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有何特点?

2022年1月17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第五批公布了最后一批典型案例。

“十四五”开局以来,第二轮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陆续启动,截至目前,已集中曝光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四川、黑龙江、贵州、陕西、宁夏17个省(自治区)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国黄金集团两家央企共91个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是警钟、是信号。分析这些案例,有助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汲取教训、引以为鉴,切实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

第二轮第五批典型案例有哪些特点?

第二轮第五批共分5次通报20起典型案例,存在共性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等。记者进行梳理后,以表格形式对通报问题和类型进行简要整理。

分析这些典型案例背后的原因,一是个别地方党委、政府或相关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不严、标准不高、落实不严。二是对待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敢动真碰硬,对一些难度大、矛盾多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使得一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三是长效机制不健全,有的部门工作在后续投入、措施上没有跟上,部分工作虎头蛇尾,甚至出现“拉抽屉”的现象,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梳理典型案例的细节还发现,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快速发展,没有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典型案例中有的被通报企业是当地纳税大户,地方政府监管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地方为应付督察,临时采取非常规手段,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现象仍有发生。

必须认识到,督察目的,在于引导地方协调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对典型案例通报问题,督察将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采取盯办、调度、督办等措施,指导推动地方彻底解决问题。

91个典型案例指向哪些共性问题?

梳理“十四五”开局以来通报的91个案例,不难发现,督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督察视角可以分为“四个关注”。

关注一 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和去产能落实情况

2021年,一些地方一方面在盲目上马“两高”项目方面冲动强烈,有大上、快上、抢上、乱上的势头;另一方面对压减产能重要性认识不足,完成任务决心不大,工作推进不力。

若任由盲目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还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

14起典型案例中,辽宁和安徽各存在两起。辽宁一些地方项目管控不到位,中国有色集团下属沈阳矿业公司节能降耗推进不力;安徽淮北部分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方案弄虚作假,固镇经济开发区不顾环境承载力,盲目上马工业项目。

“两高”项目盲目上马还表现为“未批先建”。如广东云浮、山西晋中、湖北阳新和大冶等地均存在项目未批先建,盲目上马的问题。

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注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情况

大江大河成为督察重点。

保护大江大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是治理大江大河的纲领性文件。

2021年3月起施行的《长江保护法》和正在审议的《黄河保护法(草案)》将形成保护大江大河的硬约束机制。

在曝光的9起长江经济带案例中,安徽太平湖流域污染突出,铜陵荷花塘超标污水排入长江;湖南、四川存在流域污染,监管不力问题;湖北则推进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不力,污染问题突出;此外湖北、云南存在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滞后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在曝光的3起黄河流域案例中,黄河陕西韩城龙门段长期非法倾倒大量废渣破坏黄河生态,河南郑州、开封等市借引黄灌溉之机行“人工造湖”之实,山东省一些地市部分湿地公园管理混乱,均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不相适应。

关注三 重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及处理情况

重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及处理情况的典型案例共42起,应该算是重点通报对象。

在这些案例中,涉及重大生态破坏的案例共23起,主要包括非法采矿、采砂,过度开发以及生态修复缓慢等。广西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贵州蒙江坝王河保护区、云南长腰山和杞麓湖等受人关注的保护区均被点名。

值得关注的是,通报了两起“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的典型案例。黑龙江绥化、吉林松原对黑土地保护重视不够,项目建设违法占用黑土地,导致部分黑土地遭到破坏。

19起环境污染及处理情况案例主要是水、气、土环境污染情况。如陕西咸阳、河南汝州大气污染问题,宁夏吴忠、四川宜宾、山东泰安等地工业园区污水排放问题,山西忻州、辽宁沈抚、陕西渭南等乱堆乱弃工业废渣土壤污染问题。

关注四 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短板问题

在通报的23起案例中,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基本围绕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等问题。

因污水管网迟滞建设导致污水直排的案例占一半以上,有13例。广东中山、茂名、保山,贵州毕节、安顺,陕西安康,山西太原,辽宁铁岭等地均存在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治污设施管理不善,污水直排问题突出,水环境质量下降。此外,江西南昌、山东菏泽、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广西崇左等地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造成水体返黑返臭问题。

生活垃圾处置短板突出导致污染问题丛生的案例有8例。云南景洪、湖南湘西、吉林长春、湖北孝感、河南新乡、广东清远、宁夏银川和广西等地均生活垃圾处理短板明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严重滞后导致环境风险突出。

除此之外,还有两例污泥处置案例。辽宁朝阳和四川遂宁存在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推进缓慢,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2022年1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中央将完成第二轮例行督察任务,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督察全覆盖。对于尚未接受督察的省份,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把“缓一缓”“歇口气”的想法收一下,以案为鉴,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把整改的事情做扎实。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