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发布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绘就蓝图

本报记者 邵志媛报道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路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数字化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路径。此前,我国就已提出了发展‘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目标,此次《规划》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目标。” 安邦研究员刘恩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智能制造时代浪潮即将来临

《规划》指出,自“十三五”以来,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是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3家。二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300余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2项;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100个。三是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同时,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作为全球化加工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06.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接近30%。

在2021年的前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0.1亿元,同比增长38.0%,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41.3%,两年平均增长18.9%。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未来,有分析指出,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智能制造时代浪潮即将来临。

刘恩侨指出,目前“5G+工业互联网”已在采矿、钢铁、电力、石化、航空、机械、港口、医疗等领域布局,但涉及到的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仍需要持续推进,即高端产业需要数字化提升,中低端制造业企业同样也需要数字化的持续渗透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进而,刘恩侨表示,企业始终是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体,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背景下,尽管不少制造型企业已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以实现降本增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许多制造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挑战,包括对数字化认识不够,缺乏技术、人才资源,需要大投入且有不确定性等。因此,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基础,推进智能制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成为了推动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根本原因。

中研普华研究员刘春天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由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转向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但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供给体系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由此,《规划》的出台应时应景,刘恩侨指出,《规划》是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对如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有指导意义。如果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打下坚实基础的5年,那么《规划》将是目标明确且能看到更多数字化转型成果的5年。

刘春天指出,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作用。

明确发展智能制造路线图

在工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此次发布的规划包括现状与形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即“两步走、四大任务、六个行动、四项措施”。

据王卫明介绍,“两步走”是指: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其中,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为:一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二是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是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大任务”是指:一是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二是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三是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四是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

“六个行动”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四项措施”分别是:强化统筹协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深化开放合作。

刘恩侨指出,总体来看,《规划》中的目标更加具体、任务更加明确,具体体现为:70%规上制造业企业、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等等;任务方面,依旧持续强调“自主、创新、深化应用、夯实基础”。这些具体的关键词都指明了前进方向。

对于《规划》的目标中提到的推动2025年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未来仍需如何发力,刘恩侨表示,制造业的本质在于“实”,要打造坚实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推动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制造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牛鼻子’,就是要对准公司业务目标,围绕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展开,提升研发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水平。要做好数据治理,基于数据模型贯通产品生命周期数据,使作业和运营效率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一个全场景稳定、安全、智能、数字化协同办公平台,充分释放‘人’的生产力。从而使得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更紧密地联接和协同,行政更高效地为员工提供各类服务,实现企业组织效率和执行效率的稳定高效。” 刘恩侨说道。

此外,刘恩侨指出,要构建与先进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在理解复杂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坚持技术升级和生产力要素提升来促进管理体系升级。

开源证券认为,智能制造和新时代工业发展要求,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面对中国制造业希望在全球制造业环节中的前移和保持高竞争力的要求,我国制造业需要利用信息化力量提高效率,推动产业智能化,实现生产要素间的高效使用与调度。工业互联网利用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进行紧密融合,实现跨设备、厂区、地区的互联互通,提高产出效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