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方便面市场,传统巨头已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阿宽食品只能靠区域特色红油面皮“换道超车”。
资本“大佬”们又来吃面了。这一次不是兰州拉面、和府捞面张拉拉等传统线下连锁品牌,而是看上了陕西特色食品红油面皮。
对,就是又来争抢方便面和外卖市场蛋糕的白家阿宽。
近期,四川白家阿宽食品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募资6.65亿元,用于健康食品产业园(第一期)和研发中心建设。若冲击上市成功,则将荣登内地“方便面第一股”头衔。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看好阿宽红油面皮的不仅仅有一级市场VC/PE机构,还有顶级产业资本。
豪华的投资阵容
小小一个面皮能掀起多大风浪?是的,这次白家阿宽聚齐了包括平安腾讯前海茅台(600519)等一众产业投资者,投资阵容堪称豪华。
从股权结构可以看出,除第一大股东陈朝晖持有52.05%股份外,深圳南海成长同赢、高瓴资本、前海股权投资、上海众源、茅台建信等也都榜上有名。
高瓴资本和茅台建信(第12大股东)相信大家已有了解,第二大股东深圳南海成长同赢什么来头?
这个股权基金来头可不小。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基金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深圳南海成长同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和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0.41%、23.4%的股份。
大股东深圳南海成长同盛股权投资实控人是深圳市平安置业投资,持股58.88%。而平安置业投资是谁就不用多说了吧,最终实控人就是平安保险,就是平安系资本。
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只有一个股东,深圳市财政局。
说完阿宽第二大股东,再说说第四和第十大股东(前海母基金和众源母基金)吧。单看名字就不是一般级别,二者都是政府牵头成立的大规模公司化母基金。
其中前海母基金,由2016年初国务院批复设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募集母基金。
由国内PE泰斗级人物、原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主导发起,联合合伙人包括原招行董事马蔚华、红杉中国联合创始人沈南鹏、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等行业顶尖人物,当下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超千亿。
众源母基金是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于2017年初统筹指导成立的,是国内第一只由国有传媒集团主导发起、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业母基金。成立时总规模达100亿。
平安高瓴茅台前海等知名产业资本为其站台,恰恰是看中了方便食品的品类创新增长潜力。而被众“大咖”看好的阿宽食品到底成色几何?
体量小净利暴增
近年来阿宽食品进入增长快车道。尤其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居家政策刺激方便速食食品消费,当年营收超过11亿。
招股书显示,阿宽食品主营业务来包括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自热食品以及其它产品等(如下图所示,其它产品包括自热粉面、自热米饭、自热烧烤等),超200个单品,分别属于“阿宽”、“白家陈记”两大品牌。
图片来源:阿宽招股说明书
四大产品线中,方便面和方便粉丝占比最高,2021年上半年二者合计占比约88.33%。
其中方便面类是核心品类,占比由2018年的41.8%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65.21%。而方便粉丝类占比则由43.13%降至23.12%,说明主力还是方便面,方便粉丝增长并不快。
资料来源:阿宽招股书
阿宽食品的快速增长与大单品红油面皮分不开,当然转折点也是从它开始。
2015年之前,虽然白家食品销售额就已经上亿,但由于品类单一,业务规模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直到红油面皮上市,方才按下了业绩高速增长的“阀门”。
数据显示,2020年红油面皮系列年销售额约4亿,累计销售过亿,仅2020年“双十一”期间线上订单量便达到约1,600万份,而当年营收11.1亿,占营收规模近三成。
品类创新和较小的体量支撑着阿宽的高增长。
从2018年到2021上半年,阿宽食品的营收分别为4.22亿、6.31亿、11.10亿和5.93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48万、2364.85万、7626.49万和2192.94万。
对比看2020年净利润较2018年增长超1100%,从这点看,增长是很惊人的。
资料来源:阿宽招股书
线上收入是阿宽高增长的重要来源。大单品红油面皮也得益于线上流量红利快速增长。
阿宽的线上销售渠道主要是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线上销售渠道占比逐年上升,分别为47.53%、50.46%、61.34%和63.58%。
即食健康、区域特色明显使得阿宽快速成为网红品牌。在2020年“双十一”期间,“阿宽品牌”多项指标进入淘宝体系TOP榜,主要单品销售量位列前5,店铺榜位列前3,复购率位列第1,在方便面/拉面/面皮类目中排名第2。
这一点从线上销量上也能看出来,阿宽京东自营旗舰店数据显示,大单品最高累计销售额高达百万以上。
图片来源:京东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由于“白家”字样用语、图片的使用与知名方便面企业河南白象存在商标争议,经过多轮谈判后,最终在2020年底,双方达成协议。
白家食品也更名为“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也由“白家食品”变更为“阿宽食品”。
高增长还能维持多久?
阿宽食品的高增长与品类创新、体量小及疫情影响有关,享受到自热食品这一新赛道成长红利。但在过度依赖单一爆品、巨头环伺、其它品类消费替代等下,其高增长还能维持多久成为疑问。
自热食品市场增长较快与宅经济,单身经济发展以及新生代消费偏好有关。宅家、尝鲜、便捷特性,网红品牌自带的“晒”属性,无一不戳中当今生活的痛点。
相对于传统方便面,自热食品等新型方便食品完成了实质意义上的破圈,可以理解为方便面类的一种升级迭代,虽然方便面也有很刚性的消费场景。
比如泡面火腿这类典型的“旅途搭档”、加班/深夜伴侣、正餐替代等等。但泡面还消费时还要顾及健康问题,各种“保健告诫”时刻提醒着人们泡面不易多吃。所以方便面消费频次并不高。
而自热食品强调更快,主打健康营养牌。首先瞄准的是单身经济和白领上班族,也就是外卖市场。
同时懒人效应“病毒式”扩散、宅家文化持续深化、现象级“烹饪小白”群体扩大也在催化这一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外卖市场的渗透,一来外卖市场在补贴力度弱化后,20元以下价位空挡不断加大,整体增速也在放缓。
二来,不断爆出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环节品控漏洞,购买廉价速食包、后厨脏乱差,食材不新鲜,地沟油、肉质没保障(都不知道用的啥,不放心),制作过程更是触目惊心,具体就不描述了。
同时与外卖相比,自热食品等待时间短、价格低,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对消费者吸引力更强。自热属性外加超长保质期(90—180天),也非常适用于居家囤货、救灾、野外等场景。
多说一句,外卖市场也是阿宽市场重点“瞄准”的领域。
据川观新闻报道,创始人陈朝晖在介绍白家食品未来发展战略时表示,要推动方便食品主食化,服务中国超过5亿的年轻人群,包括中产、白领、蓝领和学生人群等,向超过5000亿的外卖市场寻找蓝海空间。
一句话就透露了陈朝晖的“野心”。
陈朝晖如此志向并非没有道理,差异化品类高增长是其最大的底气。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自热食品市场规模将达40亿,5年时间内市场规模增加了1倍。自热火锅兼具自热食品和火锅两大赛道,增速更快。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年至2019年自热火锅市场规模由2.3亿增长至55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21.1%。
据中信证券(600030)2018年研报测算,未来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自热火锅市场规模将发展到120亿/300亿/600亿。即便按照悲观来预测,至少还有一倍成长空间,
而阿宽食品正是抓住了这轮品类创新的消费红利,受益于区域特色红油面皮这一大单品,加上自身体量较小,得以快速成长。
虽然康师傅、统一白象等传统巨头已占据了绝大多数主流方便面市场份额,但老品牌对新型方便食品还不具备垄断性的优势。也就是所谓的“换道超车”。
当然,这也是近年来诸如如拉面说、自嗨锅、食族人、莫小仙、小龙坎、好欢螺等新兴品牌快速崛起的“大背景”,是消费者口味多元化的表现。
新兴品牌发展虽然很快,但大都面临品牌力不强,渠道力差,缺乏全国化运营额能力等问题。白家食品也不例外。
作为区域二线品牌,当前白家食品在推广自家产品基础上,还在为李子柒、百草味等品牌做代工,这也间接说明公司产品力度不够。
除了产品力,作为网红品牌,如何面对同类产品竞争,巨头入局蚕食;产品同质化问题如何破解;如何加强消费者粘性和忠诚度,这一点也很重要。
由“网红”而起,如何长久持续满足消费者那善变的味蕾,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这就考验管理层打造更多爆款大单品的能力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