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未来!华控清交亮相高交会|高交会现场

12月27-29日,由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 在深圳举办。

本届高交会着重展示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高端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

张旭东。

作为“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者”,华控清交董事长兼CEO张旭东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主论坛“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围绕“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的主题进行了分享。与此同时,作为清华大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华控清交亮相清华大学专题展区,展示了当下领先的数据融合计算技术及工程化落地实践。

华控清交在清华大学展区。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随着数据要素化的正式提出,指明了数字时代“用什么”的关键问题,“新基建”指明了数字智能时代的生态全景与应用机遇,未来将会构建支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基础网络,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然而,要运用好数据生产要素这种关键生产资料,就需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现大规模的数据流通与融合计算。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更进一步规范了数据流通的安全边界。

数据流通的主体只能是其特定的使用价值。依托于姚期智院士奠基的多方安全计算理论,华控清交自主创新地推出了一套明密文混合的计算体系,从数据运算的底层把数据可见的具体信息和不用看见就可以用于计算的使用价值区分开来,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

数据隐私保护计算技术架构。

同时,通过创新的计算合约技术结合区块链,把数据使用价值精确地限制到只针对具体的算法和使用次数,实现数据“使用可控可量”,最终实现在保持数据控制权不变的情况下,针对数据的具体使用目的和方式,通过交易计算合约来授受数据的特定使用权,达到流通或交易数据特定使用价值的目的。

“华控清交支持可监管的技术结构,为数据的安全使用、杜绝数据大规模的‘负外部性’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张旭东说。

正如电力之于工业时代、互联网之于信息时代一样,每个时代都有其关键基础设施,大规模的数据流通与融合计算时代也需要新的基础设施体系。华控清交以多方安全计算为核心的“数据可用不可见、使用可控可计量”的密码运算技术,做数据大流通时代基础设施的底层技术支撑。

【记者】张秀娟

【作者】 张秀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