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亿融资「落袋」,也难解长安新能源困局

历时一年,长安新能源B轮融资终于尘埃落定。

1月24日,长安新能源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约为49.77亿元。相比2021年初计划融资30亿元,超额完成近20亿元。

其中,长安汽车增资13.6亿元,主要增资方还包括南方工业资管、交银裕博一号、承元基金以及芜湖信石信鸿。增资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新能源股份比例由48.95%稀释至40.66%,不过仍为最大股东。

“资本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因此,长安汽车全力支持长安新能源通过股权、债权和公开上市等方式获得发展资金。

长安汽车官方表示,完成本轮融资后,长安新能源计划于2025年前后完成公开上市。不过,不排除在IPO前,长安新能源将根据发展需要继续开展下一轮融资。

独立运营、补足弹药、谋求上市,在新能源战场,传统车企正在奋力发起反攻。

下一步IPO

据长安新能源介绍,自2021年4月正式开启B轮融资后,长安新能源经过近200次谈判,三大轮筛选后,确定了9家优质投资人,并最终在2021年12月23日完成了投资机构摘牌工作。

制图:未来汽车日报

在长安新能源B轮融资中,可以看到政府系、金融系、产业系投资人的身影。

天眼查显示,为长安新能源增资7亿元的承元基金,其最大股东为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由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控股,属于政府系投资人;为其增资1亿元的德擎混改二号基金,其股东之一为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南方资产、中金科元基金等基金则为金融系投资人。

长安新能源还是长安汽车旗下第一家实现员工持股的企业,员工募资金额超1亿元。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表示,他是长安新能源的单一最大股东,还有97名长安新能源的员工,“选择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类似长安新能源这样,投资方背景多元化渐成趋势。2021年8月,极氪完成总额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投资方不仅有资本投资者,还包括产业投资者,涉及芯片、电池、电池原材料等领域。“相比资本投资者,产业投资者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而且能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战略合作,其‘变现需求’也没有那么强烈。”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晨宇对未来汽车日报分析道。

“汽车行业的未来在新能源,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部门必须分拆独立,对外融资,建立起利益共享的机制,才能实现最大化资源整合,顺利实现转型。”

事实上,长安汽车是第一家将新能源业务进行分拆、独立发展的传统车企。

2018年,长安新能源从长安汽车体系拆分独立,注册资本超2亿元。时任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曾表示,之所以把新能源板块独立打造,是想借助外来资本,这样能够降低风险并保证资源充足。

但融资的路,长安新能源走得并不顺利。2018年8月,长安新能源规划了首次挂牌增资,不到一年时间,长安汽车宣布暂时终止这项增资,原因为“意向投资者与长安汽车在核心条款上产生了分歧”。

调整增资方案后,长安汽车于2019年12月引入四位战略投资者,包括长新股权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南京润科产,投资金额为28.4亿元,并顺利完成A轮融资。交易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的长安新能源股权由100%稀释为48.95%,长安新能源也由长安全资子公司变为联营企业。

不过,这笔资金并未帮助长安新能源止亏。据长安汽车公告披露,截至2021年9月30日,长安新能源资产总额为63.58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5.95亿元。

时隔两年,长安新能源如愿完成第二轮融资(B轮融资),补充资金之余,更是向上市计划再进一步。

长安汽车认为,本次长安新能源B轮融资成功,对内实现机制体制创新,强化基础,对外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加强竞争力,将加速长安汽车“香格里拉计划”布局落地,实现长安汽车长远发展目标。

但长安新能源的问题,并非靠资金就能解决的。

49亿也难解困局

在新能源道路上,长安汽车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早在2011年,长安汽车便入局新能源车赛道。2015年3月,长安汽车发布了新能源规划,预计到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表示将投资1000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为了显示向电气化转型的决心,长安计划于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成为国内首家提出禁售燃油车的车企。

雄心勃勃的计划,却抵不过骨感的现实。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8万辆,同比下滑35.3%,新能源汽车销量占长安汽车总销量比重仅为1.9%,距离此前目标相差甚远。2021年,长安新能源全年销量为7.65万辆,甚至不敌部分造车新势力。

产品“油改电”、车型低端化是长安新能源产品被市场诟病的主要原因。

打开长安汽车官方网站,新能源板块仅有CS55纯电版、奔奔E-Star、CS15 E-Pro以及逸动EV460四款车型,且均为“油改电”产品,是在燃油车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被网友评价为“急于求成的牺牲品,在电池续航、产品性能等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其中,奔奔E-Star定位为微型电动车,是长安新能源的“销量担当”。据长安汽车销量快报显示,其2021年累计销量突破7万辆,占比长安新能源总销量超过9成。与竞品五菱宏光MINIEV相比,这个数字却显得微不足道。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五菱宏光MINIEV销量达到39.55万辆。

长安汽车开始面对现实。2021年8月,长安汽车表示,到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35%,同时,长安放弃了2025年彻底停售燃油车的计划。2022年1月24日,长安新能源总经理邓承浩介绍,长安新能源的新目标是2025年销量达到70万辆,努力做到“世界一线主流电动车品牌”。

要达成上述目标,提升产品力至关重要。在B轮融资发布会上,邓承浩表示,长安新能源的资深工程师团队已达799人。

自2017年开始,长安新能源自主研发了EPA1等电动车专用平台。基于该平台打造的首款车C385于2021年6月亮相,这款车搭载了L3+级高级辅助驾驶、AR生态智慧座舱、零起火电池等配置,将于2022年上市。

C385 来源:长安新能源

令长安颇感失望的是,C385却并未获得消费者的太多关注,这款车亮相之后,没能引起网友热议。

C385仍是一款车的内部代号,目前信息释放得不多,看不到更多令人兴奋的黑科技”,王晨宇向未来汽车日报评论道。

据长安新能源介绍,C385搭载了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可以实现无人自主排队泊车;它还拥有高频脉冲加热技术的新一代超级电驱,可在-30℃极寒环境下实现5分钟加热至20℃,续航里程提升40-70km,但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关键配置方面,长安新能源透露的信息较少

未来3-5年,除C385外,长安新能源还将基于EPA1平台打造三款新车,基于EPA0平台推出一款新车。其中,代号为A158的车型定位于“精品代步车”,将于2022年3-4月正式发布,6-7月开启交付。

来源:长安新能源官方

按照官方规划,C385及后续EPA1平台产品将聚焦市场主流用户,实现规模突破;奔奔产品聚焦微电市场,实现行业占位突破。未来,长安新能源将主攻20万元以下主流市场。

但在这个细分市场,已是强敌林立。2021年9月15日,小鹏推出了起售价15.79万元的小鹏P5,续航最高可达600km,还搭载了激光雷达。同年10月21日,首款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比亚迪海豚正式上市,售价更具竞争力(9.38万-12.18万元)。此外,哪吒、零跑等新势力也在“性价比”路线上深耕已久。

长安新能源的未来,难言乐观。

作者 | 吴晓宇

编辑 | 李欢欢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