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由社会资本绝对控股的杭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不但在中国铁路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会给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基建领域提供借鉴。
在人们的印象中,铁路建设和运营是自然垄断性行业,即使有社会资本介入也只是起到配角作用。杭台高铁则颠覆了人们的这种传统认识:从股本结构上来说,社会资本占到了51%,其余国有性质的资本占49%,社会资本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从运营模式上来说,今后将尊重项目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由其自主定价、自主建设、自主运营、自负盈亏。
更应该看到的是杭台高铁对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基建领域的借鉴意义。所谓新基建,大致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杭台高铁就属于新基建领域。
现在,杭台高铁的示范效应已开始显现。近日出台的《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二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建设铁路模式,推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资源”投融资改革经验,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在此,社会资本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新基建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
国家政策对社会资本更多进入新基建领域是积极支持的。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上述七大领域的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这么大的投资光靠“国家队”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新基建,是大方向。
其次,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要明晰投资方向并探索建立自身的运营模式。
还是拿杭台高铁来说,自主定价、自主建设、自主运营、自负盈亏,如何把政策支持变为红利还需在具体运营中去摸索。社会资本有自己机制灵活的优势,而国有资本在高铁运营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这就需要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根据现实情况互相取长补短。
同时,新基建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收益期长的特点,为此,社会资本要选准方向、量力而行,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因为一旦风险发生,就很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和项目终止的情况。社会资本除了“自主”做一些项目,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参与到产业链的相关环节上去,成为新基建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零部件”。
其三,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基建并不是从社会资本中“抽血”,还应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也就是为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造血”。
事实上,国家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新基建方面,除了着眼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还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但应该看到的是,现在新基建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还是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制约了新基建发展。因此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是长期推行的政策,就需要为社会资本“造血”。比如,除了银行业信贷资金支持之外,还可以发挥信托、保险等长期资金的作用;也可以推动在新基建领域比较成熟的民营企业尽快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为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总之,新基建领域正孕育着数十万亿元级别的巨大蓝海,这个蓝海需要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国家政策在这个方面不仅是开启了一扇窗,更是开启了多扇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