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鉴”2022:风口之下智能汽车行业五大发展趋势分析

【智车派新闻】没有太多烟花,少了些许新年的气息,2022年悄然而至。回望过去几年,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洗礼,在困难乃至困苦中,变革也伴随而来,它们生长于各个角落,脱胎于各个行业。

在科技行业,元宇宙概念疯狂扩张,剧情延续至2022年而没有停歇的迹象;在互联网行业,直播带货不断升级加码,随着薇娅等头部主播的陨落,洗牌趋势显而易见;在汽车行业,新能源车渗透率继续攀升,全球电动汽车霸主特斯拉正式向BBA发起“豪华进攻”,在激烈的战场之下,消费者是渔翁得利者,但充电难续航短的问题同样迫在眉睫…如何更好地把握住泛科技圈2022年的新趋势?CNMO联合智车派,发起“看鉴2022”系列报道。本文,我们将聚焦于“智能汽车发展趋势”的话题。

对互联网行业来说,2021年躲不开的词一定有“造车”和“元宇宙”。汽车行业原本“等级森严”,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车企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但电动汽车从中撕开了一道口子。随着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由特斯拉领衔的电动汽车受到了消费者追捧。

充换电基础设施进入决胜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购车的新选择,但和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还远远不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2021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99万辆,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量仅为70.4万台。绿色出行的同时,充电排队、充电桩安装难等问题也频频出现。比如,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称,北京一个小区目前已经安装了60多台私人充电桩,但是该小区有近200台新能源汽车,这意味着有一百多台新能源汽车车主无法在自家小区内给爱车充电。据了解,在北京的1.2万个居民小区中,有2700个是老旧小区,户均停车位不足0.5个,近40%的私人电动汽车车位根本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电容条件。

此外,随着天气逐渐寒冷,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愈加严重。除了续航里程缩水、电池充不满电、不敢开暖风等这些问题,许多新能源车主表示现在公共充电桩基本靠“抢”。不管是充电还是换电,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糟糕的充电体验,让车主很不满意。甚至充电体验的好坏,已经成为了车主买不买这个品牌的重要参考因素。目前,蔚来、小鹏、特斯拉等都在快速建设自己的充电站。

在2021年之前,各大汽车厂商并没有找到充换电站很好的商业模式,难以持续推进。另外,建设充换电场设备,也并不是汽车厂商说建就能建,牵扯的因素有很多。2022年,汽车厂商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进入深水区,一方面汽车厂商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要调和剧烈增长的充电需求和电力供应矛盾。

智能驾驶广泛落地

以前谈到自动驾驶,会觉得这是一个科幻、很遥远的画面。但事实上并不是,现在很多汽车厂商已经率先运用了自动辅助驾驶技术,使自动驾驶不再遥不可及。但有关自动辅助驾驶的事故也频频发生,不过这也使得人们对自动驾驶技术逐渐进入理性阶段。

现在汽车厂商更加注重自动驾驶场景落地。自动驾驶落地又分为两个方向,L4级自动驾驶的场景化落地、L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上车。显然,现在距离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虽然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在L2方向上,智能驾驶功能上车已经很普遍。数据显示,去年9月底,我国L2级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L2级产品的渗透率又更高,从10月数据来看,已经达到33%。

目前,智能驾驶俨然已经成为了衡量一款车高不高端的一大因素,越是高端的汽车,智能驾驶等级越是高阶。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华为、百度都纷纷推出了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没有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甚至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能源汽车,更何况高端智能车。

可以说,智能化是电动化之后的又一大变革。特斯拉抓住了电动化的先机,成为了电动汽车领头羊,销量、销售额一翻再翻。智能化方面,目前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分,车企们更应该加大资源投入,为消费者提供可靠、安全又好用的产品。任何一家汽车厂商,如果能在智能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都将能在市场上获得领先的优势。

电动汽车越来越主流

电动汽车的流行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它已经呈现出一种大众化的趋势。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市占率,2019年、2020年,月度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只有5%左右。但2021年11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20%。表明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行业将快速成长。

按照产业周期理论,明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达到800万、900万辆。不过预计现实销量不会这么高。因为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人为压低了汽车的价格,选择亏钱卖;另一方面,现在疫情持续不见好转,各种芯片、配件短缺不说,而且制造成本还增加了。明年汽车厂商们可能不会无限制放大产销了。但可以肯定的是,2022年,只做传统燃油车的企业,会更难过。

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实在是太大了,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不仅传统车企将认真参战,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小牛电动、小米、360、百度等企业也纷纷宣布造车。在日前举办的CES 2022大会上,连索尼也正式官宣造车。2022年,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毫无疑问会加剧,而且汽车产品的多样性也会增加。各种车型、各个级别、各个市场都会全面电动化,每个细分市场,都蕴藏着好机会。

全球化协作

老话都知道,“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如果想以最低的成本制造一辆优质的汽车,还得合理地运用全球资源。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中国离不开全球,而且只有推动全球化协作,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才能更快发展,才能在领域中保持竞争力。

制造一辆汽车需要大量的零部件。中国需要澳大利亚、阿根廷的锂,需要印尼、菲律宾的镍,需要刚果的钴;需要日本、欧洲的设计师;也需要硅谷的软件工程师…当然,中国也要出口稀土,也要把电池、电机卖出去,还要把智能电动汽车卖出去。

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头羊特斯拉就深谙此道,早期它的底盘由英国莲花调校;电池早期由日本松下供应,现在则是韩国LG、中国宁德时代;电机由台湾公司生产;戴姆勒、丰田都曾真金白银入股特斯拉。而且特斯拉还在中国、德国建厂,拿到了中国和德国的财税金融支持。特斯拉的储能电池、电动汽车也卖到了全世界。

对于汽车行业品牌,想要保持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就需要利用好全球协作,提升自身竞争力。

资本追捧

风口在哪里,资本就在哪;流量在哪,资本就在哪。这一两年,不少买新能源汽车股票的人都赚翻了。如果在2021年年初,用100万去买比亚迪的股票,那么现在已经变成了150万;如果买宁德时代,那就是180万。不少当初想买新能源汽车股但没买的朋友现在肠子估计都悔青了。

此外,美股的电动汽车也很受追捧,新创电动汽车公司Rivian在11月上市,市值859亿美元超越百年车企福特,和通用差不多。香港股市也喜欢智能电动汽车,小鹏和理想分别登陆,融资都超过百亿港元。

2021年四季度,受马斯克减持、投资获利回吐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有所回落。但是展望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是少数还在快速增长的行业,动力电池技术迭代更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落地应用,智能电动汽车仍然拥有难得的投资价值。

虽然,电动汽车大板块、大机会,可能已经被龙头占领了。但是智能汽车大战才刚刚展开,无论是上游的芯片、感应设备,还是中游的方案提供商,还是下游的智能汽车整车开发,还有下下游的商业场景应用,都有很大机会。

总结

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或许远不止以上五项,汽车厂商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换电站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智能化是发展方向,全球化是竞争力,多样性是锦上添花。只要牢牢把握住这几项,相信汽车厂商就能在大浪中屹立不倒。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