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内陆领先水平;到2035年,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格局全面形成。
对照《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
8方面22项具体内容呈现4大亮点
据了解,《意见》调研和起草工作启动至今历时1年,整体框架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指导思想和2025年发展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重点从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标准化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乡村振兴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支撑、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等8个方面、22项具体内容来落实,并将其分解到各责任部门。
第三部分为组织实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的保障措施,确保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顺利进行。
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张碧全介绍,《意见》在起草过程中,对照《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的7个领域、31项具体内容,结合重庆标准化工作实际做了创新、调整和细化,呈现出4方面创新和亮点。
一是创新提出“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支撑”,重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标准化协同发展、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合作和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标准化,提出开展区县全域标准化试点。
二是全面对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和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等内容作出相应安排。
三是充分吸纳《重庆市标准化条例》的部分内容,将各区县可以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推进建立标准创新奖励制度、标准提档升级、制定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世界标准日”宣传周等内容吸纳入《意见》。
四是分析标准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保障措施,包括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部门预算带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严格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评估机制等。
到2025年实现4大转变4个目标
全市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内陆领先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将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市标准制定水平、实施水平、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市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内陆领先水平,标准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发挥。
同时,重庆还将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全域标准化深度融合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市场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先导地位凸显,健康、安全、环境标准支撑有力,农业标准化普及率稳步提升,标准化试点示范效能充分释放,创新引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地方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标准化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地方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一批研制先进标准的企业和机构。标准化支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作用显著增强。
三是标准化开放程度明显增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发挥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更好服务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培育、发展和推动我市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抢占标准“话语权”。
四是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优化标准化协调机制,加强制度设计和统筹管理。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标准化服务机构,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标准化服务业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扩大标准化专家库,标准化从业人员数量稳步提升。
到2025年,新增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10项以上,新增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00项以上,新发布地方标准500项以上,新自我声明公开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10000项以上,新培育发展团体标准300项以上,新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0个以上,新成立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0个以上,争创全国标准创新贡献奖5项。
到2035年,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格局全面形成,标准化有力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成为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明确8大主要任务
列出工作计划表挂图作战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明确了8大主要任务,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的保障措施,并列出“十四五”期间标准化工作计划表。
8大主要任务如下。
一是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实施科技标准产业与联盟同步发展促进行动,鼓励优势、特色技术转化为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支持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和企业标准,将标准纳入我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奖范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完善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度,提高军民标准通用化水平,支持企业参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二是标准化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开展标准助力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支柱产业标准化,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路线图研究,在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加强标准研制;推进大数据智能化标准化建设,在前沿领域加强标准攻关,建立健全政府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加快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三是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支撑,积极参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制定地方节能低碳技术规范和标准;持续优化“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生态环境标准,推进环保、土地、水利、林业、能源、气象、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等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发展标准,推动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标准,构建工程建设绿色标准体系。
四是加快乡村振兴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推进行政许可、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标准制定与推广,加强电子政务、数字政府和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区域统筹建设试点工作;加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标准化工作,制定大健康标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金融标准创新,动态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完善服务业地方标准体系。
五是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支撑。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标准化协同发展,协同研制一批共同适用的地方标准,推进川渝毗邻地区标准化合作,制定统一的环保标准编制技术规范;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合作,推进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协同建立生态文明地方标准采信机制;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标准化,推动主城都市区城市品质提升标准化,促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绿色发展标准化,助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标准化,推动开展区县全域标准化试点。
六是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建立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支持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机构落户重庆,合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强化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标准对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强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推进标准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七是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扩大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比重,推动地方标准改革,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强化标准实施与政策衔接,加大标准版权保护,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对标达标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实现地方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建立标准实施举报、投诉机制。
八是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加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持续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完善标准化数据库和地方标准信息公开平台;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培育标准化服务业市场主体,推进标准与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协同发展,发展新型标准化服务工具和模式;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推行标准化工程师制度,支持高等院校开设标准化相关课程,加强标准化培训,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营造标准化良好社会氛围,夯实标准化法治基础,开展“世界标准日”宣传周活动,培育发展标准化文化,普及标准化理念,提升标准化意识。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