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是威海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是营造省内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日益加剧的全球科技竞争环境,为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科学、更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威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全面总结我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市科技创新目标任务,高起点谋划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对于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引领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指示要求,《规划》编制工作自2020年7月启动以来,按照“科技引领、统筹布局、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筹划,在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的支撑下,系统开展“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十四五”重大课题研究,历经多轮征集建议、现场调研、咨询论证、征求意见、吸收借鉴、修改完善等阶段,于2021年12月完成。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

二、决策依据

《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三、出台目的

为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科学、更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

四、重要举措

(一)《规划》主要内容:《规划》共10章、49节,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十三五”科技创新的回顾与总结,阐述了“十三五”时期威海科技发展的基础优势、面临形势;第二部分从第二章到第七章,阐述“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科技创新重大任务;第三部分从第八章到第十章,阐述了规划顺利实施的服务生态和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了“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体系基本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有机衔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为实施“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度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等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聚力打造“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实现全域共享、同频共振,引领和带动全市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9.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2件,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85人年,培育引进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100人以上,培养具备技术攻关和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1000人左右。

三是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心。突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1+4+N”创新平台体系、国际海洋科技城两大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作用,全方位推进国内产学研深度合作,构筑深耕日韩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产业、人才、资本、技术与信息等创新要素合理流动与融合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具有威海特色的区域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科学高效的创新发展新格局。重点建设好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争创中国--东北亚创新合作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争取获批海洋特色的国家农高区。

四是全面提升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高校院所源头创新能力,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规模,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主动性,构建形成高校院所创新能力强、企业创新活跃度高、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平台载体布局合理、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格局,全面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全市省级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平台达到4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30家。科技创新综合指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五是持续推进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发挥企业在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做大做强企业、加强人才供给、强化金融支撑、推动技术成果向企业加速转移转化等措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重点加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大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多层次实用型人才、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75%左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突破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

六是着力构建支撑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在公共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带动、高端人才集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支撑路径,助推新一代信息技术、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十四五”末达到64%。

七是深入优化科技服务生态。围绕建设“精致城市”总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活力为主线,以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任务,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营造更加优化的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到2025年,基本形成要素集聚化、模式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资源国际化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动实施科技服务业“红舵引航工程”,打造党建联创共建的红色科技服务业,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型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市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达到50家以上,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0亿元。

八是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健全科技管理工作机制,深化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和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二)《规划》亮点:一是充分对接总体规划。在《规划》思路设计、任务部署上,充分对接国家、山东省、威海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此把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规划安排上,把依靠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充分融合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山东省十强产业、威海市七大产业集群、冲击新目标、高技术产业“引爆点”、创新型城市建设等部署和安排;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围绕加快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总目标,从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创新路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着力构建高效的创新体系,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注重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对关键技术研发的前瞻部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注重问题导向。把握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新局面,打造“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千里海岸线,一个创业梦”城市新名片,实施“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四是注重引领性和可操作性。在任务部署和发展目标设定上,既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和形势,注重任务和目标的可落实、可实施,又着眼我市发展优势和潜力,聚焦未来五年有基础、可突破的重点方向,体现对未来发展的引领。

五、关键词解释

1.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2.“1+4+N”:“1”即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4”即工信部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N”即通过组建或加盟等方式加入的专业研究院(所)。

六、政策解读人

威海市科学技术局 谷国庆  0631-5819713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