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娱乐原创
文丨顾贞观
编辑丨张风屹
2021年,豆瓣评分8.3、大麦评分8.6的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首轮巡演北京站10场门票全部售罄,乌镇戏剧节场次两分钟售罄,并被孟京辉、吕效平、王晓鹰等业内人士盛赞。对于一部原创戏剧而言,这是极为难得的。
与《杂拌、折罗或沙拉》同样表现亮眼的,还有大麦评分达到8.5分的新锐先锋音乐剧《摇滚浮士德》,这两部戏剧作品背后站着同一个厂牌:当然有戏。当然有戏的名字,不少人或许还有些陌生,毕竟作为大麦Mailive旗下专注于戏剧内容的厂牌,当然有戏成立时间尚不足一年。
一位新玩家,短短一年时间内在市场上交出两部口碑上乘的作品,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但回顾过去一年当然有戏在内容上的创新探索及在人才孵化上的持续投入,以及Mailive为其带来的成熟商业运营体系支撑便会发现,这成绩其实并不意外。
对戏剧这一正在加速破圈,走向年轻一代的小众市场来说,它需要新锐的玩家加入,来寻找更贴近年轻一代的对话方式,也需要玩家们站在行业的宏观维度为生态构建而努力,去沉淀成熟的商业方法论,而今,当然有戏正是这般存在。
能走进观众内心的作品
都有“两把刷子”
《杂拌、折罗或沙拉》与《摇滚浮士德》的成功背后有着诸多不同因素,但也有两大共性,那便是“它们都是创新的精品内容”,且“满足了年轻观众的诉求”。
“浮士德”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源于它探讨的黑暗与光明的争斗、邪恶与正义的较量这两大议题的经典,也在于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理想的“浮士德精神”的传播,音乐剧《摇滚浮士德》中保留了这些精髓,同时也对原版做出了相应的改编。
首先,相比于原版的抽象与晦涩,《摇滚浮士德》通过弱化宗教因素、故事重构、舞美升级等手段,让整部剧的表达变得更为直接明了,更便于当下观众理解和共情。其次,制作团队大胆将演唱会的部分手法与音乐剧融合,重金属味十足的钢结构舞台和先锋、现代的光效设计,让《摇滚浮士德》的现场酷燃又炸裂,以至于有的观众“看完回到家时还处于很嗨的状态”。
在《摇滚浮士德》之前,观众很难想象摇滚与古典的跨世纪碰撞将产生何种化学反应,而今,当然有戏在“燃音乐剧”赛道的首部自制内容《摇滚浮士德》带来了一次有趣的探索,也带来了可供参考的创新样板。
“今年的音乐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通常一种内容类型成功后,类似的剧目便会接二连三登场。在这一大环境下,应该有更多的风格分众化的作品,差异化和敢于创新对行业下阶段的发展十分重要。”《摇滚浮士德》制作人黄芸道。
如果说,《摇滚浮士德》的创新更多体现在舞台的视觉体验上,那么当然有戏首部原创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带来的则是创作观念的一次创新。
杂拌、折罗、沙拉三者都与食物有关,但彼此并无必然联系,就如这个话剧中讲述的三个故事一般:一对已经离婚的夫妻被隔离在一处,矛盾与争议随之爆发;一个在看守所接受采访的小偷,一步步展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巨大的智能机器,成为了人类信息和私密的掌控者。
如果要为《杂拌、折罗或沙拉》的三个故事找出一个主题,“被困”或许最为合适,这部剧创作于疫情时期,现实中人们被困于疫情,故事中角色们被困于回忆、执念以及大数据时代。不过,观众们对《杂拌、折罗或沙拉》各有理解,有人认为三个故事的困境,对应着个体对自由的追求,有人的理解更为具象,他们在这三个故事中看到了爱而不得的痛苦、看到了个体对于城市的微不足道,也看到了大数据时代无隐私的无奈。
通过留白使不同个体产生不同的观看感受和思考,正是《杂拌、折罗或沙拉》的创作本意。导演张慧曾数次强调,这部戏剧中的三个故事没有强关联,它们只是作为一碗沙拉里不同的材料平等并置,倾倒在舞台上,留待人与生俱来的联想能力去打开可能性。
2021年当然有戏成立时,便确定了燃音乐剧、商业话剧、轻沉浸式三大内容赛道,并表示要专注“当下”、“青春”、“有趣”的新锐内容开发。过去一年,当然有戏在燃音乐剧和商业话剧赛道都取得了市场认可,这源于厂牌生产的创新内容切中了当代观众的情感需求,也验证了厂牌内容定位的成功。
与此同时,《摇滚浮士德》和《杂拌、折罗或沙拉》的出现,也让“新锐内容开发”一词有了具象化的载体。新锐一词无法被宏观定义,因为它具有万千可能,而今,《摇滚浮士德》和《杂拌、折罗或沙拉》诠释的,便是这万千可能性。
创新,往往伴随着极高的成本与风险,但与此同时,它也与高收益挂钩。对当然有戏而言,创新让它迅速在戏剧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但是,当然有戏瞄准创新的初衷不止于此,在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李婧看来,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不创新行业便会后退,因此,作为戏剧行业的组成部分,创新是当然有戏“必须要做的事”。
好戏的诞生
取决于对人才的关注
过去一年,当然有戏能孵化出“好戏”,与人才的培养分不开关系。
当然有戏诞生时,便推出了两大人才孵化计划:其一,是在音乐剧赛道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发起的“新音乐剧孵化计划Fly Plan”:邀请拥有20年以上音乐剧写作教学、剧本辅导经验的国际团队,为中国创作者提供系统性写作课程培训和1对1剧本辅导,同时给予创作人从剧本孵化到排练工作坊测试、试验演出、商业制作的全链路支持。
其二,是与鼓楼西剧场、新时代集团共同作发起的话剧孵化项目“1+1青年导演戏剧制造计划”:通过提升青年戏剧导演的影响力,为行业输送更多具有潜力的新生代创作人才。《杂拌、折罗或沙拉》,便是“1+1青年导演戏剧制造计划”下诞生的作品。
早在剧本围读阶段,当然有戏便在《杂拌、折罗或沙拉》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可贵的创作态度和难得的创意,于是,项目的落地很快敲定。在话剧制作过程中,当然有戏给了导演张慧最大程度上的尊重,让她可以去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内核,这才有了观众在舞台上见到的这部个人风格浓郁的作品。
对于《杂拌、折罗或沙拉》这部作品,当然有戏重点把控的环节是“文本到舞台的转化”。对于《杂拌、折罗或沙拉》舞美和服化道的呈现,当然有戏与主创们经历了数次讨论与反复优化,“之前的舞美方案更倾偏向于前卫、艺术感的表达,但对于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来说,理解起来可能相对晦涩。我们经过不断的尝试与论证,最终找到了目前选用的‘倒扣沙拉碗’的设计,它的隐喻也更加丰富。”《杂拌、折罗或沙拉》制作人崔颢透露。
在“新音乐剧孵化计划Fly Plan”和“1+1青年导演戏剧制造计划”中,当然有戏对创作者的助力基本都是从文本创作开始的。例如,“新音乐剧孵化计划Fly Plan”会安排国际音乐剧大师和写作导师对孵化中的作品和团队进行一对一的授课,指导编剧、作词、作曲等创作人员跨越创作的基本门槛,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沙盘演练,以增强作品的“音乐肌肉”,锤炼戏剧文本的“生命张力”。
第一年孵化的5个剧本,包括《画皮·拂心》、《成为母亲》、《刺客与十公主》、《她们的房间》、《一切都很好》,目前都在创作当中,明年1月起会陆续开启剧本朗读和工作坊。
当面对《杂拌、折罗或沙拉》这种成熟的文本时,当然有戏则会将注意力聚焦在舞台的呈现和剧目的商业运营上,比如通过戏剧节以及其它一些非商业性的展演让作品去触达观众,同时测试观众的反馈,并基于此不断打磨剧目的整体设计、灯光、舞美、服化道、音乐等,使其在巡演前快速走向成熟。
《杂拌、折罗或沙拉》出圈后,导演张慧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可见当然有戏的人才孵化计划,不仅是在帮助行业里具备高潜能的人才沉淀经验、帮助他们实现创意落地,也为这些优秀的导演们带来了一个走向大众的舞台,让他们本身和他们的作品,都能被戏剧市场的观众看到。
而且,当然有戏推动这些人才和作品破圈的过程是持续的。
据悉,2022年《杂拌、折罗或沙拉》将继续打磨、升级,未来《杂拌、折罗或沙拉》不仅将去往更多城市巡演,也将尝试从小剧场迈向中、大型剧场。这不仅是针对《杂拌、折罗或沙拉》制定的孵化策略,未来如果有同样优质的作品诞生,当然有戏也将帮助它们走向更大的舞台。
站在厂牌自身的维度来看,当然有戏的人才孵化将为厂牌的自制内容打下坚实的根基,站在整个戏剧市场的维度来看,这些人才孵化计划产生的能量,将辐射向整个行业,这也是目前市场亟需的。无论是国内发展相较成熟的话剧,还是尚处于摸索阶段的音乐剧,赛道人才都是相对匮乏的,戏剧行业想要创新并走向成熟,就必须屹立于人才的沃土上。
对行业内的玩家而言,孵化人才既是面向未来的决策,也是使命所在。
以成熟的运营方法论
为内容的商业化引航
一个新厂牌想要崛起,需要内容制作上的匠心与锐意进取,需要人才提供原动力,但仅有这些依然不够,因为想要快速在市场站稳脚跟,同样离不开成熟商业运营体系的支撑。
当然有戏作为一个新玩家,仅靠自身能量在短期内搭建起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是不现实的,况且它本身专注的是内容制作环节。但过去一年,当然有戏两部自制作品《摇滚浮士德》《杂拌、折罗或沙拉》的市场运营都称得上是行业范例,而这,则得益于在商业运营上已经沉淀出一套全链路成熟方法论的Mailive的助力。
成立当然有戏这一厂牌前,大麦Mailive在戏剧行业一直以投资出品为主,它曾与巨龙文化、仙童戏剧等共同出品过爆款话剧《德龄与慈禧》,也曾与天桥盛世、抓马艾克斯合制话剧《牛天赐》,这些都是近来年市场的代表剧目。仅是2021年,Mailive就参与出品了《人间失格》《伪装者》《深渊》《白夜行》《横财满屋》等10余部剧目,且几乎每一部都是精品。
过去多年的投资出品经历,使得Mailive在戏剧的市场评估、用户调研、数字宣发、规模选择上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在文娱行业,经验是最为宝贵的,因为它无法速成,只能一点一滴积累,当零碎的经验质变为成熟的方法论,那它便会成为为内容导航的灯塔。
2021年,当然有戏打造的《摇滚浮士德》开演半年便实现了盈利,这在行业内是极为罕见的,毕竟,回收资金周期长、需要多轮次演出才能实现回本才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摇滚浮士德》能成为范例,与Mailive、当然有戏体系化、精细化的商业运营息息相关,这一运营过程贯穿项目立项、制作、宣发的全过程。首先,当然有戏使用“制作人中心制”的制作理念,制作人对内容生产进行全流程把控,除了严选内容、打磨剧本、搭建创作团队之外,制作人还把控制作和运营的核心环节,包括成本提效、以及“如何更高效地将剧目推向市场”。
在李婧和《摇滚浮士德》的制作人黄芸看来,精细的生产过程管理,是这部音乐剧取得初步商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当然有戏精细化的成本数据支撑下,创作团队一开始便对《摇滚浮士德》的舞美、演员、服化道等多维度的成本和品质进行了把控,而在具体的执行环节,黄芸和制作团队秉承的则是“该花的钱一定不能少,不该花的钱一定不能乱花”的原则。
精细的制作过程管理,是盈利的第一要义,成功的市场推广带来的转化率,则是盈利的第二要义。
在《摇滚浮士德》的宣发环节,当然有戏基于大麦对戏剧用户的深度洞察,将这部音乐剧精准推送到了众多核心音乐剧爱好者的视野中,与此同时,Mailive和当然有戏也在常规宣发之外,为《摇滚浮士德》找到了更新颖的宣传路线。
比如参考电影行业的物料释放模式,先后放出了“人心经不起试探”、“你准备好接受下一次考验了吗?”等主题宣传片,通过这些主题明确的宣传片,将《摇滚浮士德》的视觉盛宴、精彩之处、核心表达等传递给了观众。
当然有戏确实是一个新秀厂牌,但回顾其2021年的发展便能看出,这一新厂牌其实很“老道”,它有着清晰的内容目标和人才孵化规划,也有着Mailive成熟的商业方法论支撑,这些都将是未来当然有戏在戏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1年即将结束,当然有戏新一年的征程也将拉开序幕。燃音乐剧与商业话剧取得初步成功后,2022年当然有戏的沉浸式内容也将进入运营阶段。“我们希望在商业戏剧面临时代变化、在观众喜好更迭的当下,用沉浸式内容突破第四面墙,突破传统剧场的观演空间,带给观众更多新鲜、惊喜的戏剧体验。”李婧道。
虽然,对已经初露锋芒的当然有戏来说,未来仍需在市场的锤炼中继续“修行”,但对整个戏剧行业来说,当然有戏带来的增量与价值,已经在沉淀之中。
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原创文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镜像娱乐。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