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泥盆系研究团队研究员徐洪河、王怿等,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纵瑞文,对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古油藏地层开展了综合研究。植物大化石和地层学方面的系统研究确定了古油藏的地质时代和地层层序,同时,关于成煤植物化石也取得了系统性认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层学杂志》和Plants上。
科研人员对泥盆系古油藏剖面及其上下层位岩性的研究发现,古油藏剖面地层为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核心层厚2m左右,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地层层序为下伏不整合下侏罗统的八道湾组,上覆上泥盆统朱鲁木特组,再往上为上泥盆统洪古勒楞组。根据古油藏露头地层中所产的Barsassia和Hoxtolgaya植物化石及岩性特征,将其时代确定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
科研团队探究了古油藏中的Barsassia属的植物化石。该属自1933年建立以来,长期缺乏系统性研究,从而造成该属属征不明,不同种之间鉴定混乱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新疆泥盆系古油藏中Barsassia属的新材料,对该属进行系统修订,确定Barsassia ornata为该属的模式种,并指定新模标本。该工作还明确了Barsassia ornata具有扇形或矩形叶片,包裹茎干形成阶梯状结构的鉴定特征。该鉴定特征易于识别,可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新疆、华北等地中泥盆统陆相地层的对比提供重要依据。
论文链接:1、2
图1.新疆北部塔城地区古油藏剖面地层层序,野外露头情况及部分植物化石
图2.新疆北部塔城地区古油藏剖面中的Barsassia ornata化石,具有易于识别的阶梯状结构的鉴定特征和扇形或矩形叶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