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蛮到高阶,从苦干到省力,历史上无数次迭代证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对当下的人类生活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进步的基础,成为创造的工具。在这个时代,AI即未来。
图片来源于陆玖财经
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蒸汽、电力和信息轮番上阵,革新技术生产方式,改造人力与物力的关系。而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启科技革命至今,时间已过去了七十余年,由全新技术领航的第四次革命将至,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硬科技提上日程。
12月27日开启的2021百度Create大会(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提出,未来是“人机共生”时代,AI的发展迎来黄金十年,“AI将显著降低技术门槛,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大底座’。”
未来已来。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和已然走进千万家的IoT智能家居,看不见摸不着的算法和外显为物的芯片、设备,都是AI实力的体现。远观刚刚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搭载智能解决方案的智慧城市甚至持续火热的元宇宙,背后默默支撑其良好运作、改善生活的都是人工智能技术,没有AI技术做内核,上述高科技概念不过是经过包装的新瓶旧酒。
从荒蛮到高阶,从苦干到轻省,历史上无数次迭代证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对当下的人类生活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进步的基础,成为创造的工具。在这个时代,AI即未来。
01
High Tech-Better life
人类对科技的畅想,在文艺作品中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头号玩家》和《银翼杀手2049》中呈现的废土科幻赛博朋克,将“High Tech-Low Life”的强烈反差作为主要情节;另一种则是《失控玩家》式的“AI+”未来,科技改造现实,人们投身虚拟世界,用现实社会里难以得到的能力博取更优结果。
异次元中的两条道路各有其优劣,如何选择是创作者的自由,但站在切实与自身相关的现实世界里,后一条路显然更应当被追求。
以普通人为例,AI对生活的改变并不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天翻地覆,更常见的反倒是润物细无声式浸入日常。餐桌上吃到的寿光蔬菜、外出前挑选的纺织衣物、旅行时看见的西北绿树,这些事物平平无奇,人们似乎很难想象它身后有着AI这等高科技加持。
但事实上,农田里协助农民巡视大棚的“寿光大脑”经历了人工智能升级,AI技术加入后,2个工作人员加一个APP就足够管理数十个蔬菜大棚。车间里给丝锭质检帮忙的视觉检测设备有着AI模型助力,工人们过去需要对着强光高强度工作8小时,如今每一锭丝2.5秒就能完成检验,效率和质量都在提升。
这还只是对手脚健全、生活能够自理的普通人而言。High Tech-Better Life更极端的例子,是帮助老人和小孩等弱势群体拓宽生存空间。
北京大栅栏街道是老胡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接近40%,而在全中国范围内,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如何为这些人提供养老服务、如何保障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棘手,但人工智能的加入也为此带来了曙光。
百度五福AI助老计划为老年人开发了定制版小度,这样的小度既能日常陪伴老人、提醒老人吃药及测量指标,又能在关键时刻用一句“小度救我”智能拨出求助电话,获取子女或社区医院的救援。
今年10月,盲童学校的孩子们参观了北京亦庄的Apollo自动驾驶基地,亲手触碰到激光雷达和显示屏后,他们更为期待视力障碍者能够与普通人一样出行的未来。多次升级后,Apollo第五代共享无人车将每公里出行成本再度降低60%,再加上百度世界大会上推出的“萝卜快跑”为自动驾驶出行提供平台服务,使用更便捷,打车也更低廉。
上述例子中,不管是智能驾驶还是语音交互,核心都在于AI和算法技术。如今AI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无论在虚拟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AI都将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学家刘知远提示,人工智能能做到的还不止于此。“就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每个人的分工、知识体系其实都是高度专业化的,而且会越来越专业化。人工智能未来的一个非常大的使命是重构人类的知识平台,使其成为我们的一个外部知识库,这样一来,我们只需掌握如何去利用这个知识库,就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02
AI成熟与否?
尽管前景光明,但不可否认的是,AI仍然是个长周期、高投入、慢回报的行业,而且在这个赛道,中国与海外的尖端技术仍有距离。
以“AI四小龙”为例,深耕人工智能的企业连年亏损已是常态。数度折戟IPO的商汤科技如今终于要登陆港股,不过哪怕身为四小龙之首,商汤科技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240亿的战绩依旧让人感叹。不少观点认为,难以自负盈亏的人工智能领域,在主营业务稳健时作为第二支点投入显得更为合适。
以百度为例,依照百度2021年Q3财报,报告期内企业核心营收增长15%,达到247亿元,其中依托于搜索引擎等王牌业务的在线营销收入为195亿元,同比增长6%。与此同时,月活跃用户达到6.07亿,同比增加12%,每日登录用户占比达到79%。
纵观其战略,基本盘稳定的前提下,百度采用了大胆投入、多点突破的打法,这一点从研发投入上就可以看出。
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今年9月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的企业仅7家,其中百度以2020年研发投入18.22%的强度位列第一。如今在智能驾驶业务的成果,则来自于百度提出的三大增长引擎,聚焦移动生态、智能云以及自动驾驶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从王牌业务出发,到“AI+”产业重塑,在已有业务的基础上形成AI产业生态,或许会成为以后企业可供参考的样例。
(民营企业研发强度对比)
除了跟国内比,抢夺人工智能赛道头部的胜率更应该跟海外比。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过去十年中国的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量逐年上涨,占全球数量的74%。报告显示,申请数量最多的机构中有五成来自企业,除了国营的国家电网外,百度、腾讯、OPPO等互联网企业也贡献良多。
全球范围内,中国的AI竞争力惜败于美国,但抓大放小,捏住决定未来的变量也不失为掌握主动权的做法,比如日趋成熟的无人驾驶,诸多专业人士表示,速度、效率、安全和环保等指标都表明,智能驾驶注定取代人类驾驶的汽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提出:“无人车将来一定是我们出行、物流等场景最主要的工具,这是我们通向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必由之路。”
依照IHS Markit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自动驾驶与移动出行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2.25万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在20%-28%之间。分析师据此认为,华为、阿里、百度、腾讯在汽车行业积极拓展,智能网联市场奠定了它们在理论及实践层面的竞争优势,预计未来Robotaxi市场仍将被这些科技巨头公司驱动。
03
人才与技术的飞轮效应
与其他行业求贤若渴的状态一样,摆在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另一个阻碍,是巨大的人才缺口。
根据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人工智能人才报告》,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的年度人才需求指数翻了一番,测算显示算法类人才缺口达到170万人次。造成缺口的原因并非待遇过低,正相反,今年人工智能行业的平均薪酬约为2万元,相较去年增长12.4%。高薪优待却招不来人,本质还是因为供给紧缺。
(人才需求指数)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暴涨,让业内各方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
美国掏出18亿美金打造超算中心,集中最强算力攻坚科研,而中国则以百度开发的飞桨平台为代表,累计为700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AI专业教师提供帮助。德国2018年推出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资助高校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内诸多企业也致力于联手高校,培养既懂AI技术,又有产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AI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29日召开的百度Create大会AI人才培养分论坛上,百度重申了“未来5年将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这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由百度领军AI行业人才培养,实际上是基于现有实力、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的综合考量。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AI行业需要长周期投入,早早入局的先行者更容易积累优势。2021年10月,李彦宏在北大的演讲中提到,智能驾驶、AI芯片等领域,业务开展得提前十年八年,但在人才储备方面,布局还需比业务更早。李彦宏说:“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往前看一点,布局早一点,这也是新工科建设要义所在。”
注重科技,意味着强调精通与专业,同时也代表仅一家之力,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整个行业聚集在一起的能量相比。开源、开放、包容是人工智能赛道对人才的需求,更是追求在人工智能赛道深耕细作、长远发展的企业对自己的要求。
不管是飞桨平台上向公众开放的零门槛开发者课程,还是联合国家部委及各大高校举办竞赛、师资培训、支持高校研发项目、针对性编写AI相关课程教材,都是百度将自身实力向外输出,帮助社会共同进步的体现。
如此举动,其实也符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利益所向。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认为,企业彼此分享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资源,才好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从这个角度看,AI产业的人才焦虑,必须由企业主动解决。
智能经济时代更强调科学保驾护航、技术解决问题,谁能突破云计算、深度学习和AI等一系列技术瓶颈,谁就能在浪潮袭来时抢得先机。事实上,不管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人才与技术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双箭头,起步或许艰难,但结合后产生的飞轮效应将带领备战充分的百度领军AI。如今的负担和投入,都将化作未来飞速发展的沃土。
下半场之风席卷21世纪,保持请教与学习的心态,对行业、对用户、对资本都必不可少。就像2021百度Create大会的主题,“创造者精神”,或许就是未来制胜一击的来处。
作者 : 周游 编辑 : 丽雅 排版 : 忠瑞
出品|陆玖财经·北京办公室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陆玖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