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9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2022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对外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经济指数变化趋势》、《电力中断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全国碳中和目标下各省碳达峰路径展望》、《迈向碳中和的电力行业CCUS发展行动》、《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全球变暖对我国劳动力健康影响评估》、《中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研究报告》等八份研究报告。
据介绍,该系列报告是由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魏一鸣领导的研究团队,根据上一年度国际和国内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形势的变化,选择特定主题开展针对性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已连续12年发布报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在报告发布会上,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华介绍了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的总体情况,并对2022年我国能源经济形势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和阐述。
《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经济指数变化趋势》报告认为:2021年能源经济强势攀升后回稳,新能源行业具有综合发展优势,能源稳定供应仍依赖传统能源行业。
《电力中断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报告认为:未来电力中断在供应链中影响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将更加凸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报告认为:2022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将由紧缺转向宽松,抑制油价上涨,在疫情、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下,油价波动或将增强。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65-75美元/桶和62-72美元/桶范围。
《全国碳中和目标下各省碳达峰路径展望》报告认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要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允许不同省份先于、同步或略晚于全国,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
《迈向碳中和的电力行业CCUS发展行动》报告认为:CCUS是牢守能源安全底线、稳中求进实现碳中和的必要组成,到2060年,其在电力行业需累计减排146-174亿吨CO2。当前,CCUS技术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且成本较高,亟需尽快制定具体行业行动方案。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报告认为:从试点到全国,中国碳市场不断壮大,碳中和目标要求未来中国碳市场范围更大、主体更多、产品更全、制度更完备、协同性和国际化程度更高。
《全球变暖对我国劳动力健康影响评估》报告指出:高温将显著降低劳动者健康程度,实现全球温控目标能够使我国避免较大的健康经济损失,未来应加快构建气候适应型社会。
《中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力度持续增加,企业在谋发展、防风险等多目标环境下,碳减排在其经营决策中的权重日益凸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研究员、中国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研究员、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丁志敏研究员、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研究员、能源基金会中国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何平研究员、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刘强研究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林翎研究员、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技术经济中心主任王红晋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徐志强教授分别对报告及相关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做了评论。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环球网等30余家媒体代表分别在线上线下参与了发布会。
能源行业带动经济复苏,新能源具有综合发展优势
《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经济指数变化趋势》报告执笔人唐葆君教授认为,2020年疫情初期,宏观经济触底,而能源经济企稳并带动宏观经济回暖。2021年疫情后期,宏观经济反弹,能源经济平稳上升,稳固应对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总体来看,疫情期间,能源经济指数攀升后回稳。究其原因,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同并进:疫情初期,新能源车电池、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应用等新能源行业加快升级,刺激经济复苏;后疫情时期需求反弹,煤炭等传统能源行业加大供给,起到“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具体而言,补贴政策退坡使新能源整车行业降温,但上游电池行业投资高热,长期看整车行业热度有望回升;新能源车电池、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应用等行业,优势明显,短期内可作为投资者优先考虑行业;电网自控、水力发电等行业指数,长期持平且表现较弱,需加大技术或服务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
电力中断影响广泛传播,保障电力安全势在必行
《电力中断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报告执笔人曲申教授认为,在“国内大循环”的形势下,电力系统和社会产业经济网络等系统高度互联,电力中断将带来不可忽视的系统影响。总体来看电力中断会造成复合效应叠加,除电力中断地区生产受到直接冲击外,由供应链网络传播带来的间接损失更是占总体损失的70%。未来电力中断影响在产业网络中传播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将更加凸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除维护电力系统物理安全外,未来应当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市场机制完善以及停电后重点产业区域协同恢复等方面做出努力。
2022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宽松,油价将有所回落
《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报告执笔人赵鲁涛教授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将从恢复性反弹回归正常有序复苏,原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冲击,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波动;OPEC+将延续稳健增产路线,美国原油产量增加,带动原油供应显著提高;美元保持相对强势、期货市场看空、金价反弹动力有限释放利空信号。美国和伊朗谈判僵持、俄罗斯和乌克兰关系持续紧张加大了原油市场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原油供应预期。综合分析,2022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将由紧缺转向宽松,抑制油价上涨,在疫情、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下,油价波动或将增强。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65-75美元/桶和62-72美元/桶范围。
全国各省需保持高质量发展,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
《全国碳中和目标下各省碳达峰路径展望》报告执笔人余碧莹教授认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国层面的统筹规划与各省份层面切实的行动举措。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各地区要坚持发展优先、因地制宜,协调处理好减排与发展、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青海、云南、贵州等具备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的省份建议先行达峰。河北、四川、吉林、江西、广东、新疆等省份在经济增长势头明显、能源转型势头强劲的条件下,需争取与全国同步实现达峰。内蒙古、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份需要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争取尽早达峰。
多维度发力推动电力行业CCUS发展,助力稳中求进实现碳中和目标
《迈向碳中和的电力行业CCUS发展行动》报告执笔人魏一鸣教授认为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碳排放行业,电力行业结合CCUS技术具有显著的减排降碳成效,需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累计贡献约146-174亿吨CO2减排量。CCUS也是未来用电量与可再生电力占比显著增加时保障电力系统灵活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支撑,对保障能源安全、反击负面国际舆论、防范社会失业和资产搁浅等潜在转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示范项目已展现出较乐观的技术降本潜力,相比于欧美,我国燃煤发电碳捕集改造项目更具降本优势。未来,我国要在制定明确的针对煤电CCUS的激励政策和行业规划、加大CCUS政府科技投入、优先支持部署大规模(百万吨级)全流程燃煤发电CCUS示范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CCUS技术的政策法规、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持续努力。
更好发挥碳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助力双碳目标又快又好的实现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报告执笔人王科教授认为,2020年试点碳市场受疫情影响,活跃度有所降低,价格整体稳定。2021年试点碳市场的交易量整体有所增加,价格稳中有升,各试点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运行较为稳健,价格基本平稳,临近履约期交易活跃度急速攀升。从试点到全国,中国碳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开始发挥节能减碳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预期2022年后全国碳市场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增加市场参与主体,丰富交易产品,完善制度规则,强化和其他减污降碳政策措施的协同性,并开始探索国际化的道路,成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加强气候健康风险管理,落实适应与减缓同施力
《全球变暖对我国劳动力健康影响评估》报告执笔人袁潇晨副研究员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下极端高温呈现多发重发的特征,严重威胁我国劳动者身心健康,将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范气候风险,我国应提升极端天气预警能力,建立动态影响评估平台,加强气候适应整体规划。同时,我国应科学有序地实施“双碳”战略,积极参与和推动和谐共赢的国际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通过统筹兼顾适应和减缓,提升我国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水平。
碳减排在上市公司经营决策中的权重持续增大
《中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研究报告》执笔人廖华教授从结构优化、节能增效、固碳工程、管理保障四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开展定量评估,并构建了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企业是碳排放的直接贡献者,也是碳减排任务的具体执行者。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应当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报告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顺应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潮流、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碳的战略要求,不断加大碳减排行动力度,彰显了新时代的企业担当。高碳企业和新能源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国有控股企业发挥了明显的先锋作用。报告遴选了一批碳减排行动表现突出的企业,大唐发电、首钢股份、宁德时代、兴业银行等入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