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解读《宜宾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一、拟制背景

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两类教育。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当前,我市职业教育还存在着社会认识不足、办学特色不显、支持力度不大、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把握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站位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宜宾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方案》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追求量的发展向质的显著提升、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行业企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方案》认真贯彻市委做大做精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结合宜宾实际,特别是建设首批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一批满足本地需要、省内一流、西南先进、国内知名的职教园区、职业院校、职教集团、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宜宾是职业教育大市,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共有职业院校16所,全日制在校生近8万人。其中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和校均在校生人数均位居全省前列。自2015年起,我市中职学校师生连续7年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奖总量居全省第二,国赛获奖也居全省前列;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进入省“双高计划”建设名单。

三、主要内容

《方案》共分八个部分二十条。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第三部分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加快发展,包括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第四部分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第五部分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包括构建多元办学格局、促进校企共同育人、建立产教融合激励机制。第六部分为建设高水平职教教师队伍,包括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第七部分为提升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包括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深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第八部分为强化保障措施,包括强化政府统筹责任、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四、创新和亮点

《方案》在全面落实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工作亮点和创新。

(一)深化职业教育机制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方案》在机制改革方面明确,一是确保“三个同等”。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视、同等支持。二是实行“三个自主”。允许中职学校按规定自主引进优质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学校按规定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中、初级职称学校按规定自主评聘。

(二)推进职教高质量加快发展

1.优化职教布局结构。一是结合宜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新建、改扩建或迁建职业院校 10 所以上。二是明确三个支持。支持县(区)重点办好1所高质量中职学校;支持省级示范及以上中职学校创建技师学院;支持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职教发展。三是在南溪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职教育园,加快推进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南溪区项目,推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级“双高计划”院校。

2.提升中职教育发展水平。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做精职业教育,“十四五”期间,以创建中职“三名工程”(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为抓手,力争创建省级“三名工程”学校 9 所。

3.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结构还不够合理,高职院校目前仅有宜宾职业技术学院1所(周边市州中,泸州有高职院校5所、内江有3所、自贡有2所),严重制约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建设。对此,《方案》提出,一是支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职教综合改革试点、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及实施提质培优工程;二是支持宜宾卫校申建卫生健康类高等职业院校、宜宾技师学院申建现代工业类高等职业院校。

4.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破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瓶颈,《方案》提出,一是支持技师学院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扩大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培养规模;二是积极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三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

(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在优化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方面。一是两个“建立”。建立紧密对接我市现代工业“5+1”产业、现代农业“5+2”产业、现代服务业“5+1”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专业体系;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二是支持每所职业院校重点建设骨干专业群 23 个。重点建设 20 个左右高水平中职专业(群)、5 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三是到 2025 年形成 10 门以上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和10 种校企合作开发的“双元”特色教材。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融入我市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方案》提出:      

1.构建多元办学格局。一是三个“鼓励”。鼓励支持大型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出台鼓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二是力争到 2025 年打造 4 个左右在全国、全省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教联盟。建设 10 个左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促进校企共同育人。一是健全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和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二是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三是职业学校定期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企业发布参与职业教育年度报告。

3.建立产教融合激励机制。一是鼓励中、高职院校发挥专业优势兴办企业;二是扩大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收入分配自主权;三是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允许职业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技术创新、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和决策咨询工作,并按规定取得合法报酬;四是对进入省级目录的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五是每年表扬一批产教融合先进个人。

(五)建设高水平职教教师队伍

教师是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是重点培养 100 名专业带头人和 100 名骨干教师;二是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 2025 年,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70%以上,建设一批市级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六)提升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

1.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一是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职业培训;二是支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参与“一园一中心”等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与运营;三是创新“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培训”模式。

2.深化职教对外开放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澜湄区域教育合作论坛基础,鼓励职业院校招收和派遣国际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定期组织赴国外研修访学。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

(七)强化政府统筹责任。

一是经费保障。2022 年起,在落实中、省职业教育规定的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基础上,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做好职教经费保障。公办高等职业学校每年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国家和省级政策规定,落实技师学院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培养生均拨款与公办高等职业学校的同等待遇。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适时调整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

二是建立健全职教发展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市政府教育督导委把职教工作情况作为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考核、督政长效机制。

解读机构: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

解 读 人:秦贵勇

联系电话:0831-8230810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