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江,地球北纬30°最为夺目的弧光,承载着壮美之生态、蓬勃之经济、璀璨之文化。近年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面貌日新,生气勃勃。
近期,新华网长江大保护调研组自重庆顺江而下,奔赴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实地感受长江新变化。
图为湖北黄冈滨江公园。新华网 李征峥 摄
绿色,万里长江最动人的底色。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擘画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围绕中华民族的母亲河,5年多来,以修复生态环境为重点,一场场长江生态保护攻坚战接连打响,绘就出万里长江绿色发展的时代新画卷。
返清还绿,恢复长江美丽容颜
金秋十月,湖北鄂州市的樊口江滩,江水如缎,粉黛乱子草花开成海。
虽然不是假日,但许多身着靓丽服饰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在这里拍视频、录直播,不亦乐乎!市民江女士自豪地说:“近年来,樊口江滩大变样,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樊口眼下的人气,与昔日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鄂州樊口地处长江中游南岸郑家湾险段下游,是梁子湖唯一的排涝通道,这里因水而兴,也一度因水而忧。
据介绍,前些年,樊口江滩区域水闸(泵站)排涝能力不足、河道过流能力有限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内长江岸滩分布着众多非法砂石码头,随意倾倒的垃圾不仅妨碍长江行洪,也严重影响下游水源地安全;内河水系周边分布大量棚户区和众多废弃工厂,水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长江经济带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对鄂州而言,樊口区域的改造,势在必行。”鄂州市住建局局长邱建明说。
2017年9月,由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鄂州樊口区域沿江路及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作为湖北省长江大保护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工程核心区面积5.06平方公里,集防洪、生态、民生功能为一体。
项目设计时,生态环保被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鄂州市滨江防洪生态修复(涉水部分)总承包项目总工张玉柱说:“项目采用聚氨酯碎石护坡技术,可以节约50%至60%的石料,更加生态环保。水系清淤工程中,污水经处理达标后进入市政管网,泥饼也被加工用作绿化工程的回填料。”
眼下,樊口江滩绿化景观工程已基本建成,其中,樊口一级水源保护地江滩已完成对外开放。破茧化蝶的樊口,水清岸绿,生机盎然。
沿江而下,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江西龙虎山景区泸溪河生态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滨河风光带上步步见绿、处处有景;安徽安庆水系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完工,城区骨干水系得到系统治理,一湖九河换新颜;江苏南京江北新区岸线提升项目已建成开放,工业“锈带”被改造成为居民的生活“秀带”……
满目千山绿,长江万里清。据统计,2016年以来,仅长江设计集团就累计参与治理修复长江岸线超过200公里,参与治理湖泊7000余平方公里。越来越多的湖泊、岸线、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为长江经济带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图为湖北武汉东湖绿道磨山段景观。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去除病灶,强健长江健康体魄
“长江病了”,治病要治根。
实际上,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与岸线、码头等这类“看得见”的治理工程相比,影响更为深远的工程是“治根”——城镇地下管网建设和水环境综合治理。
据了解,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由于城镇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沿江城市普遍存在雨污合流、污水管和雨水管混搭错接、污水直排入河湖等诸多问题。
一场以管网整治为重点、较真碰硬的“绿色革命”,以破局之势在长江全线展开。
在上游重庆,江津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包括170余个子项,涵盖管网检测修复、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厂站建设等。目前,100余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如火如荼。
在中游湖北,投资39亿元的宜昌市主城区污水厂网、生态水网共建项目,瞄准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显著提高污水系统处理效能、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坚持治污、修复齐头并进……
治好“长江病”,科技是关键。管网整治,离不开科技支撑。
通过监测管道机器人实时传输的勘测画面,可准确判定管网缺陷类型、程度和位置等……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处不起眼的窨井盖内,管道机器人正在地下管网中爬行勘测管网缺陷。
几米开外,另一处窨井盖附近,一名工作人员将涂满树脂的纤维布裹在修复气囊上。“纤维布就好比钢筋,这些树脂就好比混凝土。”工作人员介绍,气囊被送入管道时,体积会不断膨胀,直至贴合管道内壁,这时纤维布上的树脂就被无缝粘贴在井底漏点,完成修复。
长江设计集团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网修复工程总工程师黄晓敏说:“排水管网修复工程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的基本前提。排水管网修复工程拟分2期执行,一期针对结构破坏不严重的管道,将以非开挖修复为主,尽量减少对地面、交通及环境的影响。”
据介绍,近年来,长江设计集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累了水生态原位协同修复技术、水利空间信息智能感知、水利信息化平台等11项独有先进技术。
通过管网整治,一座又一座城市水生态实现“强筋健骨”。截至目前,长江设计集团累计参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检测修复超过12000公里、设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00万吨/天、设计建成供水设施250万吨/天。
湖北武汉外沙湖水域种植的“水下森林”不仅改善了湖泊生态环境,还与湖水景观融为一体。新华网 李征峥 摄
系统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实践
在调研过程中,有关专家表示,长期以来,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佳,除了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一个重要原因是治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治好‘长江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定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实现系统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多学科研究团队负责人吴传清教授说。
作为长江大保护的践行者,近些来,长江设计集团围绕长江大保护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提出了“流域统筹、全要素覆盖、全过程控制” 的治水思路,突出“源头、过程、末端”的系统治理,积极推进厂网河湖岸一体化建设。
“流域统筹”方面,强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乡村、水域陆域等空间统筹,深入解析流域“四水三泥”,即雨水、污水、地下水、河水、管道污泥、污水厂污泥、河湖淤泥,分区(类)施策、精准施治。
“全要素覆盖”方面,从水污染单要素治理,转变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等多要素协调治理。
“全过程控制”方面,从单纯的末端应急治理,转变为污染物的源头减排、污水管网收集效能提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排口末端处理能力提升等全过程管控。
系统综合治理,为长江生态治理提供了澎湃动力。今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为90.6%,比2016年上升23.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4%,比2016年下降6个百分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钮新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生态文明思想,在技术服务方面革新旧有思维、理念和模式,以创新的成果技术支撑,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带、先行示范带。”(刘桔、秦建彬)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