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买商用系统,各种软件都可以买。但是有些是买不来的,创新引领的信息化是买不来的,能买来设备,买不了工艺;能买来软件,买不来数据;能买来咨询,买不来核心竞争力。
所以说,企业能买来的,竞争对手都能够买来。那么区别在哪里,在于“气质”。数字化转型不是把技术武装到牙齿,是把技术融入企业的基因,开启一场永无止境的能力进化之旅。
1月5日,在钉钉“数字新生”2022制造业钉峰会上,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发表关于数字原生企业的主题演讲。安筱鹏认为:钉钉+低代码开发,就是探索企业转基因工程的新路,这将成为中小企业乃至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在“数字新生”2022制造业钉峰会发表演讲
安筱鹏认为,过去的数字化系统多是局部方案,满足不了当前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一个数字化系统要想满足端到端、消费者主导和实时响应的研发生产采购服务的完整闭环,只有基于云边端、SaaS化应用才能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低代码这类工具可以填补IT真空需求,覆盖更多业务数字化,助力系统集成和互联互通,IT系统可以在低代码解决方案下被解构和重构。
“钉钉配合低代码开发工具+企业客户+生态开发者,构建了一个需求反馈、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安筱鹏认为,钉钉提供基础能力的同时,构建了一个生态底座,可以快速反馈1900万组织和5亿用户的应用需求。
安筱鹏表示,这种模式在共创一条普惠、个性、低成本的数字化建设新路。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进化之旅,它的基因要通过不断的重组和改变才能不断的进化。
————————————————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思考。我的演讲主题是《进化:成为数字原生企业》。
对于从事数字化的这群人来说,我们不断去追问的一个话题是:今天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这些技术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到底有什么价值?不光是今天追问,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都在不断地追问。
2003年的时候,哈佛商业评论的前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翻译过来就是不要告诉我们什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一点用都没有。后来比尔盖茨、韦尔奇等人围绕这个进行的一场争论。尼古拉斯·卡尔觉得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第二年出了一本书,这本书的核心是IT不再重要。这篇文章里边,他讲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让IBM给它开发了一套叫做订票系统,后来美国前五大公司的航空公司中前4家都用了这套系统,除了第5家,后来这家公司破产了。破产之后被收购了,它的最后一任董事长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们当时最大的失误是认为IT系统无关紧要,但它事实上事关企业的生死。但是尼古拉斯·卡尔提出的问题是,当所有的航空公司都用了同样的订票系统的时候,这个订票系统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用?他认为没有用。
当年在美国航空公司开发的订票系统的人是Max Hopper,他在1972年加入美国航空(AA),负责Sabre系统的开发。1992年美国的《计算机世界》纪念创刊25周年,回溯当年这段历史,评选出了IT行业里改变世界的25位先驱,其中就有他。给他的评论就是“他将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联系最成功的CIO”。
我反复讲这个话题的原因是,今天思考数字化转型,有一个判断是它永远是一场增量革命,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不要告诉我企业上了什么机器人、数控机床、OA、MES、ERP、CRM客户管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能力竞争过程。
把视线拉回到今天,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是增量?增量在哪里?我们看看今天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为什么非要做数字化转型?
第一,新消费人群。人变了。今天的消费者变了,怎么变的?今天新消费人群涌现,00后、95后的崛起,他们被称之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无网络不生活,数字空间即生活空间,他们可能是最早一批进入元宇宙世界的人,他们喜欢国潮、二次元。
第二,新决策链路。人们在决策的商业逻辑,人们在进行购买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决策的链路发生了变化。线上发现、线下体验、社区讨论、下单购买、心得分享。
第三,新决策模式。人们购买决策的逻辑和模式发生了变化。从消费品来说进入非必须品消费的时代,产品即服务。过去关注的是性价比,性价比仍然很重要,但是在性价比的基础上,消费者更加关注他的参与权、表达权、社交体验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我吃饭旅游看视频,去表达我的感受、好恶,今天的供给端是不是为这场变革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四,新消费主张。当前三个发生变化的时候消费的主张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看到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表达权、话语权、选择权和参与权。今天的消费更加个性化、实时化、场景化、内容化、互动化。
一句话概括是消费者主权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为什么对供给端这么重要?我们看到今天的数字化转型从一个单轮驱动演变为双轮驱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制造企业进行各种安装,机器人、ERP、CRM客户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是必要的,和刚才我说的尼古拉斯·卡尔之问一样,目前这些远远不够了,需要把这些设备通过IoT的方式连接起来,需要移动化,需要IoT化,需要云化。
一方面在供给端要转型,另外一方面无论是销售汽车也好、工程机械也好、化妆品也好、服饰也好都一样,不洞察你的客户是不行的。你需要具备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可触达、可分析、可服务、可洞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今天企业的决策,无论是你的营销、用户运营、产品创新、制造渠道管理、分销和品牌建设,每一个企业的商业决策都是基于消费者需求洞察的决策。
那我们就会看到有两类企业,当今天我们讨论到数字化这三个字的时候,后面跟着两个关键词,一个叫转型,一个叫原生。所谓的转型是传统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形态、渠道、商业模式、组织文化管理进行升级,从A这个地方出发到B这个地方。
但是你发现,在B这个数字化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有一批小企业它天生就长了数字化的基因,我们把这些企业定义为叫做数字原生企业,元气森林、三顿半、认养一头牛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数字原生的企业。
如果说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像一场学游泳的竞赛一样,有一批教练教你怎么去呼吸,怎么去蹬腿,数字原生的企业一出生的时候就长了一个数字化的腮,他就知道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去做决策,去做产品创新,去构建自己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驱动,而今天数字的原生企业最重要的一个标志能力就是基于云边端的这一套技术架构体系能够基于消费者洞察去做出这样的决策。
回到刚才李院士讲的数据驱动,这种数字原生企业的重要能力是它获得了客户的需求信息之后,这个信息可以变成企业内部的一种数据,不断地被加工处理执行,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产品测试、产品维护乃至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去流动,最后影响企业决策。
那我们去思考数据是如何流动的?过去,流动基于纸张,研发人员跟工艺人员,工艺人员跟车间的管理人员,他是基于纸张,基于excel表,就像最开始叶军给大家介绍的,工长里边各种各样的excel表也好,各种纸张也好,都是这种方式。
那我们去思考,在数据流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人去参与进去了?只要有人参与进去了,它就一定意味着效率的衰减。今天的数字化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是要把物理世界的现象数字化,数字化之后能够实现数据在每一个环节自动的流动,就是你能够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从过去基于文档的流动转化成为基于模型,这个模型是几何模型、性能模型、工艺模型。
从这个视角我们去思考什么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所谓的数字化,核心是解决数据有无问题,就是能够把物理世界的现象洞察变成一套代码,在数字世界里边去呈现;网络化核心解决数据流动问题,要能够让多个业务系统、设备的数据流动起来,能够传递过去;智能化核心解决数据自动流动问题,在每一个环节,数据流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少不需要人去参与,这是它的关键。
今天企业面临的挑战什么?企业数字化的投入跟它的收益之间并不是一条平行线。根据对中国近15万家企业的调研,最领先的企业洞察和分析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是企业从单项应用,买些OA,买些软件,到企业级集成,比如财务跟业务,ERP跟CRM,ERP跟你下行MES之间的企业级集成,再到产业链上下游,从低级到高级。
企业的数字化收益只有跨越了某一个集成的拐点之后,才会呈现指数化的增长。但问题是今天企业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一个碎片化的,它给你提供的都是一个局部方案,无论是管理制造执行系统、ERP都是一个碎片化的。
但是今天,无论是德国人讲的工业4.0也好,美国人讲的工业互联网也好,中国讲的两化深度融合。尽管用的话语体系不一样,但它解决的本质上是一件事,就是如何能够推动企业从企业级的集成到产业链的集成。我经常说的观点是今天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这个观点不一定对,但我们要思考,这个基本矛盾矛盾就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为什么会产生?就像彼得·圣吉提出的观点,今天的问题源自昨天的解决方案。当十年前、二十年前,他们开发ERP、OA,开发客户管理的时候,当年只想解决一个局部问题,你怎么可能指望它今天给你解决一个全局问题?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现象?那些行业领导者纷纷自建自己的业务系统。2008年物美集团成功上线了ERP系统,去年疫情期间物美把自己的系统除了财务之外全切换到自己的多点系统。
特斯拉的市值1.2万亿美元,销售的汽车量只占到全球的0.4%,市值占到了其他所有企业公司加起来之和,他们自己动手开发了一个叫Warp的系统,这个系统超越了我们所认为的ERP,包括财务、产销计划、销售、采购、CRM、在线服务。
为什么非要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因为要构建一个面对“端到端”,满足消费者主导和实时响应的研发生产采购服务的完整的闭环,原有的基础架构体系和解决方案满足不了它的需要。
美的进行数字化转型1.0、2.0、3.0,进行到2.0的时候要构建一个CRM的定制体系的时候发现,原有的软件体系远远满足不了,他需要重新自己开发。阿里的犀牛制造基于云,把服装行业软件重写一遍,盒马鲜生重构ERP、WMS、CRM、营销系统多厂商,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全链路物流实时优化、服务化、高扩展的新系统。
尽管这些行业领导者来自不同的业务领域,但本质上都做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基于云、边、端的技术架构体系,重新构建了一套行业的解决方案,因为原有的解决方案远远满足不了端到端的全局优化的问题。
我们思考一件事情,当我们一个企业的业务系统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时候,今天的市场上可能找不到现成的、有效的、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哪三个条件?端到端、消费者主导、实时响应,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时候整个市场的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远远供给不足的,所以这帮企业领导者不得不自己动手开发业务的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如果回顾过去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商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无论是个性化定制,还是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传统的这套IT架构对于商业系统的复杂性的支撑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只有基于云,基于中台,基于SaaS的应用才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来支撑它。
我们看到的是两种路径和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传统的企业需要迁移,把自己的基础设施、IT的基础设施迁移到基于云边端的架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种,很多企业一出生的时候长在这条蓝线上,我们把这类企业称之为数字原生的企业。
我们看一张图,我们怎么理解今天的数字原生?有一张图我不知道现场有没有人能够认识这个设备是干什么用的。有没有人能猜出来?什么设备?这是1909年开发的烤面包机。这个不是我讲的重点,我讲的重点在这里,烤面包机的插座长成了灯泡的样子,螺旋的接口。因为当年的电发明的时候,我们能够想到的应用就是电是可以用来照明。那今天我们看到电不仅仅可以照明,还可以做烤面包箱,还可以来做电冰箱,我们把这个东西称之为电原生,理解云原生比较复杂的时候我们讲电原生,因为有了电的出现才出现了新的产品。因为有了电,才有了电烤箱。后来插座进行演变,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这样一个插座的形状。
我想的是我们要思考今天数字化转型云原生这个概念,数字云上的概念,回想一下一百年前什么叫电原生,因为有了电所以有了电梯,因为有了电梯所以有了高楼,因为有了高楼所以有了城市,这就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启对于我们的意义。商业系统的复杂性驱动技术架构的迁移。
回到今天,钉钉这一套技术架构解决方案对我们的价值,它在共创一个数字化建设新路:普惠、个性化、低成本。如果我们回顾过去的三十年、四十年,数字化在当年不叫数字化,叫信息化。第一个阶段叫做信息系统安装,以ERP、CRM客户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为主,它是一个记录的时代。在5年前,有一种新的方式叫做Saas租用,可以实现SaaS化、Iaas化;今天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不仅仅可以安装,可以租用,也可以基于低代码的平台+工具,去构建自己的一套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无论是IDC、Gartner、西门子、微软等等,这些咨询公司跟领导厂商都在布局自己的低代码的解决方案。那这种解决方案对于钉钉来说,它已经构建了一个基于低代码+工具平台的一套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的底座是基于两千多个API的接口,三十多个场景能力包,一百九十多个数据项开放……的钉钉生态底座。基于这样一个生态底座,它为开发者(包括行业开发者、生态开发者)提供了开发工具和运行的环境。目前钉钉上已经有大概有九十多万个开发者。
这些开发者已经开发出了150万个各种SaaS化的应用,超过2000个API接口服务了1900万个组织和5亿用户。用户把自己的需求反馈回来,给到了钉钉的底座。
我们看到的是今天基于钉钉平台、企业客户、生态开发者构建了一个需求反馈、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里,有人会问低代码意味着什么?是一个低附加值吗?我经常跟我们同事交流一个话题,低代码+平台它到底是可有可无的下午茶,还是可以成为法国大餐,或许这是此消彼长的过程。我们思考的是原有这套ERP、MES、WMS、CRM、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OA原有的系统跟今天低代码开发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我看来有四种关系。
第一种关系,补缺IT真空。它填补了原有的IT系统的真空。刚才李院士跟叶军都讲了东方日升,很多业务系统是没有被覆盖掉的,我用低代码的方式去覆盖它,去完成业务的数字化。
我们都知道多个业务系统ERP、CRM之间不能集成,基于低代码的方式可以实现多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操作。
第二种关系,助力系统集成。
第三种关系,IT系统的解构,原有那套复杂的重型的IT架构体系不断被支解,一部分功能通过低代码的方式重新去部署应用。
第四种关系,IT系统重构。低代码可以同步一套体系,80%、90%这套解决方案完全是基于低代码的,所以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这是我们看到低代码的价值。
钉钉同学之前也做过一个梳理,对于华东、华南、华北还有西部地区的企业,制造企业基于钉钉的这套平台,开放的API接口以及SaaS化应用,到底在哪些领域开发了什么样的业务系统?其中包括了协同办公、智能人事、ERP、设备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多个业务,都有典型的案例应用,它是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我曾经跟医疗行业一家小的包装公司交流,他们自己做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的解决方案,之前也安装过各种ERP、MES,成本比较高,数据孤岛,扩展性比较差,后来他把自己的系统全部干掉了。他开发了很多新的业务系统,成本更低,数据更容易实现整合,灵活可调度,这样的企业有80%、90%的业务系统完全是基于自己开发。
所以我想说的是低代码工具+平台可以是一道下午茶,也可以是法国大餐,这取决于你自己的意愿、能力和水平。
最后,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数字化是不是可以花钱买到?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数字化的路径,一种叫做买的来的数字化。我们可以买机器人、数控机床、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各种软件都可以买。但是有些我们是买不来的,创新引领的信息化是买不来的,你能买来设备,买不了工艺;能买来软件,买不来数据;能买来咨询,买不来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你能买来的你的竞争对手都能够买来。
今天的数字化用两年前的流行语叫做主要看气质,你能买来一件西服,但是买不来气质,就像我们讲数字化转型,回到一开始讲的是一场进化之旅。人人想进入城市,进入文明世界不是穿一件西服就可以了,它的基因要通过不断的重组和改变才能不断的去进化。
所以我想的说,数字化转型不是把技术武装到牙齿,是把技术融入企业的基因,开启一场永无止境的能力进化之旅。回到今天,钉钉平台+低代码开发,就是探索企业转基因工程的新路,它为今天的中小企业乃至于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探索一个新的道路和模式。
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