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江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相关链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现将《内江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内江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7日
  内江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2022年1月
  目录

  序 言………………………………………………………………5

  一、现状基础和态势…………………………………………………6

  (一)发展基础……………………………………………………6

  (二)发展环境…………………………………………………12

  (三)存在问题…………………………………………………13

  二、总体要求………………………………………………………15

  (一)指导思想…………………………………………………15

  (二)基本原则…………………………………………………16

  (三)发展目标…………………………………………………17

  三、发展重点………………………………………………………18

  (一)提质发展现代物流业……………………………………18

  (二)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业……………………………………25

  (三)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31

  (四)聚力发展科技信息业……………………………………37

  (五)优化升级商务会展业……………………………………40

  (六)做强做优金融服务业……………………………………42

  (七)聚力发展服务外包业……………………………………44

  (八)强化提升商贸流通业……………………………………46

  (九)深度优化特色餐饮业……………………………………48

  (十)加快发展质量检测业……………………………………48

  四、发展路径………………………………………………………49

  (一)实施数字强基赋能工程…………………………………49

  (二)实施品牌培育“552工程” ……………………………49

  (三)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工程…………………………………50

  (四)实施产业融合促进工程…………………………………50

  (五)实施发展载体提升工程…………………………………51

  (六)实施开放合作深化工程…………………………………51

  五、实施保障………………………………………………………53

  (一)加强组织建设……………………………………………53

  (二)优化发展环境……………………………………………53

  (三)强化要素支撑……………………………………………54

  (四)加强统计监测……………………………………………55

  (五)推进规划实施……………………………………………56

  附件1:重点培育建设项目………………………………………57

  (一)现代物流业项目…………………………………………57

  (二)电子商务业项目…………………………………………58

  (三)现代文旅业项目…………………………………………59

  (四)科技信息业项目…………………………………………62

  (五)商务会展业项目…………………………………………63

  (六)服务外包业项目…………………………………………63

  (七)商贸流通业项目…………………………………………65

  (八)其他项目…………………………………………………66

  附件2:名词解释和说明…………………………………………69

  序言

  内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有地理之便、空间之优、历史之利,处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的集中覆盖区,拥有“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发展优势,在“十四五”时期必将形成更加突出的比较优势、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往往以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衡量现代经济社会的发达程度,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融合作用和贡献度也越来越大。“十四五”时期,内江市现代服务业规划将按照时代背景,依托空间地理优势,抢抓RCEP协议签署实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内江的产业定位、城市定位、空间定位、功能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高质量为导向,支撑内江的整体崛起,最终使城市气质更加温润,城市品质更加现代,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产业综合配套基地和国际消费节点城市。根据《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内江市服务业相关行业专项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内江市服务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和发展保障等内容,是指导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现状基础和态势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服务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出台加快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网状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等专项性指导文件,全市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加,结构更加优化,优势产业成效显著,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一)发展基础

  1.贡献作用更加凸显

  “十三五”时期,内江服务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与2015年相比,实现了总量和占比“两个翻番”,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服务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495.89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17.70亿元,进入全省10个700亿地区行列,年均增长7.5%,排全省第16位。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继续提升,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9%,较2016年的45.6%提高3.3个百分点。此外,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9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5%,增速居全省第1位。

  

专栏1 2016-2020年内江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增速及占GDP比重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8.9:35.5:45.6调整为2020年的18.4:32.7:48.9,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逐步成为内江的支柱性产业。从内部结构来看,信息传输和软件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增速加快,2020年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6%、8.7%、6.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占比提高,竞争力增强,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从空间结构看,网点布局优化,坚持推进集群化、园区化商品交易;制定了《内江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8-2030)》,促进服务业规划积极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从组织结构看,有影响的企业增多,建成川南汽贸城、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等大型专业市场,四川凯迪现代物流园、苏宁川南地区管理总部及配送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也已投入运营。

  

专栏2 2016-2020年内江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3.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服务业投资总体保持平稳,服务业投入产出比增加。2020年,服务业投资592.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6.4%,增速为9.5%;全市147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15亿元,同比增长6.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税收53.80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59.3%,服务业已成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专栏3 2016-2020年内江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4.重点优势初步形成

  2020年获评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成功纳入四川省消费中心城市三年培育计划,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商务会展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电子商务独具优势,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举办2020四川电商年货节、第六届川南电商博览会等展会活动24场次,电商网络交易额连续7年居全省第3位。物流产业集群和园区逐步形成,川南邮政快递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市中区现代物流集聚区获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主体封顶,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8%,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67亿元、增长23.7%。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是“十二五”末期的2倍,天府旅游系列名牌建设初具成效,新增石板河、罗泉古镇等5个AAAA级旅游景区。科技信息业逐步成型,已加强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大力提升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半导体清洗及封装测试外包产业发展水平,并推动了企业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创新、产品研发、营销运维等决策需求,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挖掘服务。商务会展快速成长,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和《内江市会展业管理办法》,为会展业发展落实了机构、人员和相关政策措施,同时既结合了本地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展会,又积极引入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会展品牌落户内江,展会类型丰富,已呈现出百业齐发、各放异彩的发展态势。

专栏4 “十三五”时期内江服务业发展部分政策及配套措施梳理
政策侧重点 相关政策或配套设施
完善服务业产业体系 《中共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内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八条措施》
电子商务

  产业
《内江市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商“次高地”的实施意见》
《加快电子商务集群网状发展扶持办法》
物流产业 《内江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
政策侧重点 相关政策或配套设施
健康养老

  产业
《内江市“十三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内江市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内江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编制中)
《推进健康内江行动实施方案》
《内江市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文旅产业 《中共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
家庭服务业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家庭服务业2017—2020年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金融支持 《内江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分险基金操作规程》
《内江市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实施细则》
《内江市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内江市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内江市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5-2020年)》
《内江市绿色金融发展规划》
科技发展 《2020年度内江市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内江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内江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 《内江市深化科研项目评审、科技人才评价、科研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

  改善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内江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
《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
政策侧重点 相关政策或配套设施
企业发展

  及营商环境优化
《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
《保障民营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六条措施》
《内江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要点》
《内江市外来投资企业优惠扶持办法(试行)》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加速服务内容、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跨境电商、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云”上展会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全球服务数字化时代来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全球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分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进一步推进“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服务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新的消费服务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转型升级。三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发展新要求,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从省内看,全省总体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服务业已逐步走出粗放发展阶段,进入接续新旧动能、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具备良好条件,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具有天然基础,未来将在兼顾量与质中实现转型升级,持续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红利加快转化为新动能,为服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巨大空间。

  从全市看,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为内江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区域势能将持续抬升,但全市服务业发展仍处于爬坡上坎、蓄势转型的关键期,“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变化,在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前敏锐应变求变,更好推动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三)存在问题

  1.发展规模尚有提升空间

  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40%,内江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90%,落后于平均水平,虽然“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升,相对全省整体情况仍有提升空间。

  

专栏5 2016-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对比
 


  2.重点特色服务业尚有提升空间

  电子商务业方面,本地同质化电商不断崛起,加剧产品同质化竞争,导致利润率显著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内卷化”,亟需在平台载体、产品创新、品牌打造等方向转型升级;现代物流业方面,内江物流业基础设施与产业的融合度仍有提升空间,各地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降本增效的要求也势在必行;文化旅游业方面,一是文旅目的地吸引力不强,区域性文旅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匮乏,旅游人均消费低。二是文旅集散地作用不明显,包括了旅游区域合作不足、旅游资源有待提升、旅游宣传能级不足等问题;科技信息业方面,其机构运作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与创新主体的互动机制等尚不完善,市场化导向有待进一步加强;商务会展业方面,一是展馆的能级和智慧化程度仍逊色于发达地区,利用率有待提升。二是会展业涉及到创意策划、组织运营、服务接待、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的要素投资配比,系统性筹划不够明晰。

  3.高能级服务业平台和主体数量不足

  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服务贸易占整体贸易比重偏低。多数服务业平台仍集中于传统领域,软件和信息、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平台占比偏低;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储备不足,整体缺乏一定的市场集聚度和话语权,服务业主体的数字化、现代化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战略为引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推进服务业开放发展、高能发展、融合发展和数字化、特色化、品牌化升级,全力塑造内江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着力构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开放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推动内江服务业融入国内大循环,聚焦成渝大市场,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业高地;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等新模式。

  2.坚持高能发展。顺应当今服务业发展新趋势,推动服务业高能发展,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高开放度的高能级服务业体系,引进和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服务业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3.坚持数字赋能。依托我省数字经济优势,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推进服务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打造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在物流、金融、电商等重点领域率先形成示范,构建服务业数字发展体系。

  4.坚持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进一步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生活性服务业对我市构建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推动作用。

  5.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市人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为导向,优先补足公共服务短板,完善提升商业服务水平,营造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的环境,全面提升人民群众享受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品质生活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赋能、业态高端、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新时代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构建,“内江服务”在成渝地区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规模总量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左右。

  ——产业结构呈现新特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信息、质量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商贸流通、特色餐饮、现代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到2025年,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30%以上;到203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发展质量跃上新水平。培育一批配套成渝、服务全球的龙头企业、瞪羚企业,打造一批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本地服务品牌,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初步形成结构优化、功能突出、错位发展、网络健全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集聚发展形成新优势。培育一批“百亿级”集聚区,争创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市形成一批以上“特色鲜明、业态多元、吸引力强”的要素密集、业态集聚、产城融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专栏6 “十四五”服务业总体目标
分类 2025年
规模化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000
服务业占GDP比重(%) 50
高端化 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占比(%) 30
贡献度 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 60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 40


  三、发展重点

  立足于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内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集中力量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商务会展等“五大现代服务业”。坚持以信息化、数字技术和科技创新引领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定制化多样化升级,培育现代服务业创新产业集群,打好组合拳、打好主动仗、打好操作牌,全面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质发展现代物流业

  围绕产业规模、产业基础、主体培育和产业空间布局集中发力,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1+2+5”高质量发展的内江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推动物流园区网络体系更健全、布局更合理,运作方式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引领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物流中心、川南经济区核心物流枢纽,全面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一港三园”物流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国际物流通道基本建成,形成流通加工、保税物流、服务贸易、三网联动融合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体系。

  1.持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畅通对外高速公路大通道,建成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乐山经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推动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提升成渝发展主轴服务成渝中心城市能力。推进内江至自贡快速通道、东泸路快速通道、内威路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区域公路网络。积极开展内江城区铁路外迁及内江新区二级铁路物流基地申报建设工作,支持建设成自宜高铁,规划建设绵遂内铁路,内江经宜宾至贵阳通往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高速铁路大通道,开展成内渝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论证,实现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半小时通达,建成连乐铁路,实施隆黄铁路隆叙段、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打通成都经内江至昆明到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泛亚铁路通道,全面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加快内江机场和威远县通用机场前期规划论证工作。推进沱江航道提档升级工程,畅通内江-自贡-泸州内河航道,尽早实现航空与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的有效衔接。

  2.聚力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围绕构建“一港三园”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空间布局,做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川渝川菜“中央大厨房”、粮食物流、医药物流、装备物流等特色物流业,努力打造成渝现代物流服务基地、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推动内江现代物流业再上新台阶。紧抓产业融合创新机遇,大力发展服务成渝、配套成渝的流通加工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建成“1+2+5”高质量发展的内江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加大区域间物流货物组织力度,发展多式联运和智慧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围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大宗物资物流、快递配送等重点行业,在内江设立物资集散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扶持本土物流企业推广新型快递业务模式。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规划建设一批用地集约、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城市配送中心。

  3.优化现代物流发展空间布局

  强化内江国际物流港的全市物流产业配套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载体功能。依托隆昌、资中、威远自身产业特色、交通优势和物流需求,加快推进三个县域含快递产业园在内的综合物流园建设。大力培育物流市场。瞄准成渝主导产业配套环节和服务需求,发挥物流产业关联度高的纽带优势,加快推动内江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内江中心城区连接县城货运节点及快递产业园建设,优化县域快件处理中心和基层快递服务网点布局。

专栏11 内江国际物流港“一港三园”空间示意图
 


  4.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关键,以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服务业品牌培育“552”工程为依托,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整合物流存量,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五大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高物流大中型企业占比,支持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运作规范的物流企业建设,培育一批全省示范性大型龙头物流企业。鼓励具有一定自营物流规模的先进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成立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围绕主攻方向建链、强链、补链,实现补短板、建体系同步协调发展。全力培育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本土物流企业,支持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物流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电商物流、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等物流业态发展,加快物流与商贸市场、国际贸易、文创包装、流通加工、金融、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力求在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项目上率先突破,同时重点发展寄递物流+电商、绿色城配+商贸市场、保税物流+口岸经济、工业物流+制造2025工程、智能物流+包装、中医药物流+制药与贸易等产业集群。

  5.着力打造现代物流枢纽

  加快建设物流节点,构建服务成渝,沟通西北、西南,链接中亚东盟的物流通道体系。大力推动内江物流与泸州、宜宾、自贡联动发展,持续对接六盘水、昭通、钦州等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物流组织。积极推动内江国际物流港与西南(自贡)无水港联动发展。着力提升枢纽服务辐射效能,引导交通、物流、贸易、产业融合发展,借助通道带动物流、物流带动经贸,促进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实现供应链服务能级建设。

  6.建设成渝物流配套服务中心

  强化流通加工体系建设,围绕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等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食品、农产品、保税加工、智能包装等流通加工产业,提高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以流通加工产业为杠杆,提高内江配套成渝能力。强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以内江国际物流港为依托,有效连接成渝主要物流分拨中心,实现对内服务内江及川南各市物流快速分拨,对外为成渝间物流企业、过境物流提供综合服务。强化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加强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等平台建设,引导、推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建设及运输服务、场站设施、邮政快递等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川南邮政快递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专栏12 内江国际物流大通道示意图
 


  7.深化现代物流开放合作

  加快内江国际物流港和隆昌、威远、资中综合物流产业园建设,以粮食储运加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二手汽车出口贸易、跨境电商等产业为支撑,建设配套成渝,联结中南半岛,辐射中亚、中东欧的陆港型物流节点。积极深化与成都、重庆、南向通道沿线、一带一路沿线的物流运营主体间的合作,推动中欧班列集结点、场站、舱位、货代、运输和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区域通关协作,着力推动与广西、云南公路、铁路和水路等物流通道建设的合作,消除行政区域壁垒,增强省际区域的互联互通,畅通南向出海物流通道。加快面向泛亚、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合作,积极参与欧美、南亚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的构建,推动对话协商机制和合作网络建设,实现通关一体化,提高跨国联运效率。

  

专栏13 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
平台建设:内江国际物流港。以内江国际物流港为核心,加强白马和椑木两个核心片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协同能力建设,规划研究既有铁路站场功能置换和改造,努力打造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集物流交易、货运配载、分拨仓储、冷链物流、跨境电商、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枢纽。隆昌市物流园区。重点以粮食储运加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化纤和服装成品物流等为主导产业。资中县物流园区。重点发展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智能包装、智能仓储等主导产业。资中新发地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设批发交易区、检验检疫区、电子商务区、冷链物流区、仓储加工区、快递分拨中心、市场管理区等。威远县综合物流园。以配套服务威远一、二、三产业发展为目标,建设川南冶金建材物流港、严陵综合物流园区、渝威国际农批冷链物流园区,发挥三个物流园区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和联动发展,打造县域含快递分拨园区在内的综合物流园。

  网络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节点建设。县、镇物流快递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物流快递比例100%。达到镇、村级48小时之内配送到相应的网点,收储的农特产品在24小时集中到市级配送中心统一打包寄出,是打通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供需精准对接的重点项目。

  成渝粮食应急保供物流基地:由中储粮成都分公司项目和内江国库项目组成,总投资约10亿元,新建仓容近60万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川南渝西最大的粮食安全供应物流保障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1)物流中心联动工程:中心数据统一接口、统一标准,中心数据共享共用平台建设。(2)配送信息调配工程: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的统一发布统一结算。(3)物流园区提档升级工程:研究制定物联网技术在园区的应用办法,出台物流园区提档升级奖励措施。


  (二)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业

  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围绕“人、产、技、通”,持续扩大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提升应用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健全服务体系,充实电商人才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全市电商交易规模保持四川省前列。到2025年,力争全市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破100亿元,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基地。

  1.完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

  以集聚区打造、项目支撑、企业带动、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电子商务集群网状发展,构建大电商、大园区、大平台、大物流、大服务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两中心、三基地、三区块”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成渝电子商务高地。围绕“人、产、技、通”的电子商务发展思路,深化电子商务集群网状发展,持续扩大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在提高应用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健全服务体系的同时充实电商人才资源,加强重要基地、项目、体系、品牌的建设,进而形成更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

  2.推动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建设成渝电商配套基地、农业电商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助推电商基础、信息、交易、金融、快递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快速融合,加快内自电商同城化发展;建设成渝数字电商创新发展协同区、文旅电商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社区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引导电商行业与居民社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电商体系。探索“电商+旅游十文化十农产品”发展模式,建设旅游行业综合管理平台,引导电商与农村旅游之间高度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建设成渝文旅电商融合发展试验区。

  3.推进电子商务数字赋能

  坚持数据赋能、创意赋智,建设成渝电商信息消费次中心,通过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培育大数据新兴业态、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等举措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体系;打造“线上直播十线下产业”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红经济”。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档川南电商博览会,将其打造成能为成渝乃至全国电子商务升级、传统产业转型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智慧的数字博览会,加快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直播优势打破传统实体展位的时空限制,增强企业产品展示的覆盖面、便捷性和传播速度。

  4.加强跨境电子商务通道建设

  抢抓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机遇,支持培育本土跨境电商企业,大力引进市外优秀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资源和跨境电商项目。建设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打造集风险监控、统计监测、信用管理和数据实时共享为一体的新型跨境电商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并优先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试点,依托内江物流配套基地夯实跨境电商发展基础。贯彻落实跨境贸易便利化通关政策,全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通关效率。

  5.加快电子商务园区载体建设

  推动“电商云仓”工程,建设内江市及县(市、区)专业快递物流园区,建成成渝现代电商物流基地。着力推动“农产品上行”,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成渝农业电商基地。推动形成社区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社区电商龙头企业和示范社区,争创成渝数字电商创新发展协同区。探索“电商+旅游+文化+农产品”发展模式,建设旅游行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成渝文旅电商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数字文旅区域开设免税店,增设口岸入境、离境免税店,积极申报中国(内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专栏7 内江市电商高地建设总体布局:“一核三片”  
  含义 具体措施  
一核 一个电商发展中心核 完善传化内江电子商务产业园、川南电子商务中心等区域电商服务中心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全市电子商务硬件设施水平,加强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围绕支柱产业建设交易和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区跨境电商。  
  含义 具体措施  
三片 三个电商发展片区 将隆昌市定位为农文旅电商示范市,促进发展农业电商、旅游电商等配套服务;资中县定位为全省现代农业强县,突出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现代电商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物流中心等核心功能定位;威远县定位为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强县,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工业电商巩固提升其经济强县地位和竞争力。  
专栏8 内江市电商高地建设空间布局
 


  

专栏9 基于内江市地理分区的产业规划布局
农业电商 由生产型向科技生产型转变,以电商支撑农业发展,发挥好农业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作用,解决研发投入、条件和技术限制问题;以电商带动农业发展,打造一系列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带动农产品供给升级。
工业电商 以大数据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整合金融、物流、供应链、服务等上下游资源,打通企业市场需求与供给两侧内外数据通道,实现资源精准匹配,促进内江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内江第二产业发展,强化工业4.0应用。
服务业电商 分别从“游、购、娱、食、住”等方面加快内江市电商+服务业发展,优化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和电商发展环境,推动市区“互联网+”服务业发展,创新数字文旅服务


  6.培养高水平电子商务人才

  设立成渝电商人才培育中心,持续打造和完善内江师范学院“四川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功能,积极推进中农联·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中心项目中的商务培训中心和三农创业基地建设,加大电商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打造“草根网红”,积极创办网红学院、直播电商基地,开展短视频平台直播培训,支持电商行业人才返乡创业、大学生电商创业,鼓励致富能人直播“带货”,打造“线上直播+线下产业”的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红经济”。

  

专栏10 电子商务业重点项目
传化内江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40亿元,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运营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金融中心、主题商业街区、高端星级酒店、办公及配套居住区等。

  苏宁易购内江电商智慧产业园:建设内江地区电商运营总部、平台商户电商运营管理中心、内江地区冷链运营总部、智慧云仓、智能拣选中心、快速分拨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冷链物流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等。

  中农联·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项目分三期。一期建设农特产品综合性交易市场,包括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市场办公用房、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等;二期建设加工配送仓储中心及部分农特产品批发交易区;三期建设部分农特产品批发交易区及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区。

  成渝·内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项目:参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标准建造,全方位提升培训能力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深度开发内江人力资源服务业。

  中国供销内江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项目:该项目净用地面积156亩,预计投资5.5亿元。以“数字市场、智慧农批”为营运管理模式,打造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具备实物交易、冷链物流、加工、集配、电商、检疫检测、产业链延伸等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成为地方政府“服务三农、保障民生、平抑物价、食品安全、维护稳定”的重要抓手。拟建成包括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粮油交易区、副食交易区、干杂交易区、水产交易区等的一站式综合性批发市场,是立足川南、辐射全国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三)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

  实施旅游发展“358”方案,做精做优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美食之旅、乡村之旅、研学之旅等特色品牌,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协同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到2025年,把内江中心城区建成一座休闲旅游城市,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1.提升文旅供给力和竞争力

  持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强化其支撑带动作用,大力培育省级文化旅游优秀龙头企业、市级文化旅游优秀骨干企业,带动文化旅游产业体提能增收。持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推出高质量文旅产品。提升市“五馆一院”、县“四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持续推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名宿等品牌建设,力争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2.优化主城区文旅发展格局

  以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契机,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快打造“一核一带三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城市变景区,打造城市夜景,发展“月光”经济;提升甜城湖及周边景点景区、特色街区景观质量,形成集文化、美食、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中心城区文旅融合发展核;建设沱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带,加快沱江两岸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保护开发,建设九曲沱江.甜城内江300里生态人文景观长廊,打造自然观光、人文体验、乡村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

  3.全面提升县域文旅品牌

  以隆昌石牌坊为核心,整合古驿道、云顶寨、古宇湖等资源,建设隆昌石牌坊文化传承旅游区。利用资中古城、文庙武庙、罗泉古镇、铁佛古镇等历史文化遗存,整合资中木偶、盘破门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建设资中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依托威远穹窿资源,开发船石湖、石板河、古佛顶、俩母山、老君山等旅游产品,建设穹窿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把握威远成功列为全国社会足球实施建设第二批重点推进城市契机,全力推进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建设,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4.培育夜间旅游发展优势

  以夜间旅游为抓手,提高游客过夜率,打造成渝地区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汉安湖,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开发商、运营商,开发运营成渝夜间旅游龙头项目,持续挖掘东兴老街、圣水画境、沱江夜游等夜间特色项目,打造数条夜游精品路线,提升市域吃、住、行、游、购、娱综合品质,融合“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美食之旅”三大旅游品牌,提升各旅游项目协同效应。

  5.推动“文旅+”“+文旅”融合创新产业

  推动文旅与农业、林业、水利等融合发展。推动文旅与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体育等融合发展。利用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争创科技旅游示范基地。推动文旅与工业、商贸等融合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等发展工业旅游,着力实现内江糖业、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工业遗址群、威远煤矿、红村石油会战旧址、盐煤古道、威远钢铁厂旧址等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突破。聚焦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项目)建设、申报工作,借助基地的科普、采摘、加工、养生保健、旅游观光等功能,着力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合力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完善旅游住宿业服务配套功能,向多元化、主题化、精品化、品质化转型升级。提升内江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进一步开发夏布制品、大千书画、杖头木偶、陶石罐器等文创旅游商品,扩大蜜饯、无花果、资中血橙、内江黑猪等“甜城味”品牌影响力,推动“后备箱工程”建设。

专栏14文化旅游业重点项目
城区文旅融合发展核:内江大剧院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用地面积20179.83平米,总建筑面积32615平米,建设内容包括歌剧院、多功能厅、售票厅、休息厅、排练厅、艺术展览区、舞台附属用房等。海玛啤酒风情项目。项目净用地面积1412亩,建设为以德国啤酒文化为主题兼融“甜城”糖文化的文旅风情区,主要包括高端精品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啤酒博物馆、演艺中心、啤酒广场、巧克力梦工坊、主题休闲公园、甜城记忆博物馆、K12国际学校。万达·内江文旅城。按照“一湖一街一园”的功能布局建设,汉安湖:占地240亩,打造观景平台和音乐喷泉等设施,设置水上游船、水面摩托艇、夜间画舫、夜间垂钓、水上运动和亲水娱乐等项目;文旅特色区域:夜内江街区沿湖展开,总长近1.5公里,针对夜生活规划布局主题游乐、非遗文创、川味美食等,设计了苌弘、大千、汉安、石坊、十贤5个极具内江特色的文化广场;体育公园:占地165亩,建成后将成为四川最大的城市体育公园,沿街沿湖设置5公里长的慢跑道,后期规划发展各种赛事活动等。内江蓝城“花萼里”文旅康居项目。项目占地约1800亩,其中建设用地约700亩,建设内容包括范崇凯纪念馆、花萼相辉楼、状魁阁、文创中心、花萼书院、峡谷公园、度假酒店、民宿及康复医院、颐乐学院、沿江风光带、观光农业等。甜源蔗乡汉安糖草农文旅项目。该项目位于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约215亩。项目将建成“一坊、四馆、一园、一厂、一品”。力争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塑造文旅新IP 、打造内江乡村文化新地标。

  隆昌石牌坊文化传承旅游区:隆昌市城市森林生态提升工程。规划占地1200亩,新建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体验区,建设中国候鸟主题乐园,包括候鸟主题馆、主题青石合院等核心旅游配套点,候鸟展览馆建设以及配套的生态绿地停车场,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资中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资中古城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资中古城总规面积10.8平方公里,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资州民居—非物质文化园、聚贤客栈、重龙之光、鹤鸣客栈、素食养生馆、寿音阁;重龙山宋代风貌恢复重建、磐石古街-古城水系整治与恢复重建(一期)、苌弘大道、巴蜀文化景观大道、资州水街风貌改造、状元街(6大院)、状元街(7条巷道)、状元街、武庙、巴蜀鸳鸯湖等。资中县沿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资中县沿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主要是在沱江资中县城区段亲水景观工程中植入资中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彰显山水资、人杰地灵。沱江资中县城区段南岸亲水工程上起一桥上游六洞桥生态景观区,下至沱江二桥东侧,全长约6公里,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

  威远穹窿康养运动旅游区:威远穹窿.俩母山穹窿古砦旅游区。项目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整合俩母山、向家砦、雷家砦、高顶砦、盘家沟等核心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穹窿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可建设山间飞索、秘境探险、玻璃天桥、旅居主题民宿、军事拓展基地等项目。威远县船石湖湿地公园项目。新建儿童运动公园、水上运动基地、户外休闲营地、穹窿植物园、配套商业设施、配套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道路工程。古佛顶旅游景区。项目总投资1.258亿元,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新建游客中心、停车场、广场、环线旅游道路及栈道、盐煤博物馆及景区附属配套设施等建设。石板河旅游区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新业态,提升景区接待服务品质。


  

专栏15 文化旅游业市域规划图  
   


  (四)聚力发展科技信息业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聚集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培育和壮大科技信息业市场主体。完善科技信息服务链,促进科技信息服务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着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法治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协作服务等领域,推动科技信息服务业健康良性发展。

  1.加快引育科技信息企业主体

  强化市场导向,营造科技信息企业良性发展氛围。增强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创新能力,支持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分析及加工、大数据平台应用、电商运营、互联网营销推广等新成果、新业态推广应用,建设集数据处理、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围绕产业链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实施精准招商,拓展跨境电商、先进影像及行业应用、互联网游戏等业态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2.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

  积极高质量建设内江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提供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强化知识产权成果运用,支持本地专利成果申报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项目,加速推动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中心作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加强对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积极推动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3.有序推进科技协作服务

  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吸引企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多元化的中试投入机制;建立重大中试项目动态支持和管理机制,主动对接一些知识产权明晰、技术水平高、有利于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的项目,积极引进到内江来建设中试基地,开展中试试验,促进落地转化;以市级相关产业园区为依托,积极推进协同、合作、共建等战略性联盟式的中试共享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在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建立概念验证中心,聚焦产业建立中试基地,帮助中试项目快速形成商业模式、明晰产品前景。

  吸纳成渝两地、川南地区仪器设备资源,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服务。积极融入全省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有序推动科技创新券共通共用。遵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律,大力培育专业机构、技术市场和中介机构,逐步优化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内江师范学院检验检测中心作用,面向全市提供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依托内江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服务,向社会提供论文、专利、标准等信息共享服务。

  

专栏16 科技信息业重点工程
(1)“数字内江”数据中心:提升内江市政务云服务能力,充分保障内江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项目、内江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和“智慧公安”等重大项目设备的正常运行,完成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在邓家坝片区规划建设“数字内江”二期数据中心,力争在2023年底完成。

  (2)川南新经济科技服务园:新经济科技服务园计划投资16.39亿元人民币,由弘智远大科技与企业伙伴电子科大、西南财大、浪潮集团、平安集团、云从科技、材智科技等知名校企共同研发设计,以“一园区+一平台+一中心+一分院”为核心架构,以财税金融大数据共享经济平台为服务方向,以智能绿色高性能算力中心为“源动力”输出,以电子科大电产院分院为研学支撑,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向新经济时期过渡所需的共享需求,共享用工、共享算力、共享开发、共享科研、共享智囊、共享财税等多项业务服务。

  (3)云上内江-区域数字经济集群综合平台项目:内江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包含短视频招聘求职平台、区域数字经济短视频电商系统、区域数字经济社区团购系统、区域数字经济数字化商圈系统、区域数字经济数字化社区系统形成大数据智慧城市生活综合服务系统。

  (4)数据安全行业应用软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四川效率源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灵活实用、可扩展的政务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系统。通过存储逻辑基础技术、红蓝对抗安全技术、数据解析技术,主要实现痕迹信息数据解析模块、云数据库(核心数据)安全防护模块、云平台物理存储安全防护模块等三大核心模块,充分融合政务云业务场景,支持对常规电子数据、加密数据故障应急响应,最大化的降低数据灾难所造成的损失,构建完整、运行效率较高的数据修复技术系统。


  (五)优化升级商务会展业

  充分发挥内江市区位优势,培育打造成渝之心会展新IP,强化对成渝地区会展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加紧会展业与内江本土产业的结合,发挥“5+5+5”产业体系优势,重点培育品牌会展活动,形成一批能够展现城市形象、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的会展品牌,努力为内江争创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台阶。

  1.打造统摄全市的综合会展

  打造功能完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综合型会展中心,集举办展览、会议、宴会、节事、赛事等功能于一体,加快培育会展品牌,提升会展业软硬件的实力。具备承揽全市所有会展项目的能力,包括迎春购物节、优质绿色农产品展销会、房地产交易会、汽车文化周、家居建材购物节、美食文化节等展会。提升会展功能,重点打造内外贸结合、进出口结合、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结合、贸易与投资相结合的综合性贸易投资博览会,为展会插上“外向型贸易”的翅膀,由政府主导为内江企业举办海外贸易展销会,帮助当地产业建立外国办事处,组织外贸代表团,以适配“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目标,打响“双循环”招牌。

  2.打造领先川南的特色会展

  与川南其他三市形成差异,主打内江特色,充分发挥内江“甜城”“大千”“特色农产品”优势。利用“甜城”“大千”文化旅游IP,继续承办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四川·内江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张大千国际青少年书画作品大赛,内江旅游摄影大赛暨摄影大联展、大千美食节、甜城风味美食博览会、甜城历史博览会等一系列有关的特色型展会。积极承办农业产品展览会、农副产品博览会、世界无花果大会等农事节会活动,争取形成“一乡一节、一月一节、一品一节”局面,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内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3.打造承接成渝的专业会展

  积极对接成都、重庆会展项目,承接两地会议,打造成为成渝两地会展目的地(城市)。搭建专业的新兴产业服务平台,紧密结合内江主导产业发展,以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相关产业园区、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办展办会,与有关科技产业论坛会议组织机构合作,按产业、行业分类,瞄准细分领域,举办更加专业的推介会、招商会,并邀请和组织国内外相关产业领域的顶级企业机构和技术专家参会,组织中外企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为内江制造业发展打造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高端平台,促进内江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帮助内江企业对外交流、优势互补、扩大影响力。

  4.打造辐射西部的电商会展

  持续提升电商博览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丰富电子商务展览、会议内容,扩大电商博览会覆盖面,创新展览、会议形式。瞄准相关热点爆点,借助成渝两地强大的市场资源,举办常态化的高峰论坛和线上、线下展会,增加体验感、颗粒度,打造成为西部电商会展时尚前沿。延伸至社交电商新零售新业态的各环节,从社交电商、移动互联网新零售等多个领域与电商行业紧密结合,云集产业最前沿的科技技术与资讯,展示最新的应用成果、产品、解决方案和案例,全面展现全球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传统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新型服务平台等丰硕成果,满足更多行业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网络分销渠道,打造社交新零售领域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展商把握商机,打开全球贸易大门,最终打造成为西部电商会展目的地。

  

专栏17 商务会展业重点项目
内江成渝新经济数字会展孵化园项目:该项目预计占地面积约375亩,其中会展核心区约273亩,配套商业约102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江国际会展中心、会展酒店、会议中心、数字会展孵化器、巴蜀美食文化街区及相应公共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借力会展业带动周边区域服务业提档升级,是内江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成渝地区双城数字会展先行示范区”的系列举措之一,将助力我市打造川渝两地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内江城市会客厅,推动内江会展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做强做优金融服务业

  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风投基金、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完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仓储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和消费信贷公司。引进全国性、区域性知名金融机构及相应人才,为内江市金融服务业及金融集聚区建设提供支持。重点扶持商业银行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提高农村银行网点覆盖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上市融资和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运用,拓展融资租赁、消费信贷和信托计划等,发展产业基金,推动保险资产运用。开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试点,开展跨境金融服务,鼓励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融资结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选择部分金融机构开发“科创贷”“科贷通”等创新信贷产品,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加强对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的有机整合,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基于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股权、动产等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型金融产品,有效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优化金融机构资金投向,鼓励专业创投基金投资技术前沿、风险较大、回报较高且前景广阔领域,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开发针对区域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农户、弱势群体及贫困对象金融产品,大力推进移动支付,完善现代支付体系,提升区域金融服务精准度和普惠性。提升区域金融服务精准度和普惠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建设区域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围绕推动乡村振兴,继续落实财政支持扶贫贷款贴息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管控金融系统风险,努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区域金融服务监测制度,全面系统掌握金融支持力度、方式、贷款用途等,规范借贷流程。建立多渠道、多方式、常态化信息共享沟通交流机制,完善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七)聚力发展服务外包业

  充分发挥内江市人才稳定、成本较低、环境完善等优势,重点承接和推动一线城市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以成本敏感型、人才要求不高的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互联网营销推广等BPO产业为核心实现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快速起步和突破;同时,加强人才、资本、技术、载体等要素建设投入及完善提升,加速推动软件研发、IC设计、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服务等ITO和关联产业发展,打造完善的服务外包产业生态体系,构建“西部服务外包新交付中心”。着眼于区域长期发展及产业升级,紧紧把握我国数字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重点关注和发展智能硬件、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对接重庆和成都产业链条分工与协作,进一步打造“西部数据产业战略腹地”。以政府主导、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企业建设、共同招商和快速积聚为原则建设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将园区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打造成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

  深入实施服务外包业“五大工程”。一是产业导入工程,积极承接成渝产业转移,紧盯重点企业,强化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力争招引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平台来内设立区域总部、研究院所、服务机构。二是扶持培育工程,完善支持帮扶政策,加强对软件研发、IC设计等企业的创业扶持,培育多层次、梯队化的企业主体。三是人才建设工程,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培训、引进和服务保障力度,让其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全面推动专业人才聚集和人才结构提升。四是金融资本工程,引导金融信贷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金融支持,探索设立发展基金,满足各个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五是品牌提升工程,大力推介宣传内江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外向度、影响力,使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内江一张靓丽的名片。

  

专栏18 服务外包业重点项目
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分四期建设,总建设周期为6年,聚力打造呼叫中心产业基地、西部服务外包新交付中心、西部数据产业战略腹地、高科产业新城,整体四期建设完成后,预计将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及大数据企业300家以上,容纳8-10万人就业,园区整体年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年税收达到12亿元以上。贝塔斯曼集团迈睿(中国)西南区域总部:拟分四期打造3000席、远期规划5000席的呼叫中心业务及电子商务业务,人员稳定后预计年产值42000万元,预计年纳税5000万元。

  内江新经济产业集中发展区: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占地约1.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数字内容审核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新经济双创产业社区3大版块。重点发展数字经济,聚焦大数据服务业,建立数据采集、加工、审核和数字内容制作等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1)淘金你我(内江)淘金云客服中心项目:力争打造覆盖全国的“淘金共享人力云平台”“淘金云客服”等,并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引入更多共享经济平台企业落户内江。(2)鱼泡网(内江)一站式建筑工程管理运营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测试、平台运营和项目推广平台,实现建筑行业电商化、大数据化,为全国1亿建筑、装修等工程行业人员提供招聘派遣、工程找机械、施工队找项目等信息。(3)新经济产教融合基地与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建设“一基地一园一平台”:即产教融合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软件测试服务平台,预计未来5年,缴纳税收约30亿元,产值超40亿元。


  (八)强化提升商贸流通业

  优化城乡商贸流通网点布局,以汉安大道商业发展轴、甜城湖沿岸商业发展轴为重点,围绕地标型商业、枢纽型商业、民生型商业和创新型商业,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和立面风貌,着力培育旧城片区、东兴片区、谢家河片区、邓家坝片区、高新(高桥)片区、城南片区、城西片区、白马片区等一批综合商贸功能区,培育3-5个大型商圈和特色消费集聚区。推动川南汽贸城建立商业配套中心,引入部分汽车后市场服务设施,如金融、保险、汽配、二手车、汽车美容等,以及餐饮、商超、会展中心,努力建成川南地区功能最全、模式最新的国际化汽车贸易中心、物流中心、服务中心和汽车文化交流中心,进一步激活内江及周边地区的汽车市场。推进城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规范专业市场建设。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升级改造,推动末端商贸流通集约化发展。

  

专栏19 商贸流通业重点项目
内江吾悦广场:建设集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商业街区等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交易中心总部:依托蓉欧铁路南向通道,主营一带一路国家优质农产品,发展总部经济,打通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贸易进出口通道。

  和喜·奥特莱斯项目:位于内江经开区,总投资40亿元,占地面积26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是集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文创街区、艺术中心、儿童世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一站式西班牙建筑风格街区城市商贸综合体。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运营后,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年税收收入达到3000万元,解决就业约1000人。

  六段锦提升改造:对六段锦商业步行街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施大力引进书吧、茶吧、咖啡馆行动,满足市民多类消费需求。

  万晟汇购物广场:建设集购物中心、餐饮、休闲娱乐、大型超市及影院、商业街区等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威远县荣威“万汇城”:建设酒店、餐饮、儿童娱乐、休闲购物、影院等于一体的现代大型城市综合体。

  威远县万汇国际商品博览城:计划用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拟设置家居建材业态,配套餐饮美食、宾馆、商超等业态。

  雄飞国际新城美食街:建设一条约27000平米以餐饮业为主的商业街。

  连界体育商业综合体:新建集体育运动、体育购物、体育娱乐、体育休闲、餐饮、酒店、商务为一体的体育商业综合体。


  (九)深度优化特色餐饮业

  以“中国··大千菜系”为载体,鼓励企业创建餐饮特色品牌,大力培育餐饮龙头企业,扶持油炸粑、酥枣兔等老字号品牌,开发创新大千菜、牛肉面等特色菜系、菜品。依托内江餐饮协会、川南美食联盟、大千小馆等平台,实施名菜、名街、名店、名厨、名节等系列子品牌打造活动,培育一批特色美食街区,鼓励内江美食“走出去”,扩大甜城美食文化影响力。鼓励发展“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等新型配送经营模式。推广文明健康用餐理念,倡导厉行节约餐饮新风尚。

  (十)加快发展质量检测业

  建立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推动建设国家级、省级机械汽配检验检测中心。加快推进中机认检西南分中心建设,强化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航空地面机械等领域检测认证能力。推动国家油气管道内检测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项目尽快转化落地,支持企业尽快获得检测资质,建设集设备研发生产、检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油气管道检测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全省化学药重点实验室、食品监督检验中心、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服务能力。

  四、发展路径

  (一)实施数字强基赋能工程

  深入推进先进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全面引导服务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改造服务行业,推动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全面应用,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专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推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流通、质量检测等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丰富文旅、餐饮、康养、教育等服务产品供给,推动生活消费方式向智能型转变。

  (二)实施品牌培育“552工程”

  围绕内江服务业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产品和企业名牌、商标、商号、老字号等认定,分类指导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质量奖评选,培育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天府名品”等质量品牌。推进服务业“50强项目”“50强企业”“20强品牌”创建活动,聚焦聚力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重大项目,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瞪羚企业,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服务业品牌。实施中小微服务业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发展“行业小巨人”“单打冠军”,大力支持“个转企”“企升规”。

  (三)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构建数字化消费生态体系,探索消费与5G+VR/AR、5G+AI等技术融合,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场景化新零售模式。持续优化消费供给,聚焦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重点方向,着力推进医疗、养老、教育、文旅等服务领域发展。深化放心消费建设,积极拓展放心消费建设领域,提升放心消费单位占有效主体的比例。

  (四)实施产业融合促进工程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围绕内江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推进制造业企业向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领域拓展,争创全省“两业融合”试点城市,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发展,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能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强化电商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融合,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质效。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支持平台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搭建共享平台,提供个性化、订制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促进生产和需求有效对接。

  (五)实施发展载体提升工程

  大力加快集聚集群发展。编制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培育一批“百亿级”集聚区,争创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邓家坝片区、市中区城南新区、高铁北站片区、东兴区南部新城、隆昌城市西区、资中经开区、威远城北新区等区域,布局建设一批要素密集、业态集聚、产城融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领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中高端消费载体。发挥成渝发展主轴和成渝腹心节点城市地理优势,布局建设新型、智慧、便民商圈,引导城市商圈、批发市场、商业综合体、商场卖场、超市、便利店调整优化业态,推进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打造成渝地区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改造提升万达金街、江华街、六段锦、兰桂大道等特色夜间经济街区,发展“夜间经济”,发展特色小店、连锁便利店,培育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创建一批省级步行街,引进一批知名消费品牌开设“首店”,推进名品名店名街联动发展,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新地标。

  (六)实施开放合作深化工程

  全面推进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制定评价体系,出台系列支持发展措施,促进贸易、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赋权工作,复制推广一批全国、全省典型经验,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搭建智能商业平台,引进一批重点外贸外资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力争内江纳入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全力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加快口岸进境免税店、离境退税、免税购物中心、区域性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满足对国外优质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推动国内销售的国际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市场,在品质价格、上市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步接轨。为申建综合保税区打下基础,适时启动创建工作。

  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立足交通区位优势,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快西南出川物流通道建设,着力完善通道和枢纽功能,推动隆黄铁路、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等既有通道改造扩能提级,以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密切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的合作,积极对接招引货运代理企业,推进合作运输、共同运输,强化货源组织,做大做强“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实现南向班列常态化运行,打通四川至北部湾南向出海大通道,加快形成“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大开放新态势。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西博会等专业性展会;结合“万企出国门”,组织食品、医药、机械汽配等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鼓励企业到境外开拓设点,建立营销网络。加大外贸主体队伍建设,加大备案登记宣传、业务指导,开展进出口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外贸政策宣传等培训工作,推动获权企业向进出口实绩企业转化。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在贯彻落实国省服务业重大战略、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重要职责,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强对规划落实的监督指导。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产业平台联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增强服务业发展合力。

  (二)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规范市场准入程序。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提高政府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水平和能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十联合检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高注销审批效率,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健全现代服务业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组织开展放心舒心消费创建活动,营造诚实守信、服务优质、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

  (三)强化要素支撑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整合各级各类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重点产业和“552工程”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名单,争取省级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激励奖补资金支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重点领域,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服务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领跑者,参与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营运。支持金融机构根据轻资产类服务业企业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业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

  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强化金融供给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域内银行保险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涵盖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物流服务、建筑工程、环境污染等领域的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在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充分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加大政策补贴,为内江特色农产品提供保险保障,助推农户及企业扩大种植和生产规模,提升“甜城味”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保险服务的民生保障作用,不断完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多样化商业养老保险,进一步发挥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作用。

  强化人才支撑。加大对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保障政策。在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措施。鼓励采用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引留人才。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加强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交流。

  保障用地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改扩建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适应服务业发展特点,创新用地供给方式。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加强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有效发挥历史建筑服务功能。

  强化城乡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合理布局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养生养老等配套设施,补齐城乡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并向农村延伸,提高城乡要素均衡配置。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物业服务业标准,支持物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圆绕城乡居民宜居宜业生活需求,实施高品质滨水宜居大城市行动计划,让城市能够“留住人”“引进人”,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四)加强统计监测

  优化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快完善符合服务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新型统计制度。建立全市服务业及重点产业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推进信息互通共享。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规模(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抽样调查单位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运行监测和产业预警能力,重点监测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为准确判断和分析服务业运行情况提供依据。

  (五)推进规划实施

  做好服务业各个专项规划与本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各类规划的协调。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的统筹协调、跟踪督查和考核机制,对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各县(市、区),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做好规划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工作,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附件1

  重点培育建设项目

  (一)现代物流业项目

  平台建设:建设内江国际物流港。以内江国际物流港为核心,加强白马和椑木两个核心片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协同能力建设,规划研究既有铁路站场功能置换和改造,努力打造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集物流交易、货运配载、分拨仓储、冷链物流、跨境电商、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枢纽。隆昌市物流园区,重点以粮食储运加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化纤和服装成品物流等为主导产业。资中县物流园区,重点发展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智能包装、智能仓储等主导产业。资中新发地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设批发交易区、检验检疫区、电子商务区、冷链物流区、仓储加工区、快递分拨中心、市场管理区等。威远县综合物流园。以配套服务威远一、二、三产业发展为目标,建设川南冶金建材物流港、严陵综合物流园区、渝威国际农批冷链物流园区,发挥三个物流园区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和联动发展,打造县域含快递分拨园区的综合物流园。

  成渝粮食应急保供物流基地:由中储粮成都分公司项目和内江国库项目组成,总投资约10亿元,新建仓容近60万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川南渝西最大的粮食安全供应物流保障基地。

  网络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节点建设:县、镇物流快递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物流快递比例100%。达到镇、村级48小时之内配送到相应的网点,收储的农特产品在24小时集中到市级配送中心统一打包寄出,打通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精准对接供需。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1)物流中心联动工程:中心数据统一接口、统一标准,中心数据共享共用平台建设。(2)配送信息调配工程: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的统一发布统一结算。(3)物流园区提档升级工程:研究制定物联网技术在园区的应用办法,出台物流园区提档升级奖励措施。

  (二)电子商务业项目

  (1)传化内江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40亿元,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运营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金融中心、主题商业街区、高端星级酒店、办公及配套居住区等。

  (2)苏宁易购内江电商智慧产业园。建设内江地区电商运营总部、平台商户电商运营管理中心、内江地区冷链运营总部、天天快递业务分拨中心、智慧云仓、智能拣选中心、快速分拨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冷链物流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等。

  (3)中农联·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项目分三期。一期建设农特产品综合性交易市场,包括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市场办公用房、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等;二期建设加工配送仓储中心及部分农特产品批发交易区;三期建设部分农特产品批发交易区及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区。

  (4)成渝.内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项目:参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标准建造,全方位提升培训能力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深度开发内江人力资源服务业。

  (5)中国供销内江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项目:该项目净用地面积156亩,预计投资5.5亿元。以“数字市场、智慧农批”为营运管理模式,打造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具备实物交易、冷链物流、加工、集配、电商、检疫检测、产业链延伸等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成为地方政府“服务三农、保障民生、平抑物价、食品安全、维护稳定”的重要抓手。拟建成包括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粮油交易区、副食交易区、干杂交易区、水产交易区等的一站式综合性批发市场,是立足川南、辐射全国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三)现代文旅业项目

  城区文旅融合发展核:内江大剧院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用地面积20179.83平米,总建筑面积32615平米,建设内容包括歌剧院、多功能厅、售票厅、休息厅、排练厅、艺术展览区、舞台附属用房等。海玛啤酒风情项目。项目净用地面积1412亩,建设为以德国啤酒文化为主题兼融“甜城”糖文化的文旅风情区,主要包括高端精品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啤酒博物馆、演艺中心、啤酒广场、巧克力梦工坊、主题休闲公园、甜城记忆博物馆、K12国际学校。万达·内江文旅城。按照“一湖一街一园”的功能布局建设,汉安湖:占地240亩,打造观景平台和音乐喷泉等设施,设置水上游船、水面摩托艇、夜间画舫、夜间垂钓、水上运动和亲水娱乐等项目;文旅特色区域:夜内江街区沿湖展开,总长近1.5公里,针对夜生活规划布局主题游乐、非遗文创、川味美食等,设计了苌弘、大千、汉安、石坊、十贤5个极具内江特色的文化广场;体育公园:占地165亩,建成后将成为四川最大的城市体育公园,沿街沿湖设置5公里长的慢跑道,后期规划发展各种赛事活动等。内江蓝城“花萼里”文旅康居项目。项目占地约1800亩,其中建设用地约700亩,建设内容包括范崇凯纪念馆、花萼相辉楼、状魁阁、文创中心、花萼书院、峡谷公园、度假酒店、民宿及康复医院、颐乐学院、沿江风光带、观光农业等。甜源蔗乡汉安糖草农文旅项目。该项目位于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约215亩。项目将建成“一坊、四馆、一园、一厂、一品”。力争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塑造文旅新IP 、打造内江乡村文化新地标。

  隆昌石牌坊文化传承旅游区:隆昌市城市森林生态提升工程。规划占地1200亩,新建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体验区,建设中国候鸟主题乐园,包括候鸟主题馆、主题青石合院等核心旅游配套点,候鸟展览馆建设以及配套的生态绿地停车场,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资中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资中古城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资中古城总规面积10.8平方公里,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资州民居—非物质文化园、聚贤客栈、重龙之光、鹤鸣客栈、素食养生馆、寿音阁;重龙山宋代风貌恢复重建、磐石古街-古城水系整治与恢复重建(一期)、苌弘大道、巴蜀文化景观大道、资州水街风貌改造、状元街(6大院)、状元街(7条巷道)、状元街、武庙、巴蜀鸳鸯湖等。资中县沿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资中县沿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主要是在沱江资中县城区段亲水景观工程中植入资中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彰显山水资、人杰地灵。沱江资中县城区段南岸亲水工程上起一桥上游六洞桥生态景观区,下至沱江二桥东侧,全长约6公里,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

  威远穹窿康养运动旅游区:威远穹窿.俩母山穹窿古砦旅游区。项目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整合俩母山、向家砦、雷家砦、高顶砦、盘家沟等核心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穹窿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可建设山间飞索、秘境探险、玻璃天桥、旅居主题民宿、军事拓展基地等项目。威远县船石湖湿地公园项目。新建儿童运动公园、水上运动基地、户外休闲营地、穹窿植物园、配套商业设施、配套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道路工程。古佛顶旅游景区。项目总投资1.258亿元,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新建游客中心、停车场、广场、环线旅游道路及栈道、盐煤博物馆及景区附属配套设施等建设。石板河旅游区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新业态,提升景区接待服务品质。

  (四)科技信息业项目

  (1)“数字内江”数据中心:提升内江市政务云服务能力,充分保障内江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项目、内江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和“智慧公安”等重大项目设备的正常运行,完成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在邓家坝片区规划建设“数字内江”二期数据中心,力争在2023年底完成。

  (2)川南新经济科技服务园:新经济科技服务园计划投资16.39亿元人民币,由弘智远大科技与企业伙伴电子科大、西南财大、浪潮集团、平安集团、云从科技、材智科技等知名校企共同研发设计,以“一园区+一平台+一中心+一分院”为核心架构,以财税金融大数据共享经济平台为服务方向,以智能绿色高性能算力中心为“源动力”输出,以电子科大电产院分院为研学支撑,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向新经济时期过渡所需的共享需求,共享用工、共享算力、共享开发、共享科研、共享智囊、共享财税等多项业务服务。

  (3)云上内江—区域数字经济集群综合平台项目:内江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包含短视频招聘求职平台、区域数字经济短视频电商系统、区域数字经济社区团购系统、区域数字经济数字化商圈系统、区域数字经济数字化社区系统形成大数据智慧城市生活综合服务系统。

  (4)数据安全行业应用软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四川效率源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灵活实用、可扩展的政务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系统。通过存储逻辑基础技术、红蓝对抗安全技术、数据解析技术,主要实现痕迹信息数据解析模块、云数据库(核心数据)安全防护模块、云平台物理存储安全防护模块等三大核心模块,充分融合政务云业务场景,支持对常规电子数据、加密数据故障应急响应,最大化的降低数据灾难所造成的损失,构建完整、运行效率较高的数据修复技术系统。

  (五)商务会展业项目

  内江成渝新经济数字会展孵化园项目:该项目预计占地面积约375亩,其中会展核心区约273亩,配套商业约102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江国际会展中心、会展酒店、会议中心、数字会展孵化器、巴蜀美食文化街区及相应公共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借力会展业带动周边区域服务业提档升级,是内江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成渝地区双城数字会展先行示范区”的系列举措之一,将助力我市打造川渝两地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内江城市会客厅,推动内江会展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服务外包业项目

  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分四期建设,总建设周期为6年,聚力打造呼叫中心产业基地、西部服务外包新交付中心、西部数据产业战略腹地、高科产业新城,整体四期建设完成后,预计将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及大数据企业300家以上,容纳8-10万人就业,园区整体年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年税收达到12亿元以上。贝塔斯曼集团迈睿(中国)西南区域总部:拟分四期打造3000席、远期规划5000席的呼叫中心业务及电子商务业务,人员稳定后预计年产值42000万元,预计年纳税5000万元。

  内江新经济产业集中发展区: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占地约1.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数字内容审核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新经济双创产业社区3大版块。重点发展数字经济,聚焦大数据服务业,建立数据采集、加工、审核和数字内容制作等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1)淘金你我(内江)淘金云客服中心项目:力争打造覆盖全国的“淘金共享人力云平台”“淘金云客服”等,并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引入更多共享经济平台企业落户内江。(2)鱼泡网(内江)一站式建筑工程管理运营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测试、平台运营和项目推广平台,实现建筑行业电商化、大数据化,为全国1亿建筑、装修等工程行业人员提供招聘派遣、工程找机械、施工队找项目等信息。(3)新经济产教融合基地与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建设“一基地一园一平台”:即产教融合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软件测试服务平台,预计未来5年,缴纳税收约30亿元,产值超40亿元。

  (七)商贸流通业项目

  内江吾悦广场:建设集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商业街区等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交易中心总部:依托蓉欧铁路南向通道,主营一带一路国家优质农产品,发展总部经济,打通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贸易进出口通道。

  和喜·奥特莱斯项目:位于内江经开区,总投资40亿元,占地面积26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是集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文创街区、艺术中心、儿童世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一站式西班牙建筑风格街区城市商贸综合体。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运营后,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年税收收入达到3000万元,解决就业约1000人。

  六段锦提升改造:对六段锦商业步行街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施大力引进书吧、茶吧、咖啡馆行动,满足市民多类消费需求。

  万晟汇购物广场:建设集购物中心、餐饮、休闲娱乐、大型超市及影院、商业街区等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威远县荣威“万汇城”:建设酒店、餐饮、儿童娱乐、休闲购物、影院等于一体的现代大型城市综合体。

  威远县万汇国际商品博览城:计划用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拟设置家居建材业态,配套餐饮美食、宾馆、商超等业态。

  雄飞国际新城美食街:建设一条约27000平米以餐饮业为主的商业街。

  连界体育商业综合体:新建集体育运动、体育购物、体育娱乐、体育休闲、餐饮、酒店、商务为一体的体育商业综合体。

  (八)其他项目

  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计划建设4000余亩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包含现代中医药精深加工产业园、中医药大健康食品加工产业园和院内制剂中心,用于开展以内江道地药材天冬为主的大宗中药深度加工、精准制造,大健康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院内制剂研发生产。引进或培育知名企业10家以上,开发大健康产品40个以上。

  中国(资中)西南大健康产业园:(1)医养结合示范项目。依托优质医疗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居环境,建设区域性医疗养老服务综合体,实施一批以康复、养老、养生、健身等功能为主的高端健康养老项目,打造内江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体育康养示范基地和服务成渝、辐射川南的康疗养生养老度假区。(2)建设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一所培养一线护理人员和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机构。(3)康复、运动器具、防护物资生产基地。依托沙琪、鸿展等重点企业,培育形成集防护用品、医疗器械、医药产品、运动器材、康复器具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并配套运动、康复器材展示、体验中心。

  川南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2平方公里,建设园区道路12条,配套商业服务中心等,拟引进10户以上医药企业入驻。

  威远县人民医院综合业务大楼建设项目:门诊大楼、地下停车场及辅助设施建设55000平方米。威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二期):住院部、地下停车场及辅助设施建设16000平方米。谷沿怡康养老中心:占地34亩,修建办公楼、公寓、修建医院、职工宿舍、餐饮疗养院。威远县王氏正骨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新建业务用房51700平方米(其中一期21500平方米,二期30200平方米)及辅助设施建设。

  内江高新区生态科技创业示范园: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道路与交通设施建设(含综合管廊)、公用设施项目、绿地与广场建设、安置房建设等5大类,共投资76.32亿元。主要引进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企业。

  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二期项目:位于内江市西林大道北延线与玉屏街交汇处,计划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156.1亩,总建筑面积133119.1平方米,一是按照业态分布,主要设置有蔬菜交易区,面积28324.95㎡;果品交易区,面积25758.84㎡;干调副食交易区,面积19853.04㎡,水产体验交易区,面积11018.59㎡,名优土特产交易区,面积8028.1㎡。二是按照功能分布,包括设置有中央大厨房,面积8249.4㎡,主要对企事业单位、公司的食堂配送蔬菜、粮油、水果等物资;冻库5657.02㎡,主要冷冻生鲜食品,名特优产品展示展销区、农产品赋能中心、农产品分拣包装区。商业辅助用房10227.57㎡、商业配套16001.59㎡。

  附件2

  名词解释和说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支撑地位,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的产业或产业群。

  服务业: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第三产业”这一概念做了统一的界定,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含15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现代服务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为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出现了与传统服务业相对的现代服务业,它是旨在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类别:①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③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④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交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

  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其产品、服务用于解决购买者生活中(非生产中)的各种需求。主要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