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安徽省今年在肥东、长丰、庐江、蒙城、涡阳、利辛、萧县、泗县、五河、颍上、阜南、定远、舒城、裕安、桐城、太湖和歙县等17个县(市、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中央财政安排1.7亿元支持该省开展这项试点。

  了解到,各试点县(市)都按要求成立了组织,细化落实了方案,共遴选实施主体1104个,创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示范区178.073万亩,各项工作按要求稳步推进。17个试点县(市、区)共遴选140余个市场主体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今年全省17个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平均约94.1%,较上年约提高了2.6个百分点。据初步估算,示范区化肥用量(折纯量,下同)较去年减少近5000吨,其中氮约2500吨、磷1100吨、钾1400吨。较实施前增施固体粪肥70万吨,其中商品有机肥近8万吨,液体粪肥约170万立方米,并开展各类田间试验75个,设立效果监测点510个,探索适合当地推广的技术模式,建立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机制。该省粪肥还田主要模式为粪污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固体粪肥堆沤处理达标后还田等、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料还田,推广面积分别为63.803万亩、97.12万亩和17.15万亩。

  “种养结合是实现畜禽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化肥使用、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路径。推进绿色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稳粮保供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在9月份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推进会上强调,试点县人民政府作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实施主体,要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扩大粪肥还田利用社会化服务市场规模,降低运营成本;统筹资金资源,加大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支持,鼓励通过PPP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0月中旬还在涡阳县举办了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活动。

  按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总体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和模式。一是开展技术攻关。试点县结合本地实际,依托专家指导组、有关院校等科研资源,开展试验示范和联合技术攻关,集成高效施用的技术和服务模式,推进粪肥还田技术标准化,创建地方特色突出、高效实用的区域粪肥还田技术。二是强化协同推进。蒙城县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县种植业发展中心负责试验、检测、培训等基础性工作,畜牧兽医水产发展中心负责肥水管网进田等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联合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做好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涡阳县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专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专班组长总体指挥调度,县农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县畜牧发展中心全力配合,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萧县选择马井、青龙两个养殖大镇采取“政府+服务组织+养殖户(种植户)+农田消纳基地”的运营方式,开展整乡镇推进试点示范。三是突出区域优势。亳州市依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制定下发了《亳州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肥水还田技术指南》,整市推进以肥水还田为重点的还田模式。庐江县根据粪污资源分布和农作物需肥特征,将资源与需求进行整合,划分片区网格化管理,高效对接片区内粪污资源与种植业主体。

  该省项目运行主要模式有三个:一是增加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政府-经营主体-农户”的项目合作机制,加大企业参与力度,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技术和营销优势,鼓励与种养大户对接,构建种养循环良性发展机制。五河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实施机制,引导培育一批有一定运营基础的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收集、处理和施用等全过程服务、托管式服务、专业化服务,加快有机肥应用。依托遴选的4家服务主体,采取“1个有机肥加工中心+N个畜禽粪污收集无害化处理站”方式,建立“粪污收集处理+商品有机肥生产+种植主体”全环节绿色种养循环服务模式。二是压实地方责任。以试点县政府为责任主体,由主管部门牵头实施,多部门联合联动,将压力层层传导,责任逐级落实,确保工作成效。肥东县由乡镇遴选15家粪肥还田服务组织,对近100家规模养殖企业进行供应粪肥抽样,在近300家种植主体承包田内落实小麦作物粪肥还田示范面积达10万亩。泗县强化镇级属地管理责任,申报主体自愿向所在地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统一审核、遴选、汇总,并以镇(开发区)为单位编制申报方案,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办公室根据各镇(开发区)粪污资源量、应用面积,组织专家评审,提出实施面积与项目资金分配计划。三是发挥项目叠加效应。通过统筹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的项目,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发挥叠加效果。长丰县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与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亩万亩粮油示范片创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土地深翻、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深度融合,利用秋冬种间歇期间,通过吸粪车收集、转运黑膜沼气池或粪污暂存池中经充分发酵腐熟,符合农田安全使用标准的液体粪肥,浇灌还田利用。

  据了解,下一步该省将按照试点项目任务目标和农业农村部总体部署,同时积极配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服务,创新工作方式,高质量完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