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后,在上海的工厂、园区里变身成为大型“充电宝”

正在开新能源汽车的你

有想过车里的电池退役以后

该怎么处理吗?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去年已超过300万辆。早年间上市的新能源车型,有很多已进入寿命的中后期。新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大量的车用电池退役后如何利用?正在上海示范应用的光储充微网项目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上海机床厂,厂房之间像这样的一个大型集装箱,就是一个独立的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走进其中,只见退役下来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整齐排列,串联成簇。

这个储能系统像是厂房的大型“充电宝”,退役电池能储存电网夜间的低价电,在白天高电价时段供给厂房使用,实现“削峰填谷”,节省电费支出。

“白天的时候机床厂的负荷也是比较大的,正好是用电量的高峰,通过退役电池给厂里供电,一方面是可以缓解电力的需求,另外也是可以获得削峰填谷的供电的收益。”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李雪说。

目前,市场上对于退役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直接拆解,回收金属锂等原材料;另一种就是梯次利用。这个储能系统中的电池主要来自新能源大巴车上退役下来的磷酸铁锂电池,直接拆解价值较低。李雪介绍,运行两年多来,这套储能系统已累计为上海机床厂节省近10万元电费。

“磷酸铁锂电池直接进行拆解的话,大概只有原本电池的5%左右的价值。作为退役电池再利用,又可以实现5年的寿命,完成循环再利用的过程。”

除了这个集装箱储能系统,厂房的屋顶、车棚顶都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整个光储充微网每天可以为机床厂提供7000度电。

类似的应用还在闵行工业园区以及临港落地,其中临港的光储充微网通过光伏发电、退役电池储能为园区的自动驾驶巴士供电。李雪说,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推广这种模式,做更大体量的退役电池项目。

“梯次利用结束之后,我们会跟厂家联系,把电池送回给他们做拆解,他们会进行一些原材料的回收,进行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处理,这样其实也是比较环保的措施。”

根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2025 年预计将达到78万吨。上海已经提前布局,光储充微网项目只是上海GEF6项目的其中一个代表,GEF6全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商业化推广”,在上海的示范应用由市经信委、嘉定区政府牵头,由上海国际汽车城负责实施,主要开展可再生电力、分布式储能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验证。

项目中使用的退役电池已有部分记录在上海市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上,该平台采集和管理了在上海生产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电池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开放实验室副经理张英杰说,去年上半年上线以来,平台已接入了约8万辆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的相关数据。

“现在已经接入的数据有电池的生产日期,电池的编码,是哪一家企业生产的等等。后期我们会逐步把电池从什么渠道退役的,比如说什么渠道维修换下来等一些数据接进来。除了整车厂之外,我们也后续希望能够和更多的相关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一些企业,增加的数据的接入量,在电池回收以及可追溯这一块,起到数据支撑的作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