建设,建成相关专业数据库,实现城市管理和规划的信息化,加强对城市宏观决策服务、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为政府提供综合决策支持并为“数字青岛”的其他相关应用系统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完善数据安全及动态维护与更新保障机制,确保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为全市各级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信息综合管理手段及科学的城市宏观决策支持,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国土资源房管局、建委、城管局
(五)电子政务
主要内容:对现有政府专网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全市机关的宽带高速互联网络平台,建立全市机关的数据中心(IDC)和应用服务中心(ASC),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通用电子政务系统,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和服务,继续推进政府内部办公无纸化等。要结合政府实施“五项工程”的要求,加快政府各职能部门内部局域网建设,重点完善卫生、教育、金融、财税、工商、统计、环保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大力开展网上服务,增强为民办事的及时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在更大的行政管理范畴内建立网上申报、审批、年检和备案制度。实现政府内部办公的无纸化、对外办事的公开化、行政审批的网络化。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人事局、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
(六)社会保障
主要内容:整合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完善“以人为本”、全过程管理的动态社会劳动保障体系,按照业务功能完整的要求,将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和养老、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等统一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保合一”。逐步实现与民政部门社会救助、公安部门人口管理系统的有关资源共享,完成动态联动,建立全市通用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健、社会救助、优待抚恤等与个人相关社会事务的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公安局
(七)数字奥运
主要内容:按照可靠、灵活、易扩展、可重复利用、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原则,到2006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数字集群网、卫星通信系统、多制式高兼容的移动通信网等各类宽带数字化通信系统,提供与世界各国通信水平相适应的服务能力,高质量地满足奥运会的需求。依托青岛市信息大厦,建成可视化数字奥运信息指挥中心,为奥运指挥提供及时、全面、可靠的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通过新一代数字通信、信息处理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高速、可靠的数字新闻系统、广播电视制播中心,为奥运会各项新闻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和传输提供可靠保障。加强无线电频率的统筹规划、监测和使用管理,确保奥运会期间各类无线通信设备的可靠运转和使用。配备应用世界领先的奥运会帆船比赛信息系统、计时记分系统、成绩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软件设备,开发相关的管理软件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力求突破奥运会的“语言障碍”,以帮助奥运参与者方便、自如地相互沟通。提高奥运帆船基地智能化管理水平,提供多种个性化信息服务,利用智能卡技术,为与会人员在注册、安全识别、支付等过程中提供方便的服务。利用“青岛通”信息亭、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为奥运会提供票务、订房、旅游、纪念品、购物、项目招投标、采购等方面的服务。
责任单位:市信息办、科技局、体育局、奥筹办、建委、广播电视局,青岛通信公司、青岛移动通信公司
(八)海洋资源
主要内容:建立青岛近海资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海岸带区域内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环境资源数据库,包括基本地形图、遥感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分布、水文、气象等各种信息数据库,实现海岸带灾害数值的监测与预报。建立海洋产业网络交流中心,以全方位的网络数据库管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题,以产业交流为目的,建立我国海洋相关企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信息中心和互动性网络市场信息平台(包括科技、企业、贸易、产品、招商信息等),开发大型数据库,使之具备交叉检索、多端管理和输入等全方位功能,为国内科研和生产企业提供基于网络的交流服务。
责任单位:市海洋渔业局、市科技局、中国海洋大学、市信息中心(九)口岸信息化
主要内容:配合前湾港和前湾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根据大口岸、大通关的发展战略,采用现代科技和网络通信技术,整合现有的海关、港口和山东省EDI中心有效资源,实现与商检、外汇管理、国税、地税及和航运有关各类公司的联网,建成港航及空港电子数据交换业务、海关申报和进出口业务流程电子化的口岸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与信息联网查询及对物流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并进行船舶进出港信息、船期信息、货运、船舶市场信息、运价指数及货物跟踪信息动态发布,使现代物流与口岸信息有机结合,以信息流加快物流和资金流,提高信息处理和信息流转效率,尽快把我市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责任单位:市信息办、市口岸办、市计委、市经委、青岛海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外汇管理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交通局、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青岛港务局、青岛铁路分局、民航青岛站、青岛通信公司
(十)智能交通
主要内容: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实时道路监控、指挥及信息发布体系,建成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平台,将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营运管理信息系统、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道路诱导信息系统、车辆定位管理信息系统等联网,发布实时、权威、可靠的交通和运输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参考,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和管理手段,为奥运提供有效的交通管理,实现全市主要交通路口、通道的智能化监控与调度。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局、科技局、信息办
(十一)旅游和社会公共服务
主要内容: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为导向,建成旅游信息资源库,实现旅游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发布网络化。以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基础,扩大行业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旅游管理和经营服务信息化的水平。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网上旅游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98111呼叫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实现为民服务“一网通”。建立和完善社区便民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依托“青岛通”信息服务亭网络,辐射到小区,服务于奥运。采取灵活的体制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改进现有的公交IC卡管理系统,实现公交、出租、轮渡、地铁“一卡通”,并逐步向旅游景点、会展、电子泊车等领域延伸,真正使市民“手持一卡,走遍岛城”。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城管局、交通局、民政局
(十二)应急联动系统
主要内容:以110系统为依托,将119、120、122等已建系统联网,把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火、防震、防空、海上救援、公共事业等政府和公用部门纳入统一的应急联动系统,实现紧急状态下的联动,从而对一些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能做出有序、快速、高效的反应;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快速正确决策提供帮助;实现紧急状态下的调度指挥,为领导提供应对预案,确保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举办。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卫生局、水利局、地震局、城管局、人防办、防汛办,青岛海事局
(十三)电子商务
主要内容:切实发挥我市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优势,以“一个平台、三个体系”(电子商务网络平台,CA安全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的框架,构建电子商务的运营环境。通过培育、重组、联合等多种形式,抓好现有企业物流的发展和壮大。积极扶持、规范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倡导第四方物流,支持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建立起国际性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发挥银行、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体作用,选择50-100家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试点,使我市初步成为区域性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责任单位:市信息办、经委、财办,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
(十四)企业信息化
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和行业的应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的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逐步使信息化成为推动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要素。紧密结合结构调整和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基本普及CAD、CAM、CIMS和PDM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工商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促进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智能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企业Intranet(内部网)、Extranet(外部网)建设和互联网应用,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素质和经济效益。
责任单位:市经委、科技局、财办、信息办
(十五)数字社区
主要内容: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依托宽带网络和数字有线电视网,建立特定的数字化虚拟社区,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相联,向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数字化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网上信息服务(包括网上教育、电子商务、网上娱乐等等)、家庭智能化,在全市各社区实现社区政务信息化,全面实现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和社区经济的数字化、信息化。
责任单位:市信息办、建委、城管局
在以上建设内容中,第一责任单位为牵头单位。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数字青岛”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内容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下,明确任务,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确保“数字青岛”建设的顺利进行。要优先安排基础工程、重点工程,整体有序推进。各项目牵头单位应根据建设内容,会同有关责任单位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后执行。
(二)统一标准,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数字青岛”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此,由拟成立的市资源管理中心制定统一的数据传输、交换、操作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整合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避免重复开发建设,保证数据的权威、准确、统一并得以充分利用,保障数据顺利、高效地共享、交换与整合,保证数据的更新维护和信息安全,保护和节省政府投资,实现“数字青岛”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三)建立规范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
按照《青岛市信息化建设暂行规定》,加强信息化项目的审批管理,加强重点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监理、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对市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完善信息工程资质制度,逐步实行信息工程项目监理制度;加强项目的监督与验收工作,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工期;创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扶持本市IT企业发展壮大。
(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建设“数字青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要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对政府使用和向社会无偿提供的公共信息应由政府投入。要集中财力,建设“数字青岛”中急需完成的项目;对未列入“数字青岛”总体规划的项目不予考虑,以解决目前信息工程项目资金使用上多渠道、大投入、无监管、低效力的散、乱、差状况。二是政府投入启动资金,以项目单位自筹为主。对基础性数据的开发建设应由政府引导并启动,项目完成后,政府无偿使用,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回收资金并实现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全部由企业自筹。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竞争,为“数字青岛”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四是招商引资,以资源换资金。对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城市资源,在满足政府资源需求的前提下,换取资金,加快城市的发展。五是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办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国家部、委、办的试点、示范项目,获得国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