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启示录②|俄罗斯的能源布局

【编者按】

今年,在新冠疫情及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措施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全球能源进一步出现供需失衡,刺激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至历史高位,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

这场危机背后有何历史背景?它以何种形式影响到不同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大国是否可以长期利用能源布局?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国家如何自救?与此同时,资源约束型国家仍在漫漫探索转型之路,而不少欧洲国家已走在了能源转型的前列。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国际部自12月28日起推出“能源启示录”系列年终报道,从多个维度呈现2021年这场能源危机背后,未来的世界能源形势。寒冬来临,人类能找到那根救命稻草吗?

“俄罗斯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目前的开采条件和水平下,俄罗斯石油储量可确保30年使用,天然气储量能用50年。”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今年11月29日在中俄商业论坛上如此说道。

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索罗金曾在今年8月展望称,俄罗斯2021年的原油及天然气凝析液的产量有望达到5.12亿吨左右,其中2.2亿至2.3亿吨将用于出口。作为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及其他液体能源生产国,俄罗斯的经济极度依赖能源出口。2020年其油气销售占全俄GDP的15%,为国家财政预算的40%。

国际油价2020年3月因新冠疫情冲击下跌,沙特、俄罗斯因减产谈判崩盘打响多年罕见的“价格战”。受疫情封锁和能源市场波动影响明显,俄2020年GDP下滑3.1%。但情况在2021年彻底逆转,能源危机席卷欧洲让俄罗斯获益匪浅。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10月预计俄罗斯今年油气收入高达125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已将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3.8%上调至4.2%。俄总统普京11月预测,到2021年底,俄GDP增长或可达到4.7%。

欧洲长期以来是俄罗斯油气最大的出口市场,俄罗斯大约80%的天然气出口至欧洲,满足后者超过40%的市场需求。尽管对俄罗斯将能源用作地缘政治武器的担忧和指控此起彼伏,分析人士指出,欧洲仍然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同样,对俄罗斯来说,虽然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一直扩大对华输送天然气,欧洲市场目前仍难以被取代。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1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气田3号综合气体处理站,该站是西伯利亚电力天然气管道的资源基地。 视觉中国 图在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召开之际,由于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等今年都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全球能源政策变动以及本国气候灾难频发同样引发了原本对气候变化漠不关心的莫斯科做出巨大转变。

俄罗斯的能源布局,既要防备欧洲市场生变,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同时配合克里姆林宫追求其眼中的俄罗斯国家利益。这注定是一场漫长且复杂的“游戏”。

西方仍需要俄罗斯天然气

欧盟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欧洲市场的天然气主要进口自俄罗斯,占市场份额的41.1%,其次为挪威(16.2%)、阿尔及利亚(7.6%)等国。俄罗斯同样是欧洲最大的原油和固体燃料供应商,分别占市场份额的26.9%和46.7%。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今年以前,受新冠疫情暴发以及全球试图摆脱化石燃料政策的影响,俄罗斯的经济支柱一度受到冲击。加上欧盟决定最早从2023年开始对进口到欧洲的商品征收碳税。有不少分析早些时候指出,随着欧洲继续推进“脱碳化”,2030年后俄罗斯流向欧洲的天然气流量将大幅减少,俄罗斯可能会开始出现长期预算赤字。

但2021年的现实与预测恰恰相反。今年二季度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席卷欧洲。反映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的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天然气价格10月6日飙升至创纪录高位,引发关注。与天然气价格大涨相伴,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在普遍上涨。

全球天然气和煤炭价格达到创纪录水平引发连锁反应,冲击许多行业生产经营以及民生。欧盟劳工专员施密特(Nicolas Schmit)10月中下旬发出警告说,今年冬天,无力负担家庭取暖费用的人数预计会上升。在欧洲,有270多万人可能即使有工作也负担不起采暖费用。

“自9月以来,欧洲每千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一直保持在前所未有的1000美元大关之上,这场危机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引发了人们对过去十年欧洲天然气政策的质疑。”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能源中心天然气分析师谢尔盖·卡皮托诺夫(Sergei Kapitonov)12月13日撰文称,而美国此前一直承诺的“自由气”液化天然气(LNG)并没有帮助欧洲稳定市场。

卡皮托诺夫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悖论在于,欧洲的天然气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近几十年来试图放松市场管制和增加现货交易作用的结果。然而,在欧洲天然气开采量下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简称“俄气”)不愿增加管道天然气供应的背景下,经济从新冠大流行中复苏的速度快于预期,这些现实因素推动能源价格飙升。此时,美欧之间灵活的LNG合同允许美国优先将能源送至利润更高的亚洲。

当下,欧洲天然气的供给依然严重不足,各国深陷能源危机。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GI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欧洲天然气库存仍仅为全负荷水平的64%,较2020年同期水平低20%,凸显了欧洲天然气的供应压力。

在能源价格上涨的背后,一些西方政治人物将其归咎于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官员指责俄罗斯出于政治目的故意阻止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并将能源用作武器。英国《卫报》10月7日援引苏黎世大学专注能源政治的博士后研究员玛丽亚·沙吉娜(Maria Shagina)的分析称:“虽然俄罗斯一直在履行与西方的合同义务,但它没有兴趣在市场需求高企时向其欧洲客户输送额外天然气以赚取利润,它是唯一能够真正缓解价格压力并决定不缓解的国家。”

俄罗斯方面否认了相关指控。“这完全是胡说八道。”10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能源周”活动上,面对俄罗斯在政治上利用与欧洲的天然气交易的批判,普京言辞激烈地进行了反驳。

普京强调称,包括前苏联时代和东西方冷战的最困难时期在内,俄罗斯一直持续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普京还表示,欧洲天然气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为领导人短视,“一般为了应对冬季使用,应在夏季推进天然气储备,但今年欧洲很多国家出现懈怠。”

普京 视觉中国 图一个“俄罗斯仍在充分履行合同义务”的证据是,普京10月27日指示俄气在完成俄罗斯本国天然气存储设施注气任务后,增加在欧洲的天然气库存。决定一公布,欧洲气价应声而跌,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比前一天下降4.4%——这同时从侧面印证了俄罗斯能源对欧洲市场的重要性。

即使欧洲乃至全世界越来越关注可再生能源,但随着能源转型的发生和天然气消费的增长,化石燃料未来几十年内仍可能在能源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标准普尔全球普氏能源资讯 (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 的数据,俄罗斯将至少在2040年之前保持欧盟主要天然气出口国的地位,其市场份额预计将在2035年升至38%的历史新高。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0月13日发表题为《西方依然需要俄罗斯能源》的分析文章称,欧盟眼下接近一半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这场仍未解除的欧洲能源危机证明,欧洲依然需要俄罗斯能源。

“通过替代能源破坏莫斯科的希望已经破灭,美国和欧盟寻求从现有化石燃料到替代能源供应商的全球能源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此期间俄罗斯这类传统供应商将受益。”文章写道,“这一现实将要求西方在其对俄政策中保持务实,以应对未来的能源挑战。”

俄罗斯能源,是武器还是生意?

莫斯科长期以来一直被指将能源用作地缘政治工具,西方国家的指控虽然有迹可循,但并不公允。

对于前苏联势力范围下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俄罗斯确实曾将能源用作“胡萝卜加大棒”以配合莫斯科的政治需求。比如,俄罗斯2014年6月曾切断对选择亲西方的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作为报复。俄也一直向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前苏联加盟国提供慷慨的价格折扣,但当白俄罗斯在2018年底透露拒绝接受莫斯科主导推进的“一体化”进程的意思后,俄罗斯直白扬言将无法再提供低价天然气。

摩尔多瓦发生在近期的能源危机则是非难断。作为天然气供应100%来自俄罗斯的国家,摩尔多瓦与俄气原来的供应合同在今年9月底到期,但双方迟迟无法就新的供应价格达成一致。摩尔多瓦不愿意按高企的市场价格付费,一些欧洲政客声称俄方涨价是为了惩罚摩尔多瓦的亲西方总统及政府。

俄罗斯反驳称,向乌克兰、摩尔多瓦和白俄罗斯断气的行为和警告,事实上是天然气价格谈判失败的结果。俄罗斯没有义务向这些国家提供价格折扣,也不认同这是将能源用作政治操纵的武器。最终,摩尔多瓦总理请求议会紧急拨款偿清债务,并希望俄方宽限。俄气11月24日临近断气最后关头表态称,同意摩尔多瓦延期两日付款。

俄罗斯究竟将能源看做是生意还是武器?这个话题在俄德之间的“北溪-2”项目推进过程中也被拿出来反复讨论。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政客认为这将成为俄罗斯威胁西方的地缘政治工具,会让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不过,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任期间曾多次明确表示支持“北溪-2”,她强调这一商业合作有利于巩固德国与欧盟的能源安全,美国的强行干预是“干涉他国内政”。

“北溪-2”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项目管道由两条支线组成,设计年输气能力约为550亿立方米,可把俄罗斯天然气直接输送到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该管道项目于2015年正式动工,总投资约95亿欧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占一半,其余部分由德国、荷兰、法国和奥地利等国油气企业投资。

当地时间2010年4月9日,在距离俄罗斯圣彼得堡西北约170公里的波托瓦亚湾,一名俄罗斯建筑工人在北溪管道建设开工仪式上。人民视觉 资料图今年1月19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离任前两天,美国通过制裁俄罗斯籍“命运女神号”(Fortuna)铺管船让几近竣工的项目陷入停滞。当时德新社报道称,即便在特朗普离任之后,美国政府也不太会在“北溪-2”问题上软化立场。美国方面自奥巴马政府时期就在担心输气管道完工后,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会过高,同时还会影响美国页岩气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前景。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今年6月宣布豁免对“北溪-2”的制裁,并称此举“符合美国国家利益”。根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提交给国会的报告,美方认为制裁措施将对与欧盟、德国及其他欧洲盟友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消息一经宣布,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外长马斯等人迅速表示欢迎。

美豁免制裁“北溪-2”用意何在?中国《经济日报》6月分析指出,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此举修复与德国等欧洲盟友之间的“裂痕”;另一方面,是希望随时随地将其作为筹码,逼迫欧洲盟友在共同对抗大国问题上选边站队。美国从未真正考虑过帮助欧洲盟友解决其长期存在的能源供应问题。

卡皮托诺夫在前述文章中也分析指出,2021年的事件证明了LNG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有多大,美国的“自由气”没能拯救盟友的能源危机。从1月到11月初,与前两年相比,欧洲市场的LNG交付量实际上下降了近四分之一。由于亚洲LNG价格暴涨,美国的供应商将气都送到了亚洲。

普京能源布局的地缘政治背景

在西方离不开俄罗斯天然气的情况下,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管理局(Bundesnetzagentur)11月16日突然暂停批准“北溪-2”管道的许可证。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紧缺的冬季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前景再度渺茫,英国和欧盟的天然气批发价格随后剧烈上涨17%。

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表示,暂停认证进程的原因在于,“北溪-2”项目公司的组织架构不符合德国法律,该管道的瑞士运营商需要组建一家受德国法律监管的公司,才有可能获得官方认证。“北溪-2”项目公司随即成立德国子公司,以期获得项目运营审批。这等于将“北溪-2”通气时间推迟数月,至少至2022年夏季。

全球能源短缺,德国却突然暂停批准这个项目的一个国际关系背景是,俄罗斯和欧洲的地缘政治矛盾因为白俄罗斯和波兰边境的移民危机急剧上升,德国正是这些滞留边境移民的最终目的地。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被指故意“空降”移民威胁欧洲解除制裁,俄罗斯则对正在与其深度一体化的兄弟国家表示了声援,并被西方指为幕后操纵者。

俄罗斯军队近几个月在俄乌边境的集结也引发欧洲的警惕。美国情报机构称发现俄罗斯正计划最快于明年初向乌克兰发起多战线的军事攻势,最多可能出动17.5万大军,且早早向其西方盟友和北约发出预警。俄方否认准备对乌开战,但没有否认在俄乌边境俄罗斯一侧派驻军队。俄罗斯强调相关行动纯粹是防御性质,以回应基辅和西方国家的挑衅行为。

德国叫停“北溪-2”既是技术问题,又掺杂着政治原因。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佳·亚菲玛娃(Katja Yafimava)在莫斯科卡耐基中心的讨论会上指出,德国监管机构在今年9月初就接到了“北溪-2”的认证申请,为何在时隔2个月后突然宣布暂停认证?这一时间选择似有玄机,是否带有政治原因值得考虑。她倾向于认为,这一决定既有程序因素,也受政治局势影响。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2日,“北溪-2”号天然气接收站。人民视觉 图11月16日当天,俄罗斯常驻欧盟代表弗拉基米尔∙奇若夫表示,德国当局推迟对“北溪-2”项目的认证恰好发生在德国政府换届期间,这显然是“政治性的”。德国2021年大选后,默克尔的执政联盟下野,胜选的新一届德国政府中有一些面孔向来对“北溪-2”持反对意见,比如来自绿党的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

一系列事件发生后,欧盟领导人表示正考虑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在12月16日的欧盟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就俄乌边境局势警告说,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欧盟将与美国和英国一起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的经济制裁。不过,他们也表明,仍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危机。

俄罗斯和欧洲的地缘政治关系陷入僵局之后,能源关系也趋于紧张。

美国洲际交易所集团(ICE)网站显示,12月21日,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TTF价格达到每兆瓦180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的历史纪录,相比今年年初涨幅达800%。后续价格虽有所回落,但12月24日的价格与今年年初相比涨幅超过400%。

西方指责称,连接俄罗斯和西欧的天然气管道之一“亚马尔-欧洲”(Yamal-Europe)管道近期改变输气方向,成为推高欧洲天然气价格的重要因素。路透社12月26日报道称,“亚马尔-欧洲”自21日起已连续6日反向流动。俄罗斯塔斯社虽也报道了该管道连续几日停止向德国方向输送天然气的消息,但俄气发言人谢尔盖·库普里亚诺夫回应,所有针对俄罗斯没有向欧洲市场供应足够天然气的指控都毫无根据。

普京12月24日也在国务委员会和科教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否认“操控欧洲天然气价格”。他表示,俄罗斯向欧洲市场额外供应天然气必将有助平抑价格,但欧洲国家却选择不这样做,只能怪其自身政策失当。俄总统言下之意,西方应允许“北溪-2”通气,而非“卡脖”。

在今年12月7日举行的美俄领导人视频峰会上,美国方面称,华盛顿希望避免乌克兰局势军事冲突升级,但如果局势失控,“北溪-2”将成为西方限制俄罗斯行为的“杠杆”,俄罗斯则要求西方给出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的法律保证,坚决划定自己的战略“红线”。

但由于“北溪-2”是耗资近百亿欧的俄欧合作项目,一向强硬的莫斯科随后对德国推迟审批“北溪-2”表示了理解,称需要耐心。路透社报道说,克里姆林宫在得知“北溪-2”审批认证延迟的消息后第一次发表评论时即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表态称,并不认为这个决定是由政治因素驱动。

美国新闻网站Axios 11月28日独家披露称,一份落款日期为11月19日且被标记为“机密”的德国政府内部文件显示,德国呼吁美国国会不要针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制裁,勿在盟友之间制造分裂。这份内部文件字里行间都旨在表明德国仍希望“北溪-2”将来能投入运作。

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的危与机

11月14日,COP26谈判在延长一天后,近200个国家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约定一道遏制全球变暖,并加快向更清洁能源的转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公约文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

COP26期间,中国和美国于11月10日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承诺加强气候合作,捍卫《巴黎协定》的成果。宣言称,双方同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采取更多措施减少碳排放,并计划建立一个工作小组,推动两国气候合作的机制化。

随着全球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和致力于脱碳进程,俄罗斯也一改过去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冷漠。普京今年虽然没有亲自出席COP26,但俄罗斯向格拉斯哥派出了一个有312人规模的庞大代表团,超过东道国,是美国的两倍,其人员不仅包括总统府代表,还有能源部、林业署和经济发展部官员,俄气、北方钢铁、电力公司和煤炭公司的代表,足见俄方的重视程度。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特列宁撰文称,俄罗斯本次参与COP26的力度反映了克里姆林宫在过去一年左右时间内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成该变化的原因一定是气候变化与全球能源政策之间的联系——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和中国都做出了碳中和承诺,这给能源供应大国俄罗斯敲响了警钟。

自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经贸外交政策“向东转”,能源合作逐渐成为中俄两国合作中分量最重的领域。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1至11月,中国和俄罗斯双边贸易总值为843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中国自俄进口能源产品2987.2亿元,增长44.2%。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俄能源贸易额达349亿美元,占到双边贸易总额的34.3%。

尽管欧洲当前出现的能源危机表明,化石燃料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俄罗斯和西方的能源依赖无法解除。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潮流让俄罗斯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大环境,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天然气和煤炭出口的最终将随着脱碳进程减少。

特列宁观察称,过去俄罗斯对气候变化的官方立场是,断然否认气候变化,将全球变暖解读为北方国家的福祉,以及否认气候变化源自人类活动。如今这都成为了历史。在今年的COP26上,俄罗斯与中国一样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还承诺到2030年结束森林砍伐。

普京今年4月下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强调,俄罗斯会直面气候变化这一挑战,并寻求合理且实际的减排方案。6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年度经济论坛上,普京也为过往辩护说:“(有人)说俄罗斯对解决气候变暖带来的全球问题不太感兴趣,这是无稽之谈,是迷思,甚至是彻底歪曲事实。”

在普京今年7月2日签署的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气候变化也占有一席之地。气候变化被描述为导致西伯利亚火灾、洪水和传染病肆虐等紧急状况出现的一个关键原因。但该文件同时强调,俄罗斯不接受将全球变暖政治化,这也不能成为阻挠俄罗斯开发北极的理由。

“俄罗斯现在当然正在认真对待与气候相关的问题,即使是气候变化问题的后来者,它也不会简单地接受西方或欧盟的领导。”特列宁分析称:“相反,俄罗斯将根据其国家利益行事,谨慎平衡气候相关措施与经济增长、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其他国家建立某种因时而变的利益联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