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综合性产业。船舶工业高度国际化、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辐射面广,是我国最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重大装备工业之一,具有稳定的创汇能力和极强的创新牵引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1年,国务院在“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明确,要“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期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船舶工业面对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复杂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行业团结奋进,共同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高速增长,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进一步稳固,为奋进新时代、加快建设造船强国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国船舶工业全球建造能力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02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全面实现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有6家中国造船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三大造船指标全面领先,位居全球各造船企业集团之首。我国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0%左右。
我国船舶工业坚持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2021年,我国船企继续保持在优势船型的领先地位,全年承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76.4%和60.9%;继续坚持在高端船型的细分船型市场上发力,承接化学品船、汽车运输船、海工辅助船和多用途船订单按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均超过50%,全球18种主要船型分类中,我国有10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船舶工业以科技自主创新实现中高端产品市场的进一步突破。2021年,为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我国船企推出多型符合新阶段国际环保要求的绿色船型。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5000立方米双燃料全压式LPG运输船、内河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散货船顺利交付船东。21万吨LNG动力散货船、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甲醇动力双燃料MR型油船等订单批量承接,按载重吨计绿色动力船舶约占我国新船订单的24.4%。LNG装备建造取得新突破,国内首艘17.4万立方米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再气化装置(LNG-FSRU)和全球最大2万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顺利交付,全球最新一代“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获得4家国际船级社颁发的船型认可证书。氨燃料动力超大型油船(VLCC)、93000立方米超大型绿氨运输船(VLAC)签署合作备忘录、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签订建造合同。国产大型邮轮工程研制取得积极进展,首艘大型邮轮顺利实现坞内起浮的里程碑节点。新一代高端长江邮轮“长江叁号”正式交付使用。船舶配套产品研制取得新突破,全球最小缸径的船用低速双燃料机(奥托循环)发动机,B型液货舱货物围护系统、超大型水下液压起锚机、燃气供应系统(FGSS)、R6级海洋系泊链等项目和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全球首台集成机载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的CX52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实现装船应用。
2021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国际航运市场呈现积极向上态势,世界船舶工业新周期开启,我国船企抓住发展机遇,保持了较高增速,为我国经济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船舶工业在高端船型市场中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产业链稳定发展,“链长”企业、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性不断增强,全行业发展稳中向好。
新闻发布会后,作为船舶工业的重要领导机构,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召开了第十次理事会议,对国际国内市场进行了研判,在总结2021年工作的同时,对2022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中国船协会长郭大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作为国家重大装备工业,船舶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绿色、低碳、智能”的新规范、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船舶工业将积极主动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坚持创新驱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努力成为全球船舶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郭大成呼吁,全行业要对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市场好转保持信心,要有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同时,还要有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恒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