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来,经济和社会处于疫情笼罩之下,迸发出了消费、制造、办公、公共服务等领域互联网化的急速转型。随之涌现出海量数据、高频应用、即时反馈、技术融合、快速迭代等趋势。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进一步达到了38.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7.8%,相应增速超过GDP增速的3倍,不仅产值总量超过了既往机构预测,而且渗透度也超过了规划预测。近期,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提出了超前布局、跨越式的八项预期目标,特别是GDP中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将从7.8%加大到10%,不仅打开了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而且包含了对关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能力要求。
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数字经济的划分中,从属于数字产业化领域,而其市场需求跨越到了产业数字化一端。 行业内部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设备等,上游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子行业,应用于硬盘存储器、移动手机、移动通信基站、微波终端机等等子行业。这些环节,既要服务于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也是数字经济的先导产业,因此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着双重机遇。
在国际5G、AI、量子等领域的高强度投入条件下,下游应用及终端产品全面迭代升级,投资与技术将持续外溢。 与此同时,受益于新基建政策、庞大的内需市场、稳定的内需生产环境,在2020年逆势增长的基础上,2021年规模以上行业增加值再度同比增长15.7%,增速创下10年来的新高;两年平均增长率11.6%,比工业增加值的两年平均增速高5.5个百分点。主要产品的产量中,集成电路同比增长33.3%,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增长22.3%,手机同比增长7%、其中智能手机增长9%。
出口则受益于安全的交付能力和运输条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了12.7%,两年平均增长9.5%。其中,出口集成电路增长19.6%,进口集成电路增长16.9%,出口笔记本电脑增长22.4%。这一现状反映出, 全球供应链的分工体系并未被破坏,内地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地位也没有受到根本影响。
因此,202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实现的营收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4.7%,两年平均增长11.5%;实现了利润总额8283亿元,同比增长38.9%,两年平均增长27.6%。 获利能力大大增强,表现出了产业的强劲韧性和企业的高度适应性。
研发创新能力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关键瓶颈之一。 规划中专门提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为3.2%”。应当看到,研发提升与技术外溢将紧密联系。例如,日前发布的北斗系统将在大众消费领域推广应用目标,提出了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覆盖芯片、模块、终端、软件、应用等各环节的北斗产业生态,培育20家以上冠军企业。
作者:姜楠,北大纵横合伙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