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办发〔2021〕24 号
厅机关各处室:
现将《山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21年11月12日
山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打造战略科技 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山东特色创新平 台体系,指导和规范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功能定位
科技创新平台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 设目标,根据科学前沿发展、产业创新发展需要以及山东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创新创业服务等的重要载体,是山东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支撑。按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研发类)、 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转化服务类)、基地园区类三类布局。
研发类定位于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和全省战略需求,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转化服务类定位于聚焦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 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专业性、 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基础支撑和创新创业服务。主要包括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各类孵化器、站、众创空间等。 基地园区类定位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实现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科技,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产业振 兴。主要包括各类科技园区、高新区、示范区、基地等。
二、目标任务
到 2025 年,搭建 1 个资源集聚、服务高效的数字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建设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重大创新平台 500 家左右,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超过500家,其他细分类平台 2000 家左右,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 50 家以上,基本建立具有山东特色的“1+1000+N”创新平台体系。 解决一批“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储备一批重大前沿技术,产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 1000 项以上,聚集培育科技领军人才5000 名以上,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区域创新高地、原始创新策源 地,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建设原则
(一)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坚持“四个面向”,紧盯国家平台战略布局,立足山东特色优势,统筹设计;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突出平台特色、功能、定位和目标,强化各类平台衔接、互补,避免低水平交叉重复建设。
(二)全面覆盖,梯次培育。聚焦山东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实现全省各市、重点产业领域全覆盖。按照市、省、 国家不同层级梯次培育,储备后备战略科技力量。按照实验室、 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各类平台在创新链不同阶段实 行差异化指导,形成互补。
(三)高端整合,分类管理。面向全球吸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重点引进大企大院大所、重大创新平台共建,鼓励平台间优质资源联合、整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针对不同平台分类管理、分类支持,促进各类创新平台发展特色鲜明、成效突出。
(四)机制创新,开放共享。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平台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运行模式。科学规范管理,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奖优驱劣,动态调整。突出创新平台社会公共属性,加强协同创新、联合融通,推进大型仪器设备、高端人才、科研成果、 科学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
四、建设重点
1. 实验室:突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特色定位,按照 “新建一批、调整一批、撤销一批”的思路,把实验室建设与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支撑八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加强“1313”四级金字塔型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力争到 2025 年建设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0个,省实验室 10 个,省重点实验室 300 个,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2. 技术创新中心:突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的特色定位, 按照“转建一批、布局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面向技术前沿、产业急需和经济发展,融通创新链条,推动科技创新国际化、技术创新集群化、区域创新特色化,突破重大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到 2025 年,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3 家以上,省技术创新中心 150 家左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创新高地。
3.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突出临床研究和医学科技成果临床转化及普及推广的特色定位,按照“规划引领、质量提升、统分结合、重点推进”的思路,面向医学科技发展前沿、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对接国家临床中心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到 2025 年,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建成 3 家左右国家临床中心、20 家左右国家级分中心、30 家左右省级临床中心、200 家左右省级分中心,形成“3232”的 临床中心四级体系,打造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高地。
4. 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全链条设计,突出骨干企业牵头,融合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企业孵化、上市培育、人才引培、产业集群拉动等多功能 的创新联合体特色,按照“聚焦产业、优化配置、动态调整、持 续提升”的思路,重点在区域特色产业、产业链高端领域布局建设。到 2025 年,高水平建设 30 家以上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辐射带动 100 家以上市级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联合体示范样板。
5. 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突出投入多元化、模式多样化、运行 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特色,按照“广泛发动、分类培育、重点建设、建转结合”的思路,紧扣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加快科研院所转型,加快形成新型创新模式,加快培育新的创新增长点。到 2025 年,全省新型研发机构达到 1000 家,其中省级备案超过 500 家,形成覆盖各市、涵盖主要产业链、多级分布、多元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6.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全省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为目标,坚持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定位,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集聚全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科学数据等现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打造“科学+技术+工程+人才+成果+数据”, 为创新创业提供菜单式、定制式、一站式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其他各类平台分别制定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完善标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由厅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科学统筹布局各类创新平台,决策创新平台发展规划、类别设置、立项建设、调整撤销、资金支持等重大事项,科学控制创新平台总体规模,避免盲目扩张、交叉重复, 实现创新平台“一口”统管。各相关处室互相配合,协调推进,抓好落实,防止功能交叉不清,杜绝项目重复支持,形成互补互 促、互联互动的新工作格局。
(二)强化绩效评价。分类制定各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把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效益和社会贡献作为绩效评价的重点。分类制定各平台建设标准、管理制度、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建设规范, 形成全厅统一的创新平台标准化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各类创新平台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开展日常绩效监管及年度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综合运用,建立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机制。
(三)强化政策支持。坚持科技项目、人才、平台、资金一体化配置,强化资金整合、政策集成,形成支持创新平台的政策合力。制定创新平台项目支持办法,对绩效评价优秀的给予持续支持。拓展投资渠道,采取政企联合、省市会商、多级联建共建等方式,联合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同投入;通过股权投资、专项债、贷款贴息等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加大投入,为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附件:
工作分工
附件下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