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叔讲堂】新能源汽车的废旧电池都去哪了?

10年前的2011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有0.8万辆,可以说新能源汽车销量在这10年间增长了许多倍,并且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1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将明显提高,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25%,到2030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40%。

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来,按照动力电池5至8年使用寿命推算,2020年前后迎来了首轮动力电池报废高峰。车主们在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全新驾驶体验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想过车上用的大量的锂电或磷酸铁电池,用几年总要更换及报废的,那么换下来的废旧电池包,最后去哪里了呢?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到底有多少?

动力电池,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在被回收之后,无非只有两种下场,第1种是梯型利用,第2种是材料再生。

梯型利用指的就是第二次利用,比如说动力电池用完之后,将它装到玩具车上再继续使用。当动力电池容量降到80%左右时,续航已经无法满足正常需求。企业在回收之后,将电芯拆下,在其他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而当容量进一步下降之时,最终回收成为最终归宿,通过拆解、分离、提纯之后,进入到生产线,进行下一个循环。

新华社曾经发文揭露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乱象,文中称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多万吨,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带来了安全和环境隐患。

很多小作坊处理技术落后,大多只是对废旧电池采取简单的拆解处理,很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产生有毒气体。据了解,一块20g的手机电池将污染一平方公里土地约50年,汽车电池给环境带来的伤害将更大。

小作坊低价甚至非法“抢购”回收电池,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让原本电池回收领域变得更加混乱。比如有“白名单”企业高管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正规的流程来走,一般回收电池价格为新电池的三分之一,而若只能作为再生利用处理,则要在收购价格的基础上再乘三分之二。可参与竞标的小厂因规模小、成本投入少,在报价上更有优势,成本投入较大的正规企业很难给出匹配的价格与之竞争。这也是退役电池大量流向“黑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材料再生,它是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常见的三元锂电池为例,内部含有大量的锰、镍、钴等有色金属,就算长期使用,直到电池衰减到初始容量的30%以下,里面的一些金属元素仍可以被回收利用,从而被重复利用再加工,尤其是钴和镍更是较为稀缺的矿藏资源。不过电池回收工艺的过程极为复杂,成本也极高。

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的难度很大。首先是要对电池进行彻底放电,然后对电池内部各种材料如隔膜、电解液、正极、负极等材料等进行拆分,取出各部分材料,最后才能冶炼回收金属元素。

车叔总结

随着市面上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多年之后电池废弃和回收问题势必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好在现在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已经提高很多,不会重复多年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我国在电池回收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比较欣慰的景象,因为我们的相关从业人员已经在开展这项工作,也看到了政府以及相关电动汽车厂家正在进行着电池回收的相关准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