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1年新能源赛道站上风口各路玩家跑马圈地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对此,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而在不断落地的利好政策和蜂拥而来的各路资本的加持下,2021年整年,以风光氢储为代表的各个新能源赛道可谓一派热火朝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中旬,17家能源电力央企基本都已公布“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的投资目标规模,总计6.7亿千瓦。另据财达证券预计,电力央企将成为“十四五”电力清洁化的主力,预计新增风光装机目标占全国总量目标的80%以上。
在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们也正加速跑马圈地,在投资扩产冲动之下,同样截至12月中旬,已有近百家主业为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其中,宁德时代、多氟多、明阳智能等公司,都是在刚完成2020年定增的情况下,2021年马不停蹄又开始了新一轮定增。此外,还有不少玩家跨界而来,试图通过进军光伏组件、充电、储能等细分行业,参与这场新能源“盛宴”。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2021年A股市场最热的概念之一,“新能源”也成为催升上市公司股价的利器。所以这其中,有多少公司是动真格的,又有多少是蹭热点,投资者还需睁大眼睛仔细分辨,控制好风险。
观察:充分发挥民企力量绘制新能源基建蓝图
在“3060”双碳目标下,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这一大背景下,央企、国企成为绘制中国新能源基建蓝图的“主力军”。这不仅在于能源行业关系国家战略与国计民生,其特殊的属性需要央企、国企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同时,传统能源行业多为央企、国企,作为资源消耗和排放大户,也必须肩负起加快转型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任。
另一方面,要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新能源基建质量和效率,同时细化分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整个新能源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必然离不开为中国经济贡献60%的民营企业们。
此前,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就曾表示,将支持民营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投资建设集中式或分布式新能源、大容量储能设施,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规模化商用推动关键技术性能大幅提升、成本显著下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已经有许多民营上市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加快在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一些公司甚至跨界挺进光伏组件、储能等新能源细分赛道。此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充分利用PE、VC等多种基金形式,通过参与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发挥产融协同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除了鼓励民企投资布局新能源基建,积极引导民企参与能源央企、国企的增量混改,也应成为充分发挥民企力量,共同绘制新能源基建蓝图的题中之义。
当前新能源、储能领域都存在明显的技术瓶颈,亟需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这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为支撑。对于能源央企、国企来说,通过增量混改引入民间资本,一方面,有助于强化资金支持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可以通过多路资本共同参与分散风险。
同时,民营企业参与混改可以为央企、国企注入更多的灵活性,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提升运营效率。而对于民企自身来说,也意味着有机会分享央企、国企的科技创新成果,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能源转型革命中站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对此,国家业已释放出重大信号。202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透露,下一步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新能源、储能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增量混改。他表示,“这些领域很多都是空白,有很大的空间,希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把这块蛋糕做起来。”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央企、国企和民企携起手来,优势互补,深入合作,必将释放出强大势能,为国家双碳战略达成,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实现路径。同样,随着我国新能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持续旺盛,站在产业爆发风口上的企业们也将迎来做强做大的好时候。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