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智能制造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及在全球的地位。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从“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迈入了“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新阶段。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制造业仍存在产品供给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不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受到挑战、节能减碳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在此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8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路径与目标、主要任务等,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顶层设计,对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落实系统观念,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
  智能制造是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不能仅支持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考虑区域、行业发展实际,充分调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智能制造的发展生态。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是指对智能制造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相互依赖、复杂连接、共同演化的四个子体系,即创新体系、应用体系、供给体系和支撑体系。
  紧扣智能制造发展生态的四个子体系,《规划》提出了四大任务,系统部署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系统创新,完善创新网络,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打好关键核心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坚战。二是深化推广应用,聚焦企业、行业、区域转型升级需要,加快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培育推广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加强自主供给,大力发展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四是夯实基础支撑,完善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等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支撑。
  
二、强化创新驱动,健全智能制造创新体系
  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中,创新子体系主要负责提供发展动能,推动智能制造不断向更高层级演进。提高智能制造创新能力,首先要有高效运转、充满活力、开放协同的创新载体,既包括企业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还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供应商和技术中介等组织,为此《规划》提出要建设创新中心、产业化促进机构、试验验证平台等载体,形成全面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创新网络。其次,要重点突破两类技术:关键的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等,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集成技术。为此,《规划》提出要攻克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工业人工智能等4种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生产过程数据集成、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跨企业信息交互和协同优化、系统规划设计和仿真优化4种系统集成技术。
  
三、突出市场主导,完善智能制造应用体系
  应用是根本目的。应用子体系负责为智能制造提供落地载体,使其从理念、技术和模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车间、工厂和供应链等。完善应用子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推广普及,把前期通过试点示范形成的经验、模式和解决方案在企业集团、细分行业和制造业集聚区等进行大规模的复制推广,推动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更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为此,《规划》从企业、行业、区域等多个层面进行了部署。企业层面,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推广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层面,要拓展行业应用,制定细分行业实施路线图,建设行业转型促进机构;区域层面,鼓励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
  
四、着力补齐短板,提升智能制造供给体系
  供给是核心能力。供给子体系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等,是智能制造发展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最大短板。提升智能制造供给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资金,突破基础零部件、核心智能装置、关键工业软件等“卡脖子”环节。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用产学研深度协同,通过产业化应用加速装备、软件和解决方案的研制和迭代升级。为此,《规划》提出要突破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通用型智能制造装备、专用型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融合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开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控制执行等工业软件,打造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专业化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解决方案。
  
五、夯实发展基础,增强智能制造支撑体系
  支撑是基本保障。除创新、应用和供给外,发展智能制造还需要基础设施、要素供给、网络安全、产业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辅助因素的保障,即支撑子体系。其中,要素供给包括人才、土地、资金等,目前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是人才因素,尤其缺乏既熟悉生产制造又懂IC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交通网络、资本市场等,其中最关键的是网络、算力、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此外,还需要标准、安全等的支撑和保障。为此,《规划》提出,要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快高端人才培养;要加强网络、算力设施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加快智能制造标准制修订,积极推进标准国际合作;要推动密码技术应用、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建立数据跨境传输备案与监管机制,培育安全服务机构。
  总体来看,《规划》从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四个方面,系统部署了“十四五”期间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任务,将有力指导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生态建设。在后续工作中,装备中心将支撑工信部加强《规划》宣贯,充分发挥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智力资源优势和高层影响力,引导各类优质资源向智能制造领域集聚,助力我国智能制造再上新台阶。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