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港股|中国证券报
更短更准 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炉
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连续第五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 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2月27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法加强对资本和平台企业监管,持续做好头部网络金融平台整改工作。推动出台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办法。
“风光”无限 新能源注入新动能
2021年,新能源行业不仅为能源发展增添“新底色”,而且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经济绿色转型的新动能。展望2022年,“风光”这边更好,风电、光伏行业需求有望继续推动整个新能源行业提质增效。
年末大宗交易增多 机构抢筹藏玄机
临近年末,大宗交易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11月以来有超过8000笔大宗交易成交,且多为折价交易。材料化工、有色金属、电气设备、软件与服务、医药等行业股票被机构买入较多。业内人士认为,机构专用席位频繁现身买方的大宗交易,或意味着机构正在“抢筹”。若同时具备“大额”“溢价”等条件,则可能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看好相关行业或公司的投资价值。
上海证券报
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改善 下游行业成本压力缓解
随着保供稳价、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11月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有所改善,上游部分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下游行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以视频形式召开2022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强调,2022年,外汇管理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外汇储备规模稳定,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助力宏观经济稳定,着力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金面年末效应起微澜 央行加量操作维稳市场
为应对可能存在的年末流动性波动,央行已在公开市场开始加量操作逆回购,12月27日实现净投放400亿元,呵护意味浓厚。业内人士表示,跨年资金面紧张可能与商业银行面临年终结算、跨年资金调仓和结构性重配等因素有关。央行维稳之心不变,会进行短期加量操作,叠加年末的财政投放,跨年资金面会大概率保持稳定。
并购重组“降火” 套利狂欢终结
年初至今,共有156家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年内实施完成的重整仅有95单,约为2015年、2016年并购重组火热时期的单季度数量。2021年市场披露的“百亿级”重组预案共有9单,至今仅有1单完成资产过户。另有两单交易金额超过百亿元的交易在今年完成(启动时间为2020年)。回眸2020年,共有22单“百亿级”重组完成。注册制改革如火如荼,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合规、专注、稳健的重要性被市场和企业感知,并购重组开始回归初心之路。
证券时报
央行部署明年八大工作 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于12月27日上午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2年工作。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要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警钟连响!出借股票账户违法 罚你没商量
证券时报本月稍早前曾报道,上海证监局对个人出借股票账户的行为开具罚单,账户主人被罚5万元,此举也被认为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针对个人出借股票账户行为的首例行政罚单。近日,山东证监局也开出了类似罚单,表明监管部门针对个人出借股票账户行为的处罚已趋常态化。
证券日报
多点发力 外贸外资实现量稳质优效高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是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以下简称《分工意见》)敲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2021年即将结束,这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何?
北交所部署2021年年报披露工作 新增年报摘要披露要求
12月27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编制和报送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事项作出安排部署,并同步发布了北交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摘要等相关模板,便利市场主体操作。
2021年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控股券商增至9家 21家外资背景券商排队“候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目前,证券、基金、期货三大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外资全资控股模式也顺利落地。2021年,我国证券业迎来机遇与挑战。数据显示,年内外资控股券商数量已增至9家,其中包括首家外资独资券商——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此外,还有21家外资背景证券公司正在排队申请设立。
年内新基金成立1847只创历史新高 近三万亿元资金流入基金发行市场
今年以来,基金净值曾遭遇重挫,公募基金行业随之迎来巨大考验。在“大考”面前,公募基金行业迎难而上,资产管理总规模登上25万亿元新台阶。
二、宏观经济:
1、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0.1亿元,同比增长38.0%,两年平均增长18.9%。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638.1亿元,同比增长65.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618.9亿元,增长4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645.0亿元,增长24.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984.3亿元,增长27.9%。
2、财政部:1-11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67.3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4.14万亿元,同比增长40.2%。11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3%,与上年持平。
3、能源局:1-11月,我国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0355.7亿千瓦时,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同比增长32.97%,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达到13.8%,同比增长2.14个百分点。全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分别达到5866.7亿、3009亿、148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40.8%、24.3%、23.4%。
4、能源局:12月以来,全国煤炭日均产量较9月增加了200万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较9月末增加9000万吨,超去年最高水平。预计2021年全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2060亿方左右,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方。
5、隔夜shibor报1.7370%,下跌6.20个基点;7天shibor报2.3120%,上涨36.9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5000%,与上期持平。
6、两市融资余额:截至12月27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079.3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1.94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8105.2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80亿元;两市合计17184.5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4.74亿元。
三、行业动态:
1、国家管网:4.82万公里天然气管道日输气量突破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供气量60%,超过上一供暖季最高值7.66亿立方米,刷新我国主干天然气管网供气新纪录。
2、截至12月27日,年内公募市场新成立1847只基金产品,较去年增加466只,创下历史新高;合计募集规模高达2.95万亿元,较去年募集总规模仅差1727亿元。
3、 中汽协:1-11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共销售2019.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0%。1-11月,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汽、一汽、东风和北汽销量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均呈增长,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增速更快。
4、艾瑞咨询:2020年我国电竞整体市场规模达1474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长主要来自移动电竞游戏市场和电竞生态市场的快速扩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户在线娱乐时长增加,带动2020年移动电竞游戏市场增速达36.8%,电竞生态市场增速达45.2%。
5、据统计,截至12月27日,年内共有117只可转债发行,同比减少46%;可转债发行规模达2820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5只银行可转债规模达1100亿元,占总规模的39.36%;分别为兴业转债500亿元、南银转债200亿元、上银转债200亿元、杭银转债150亿元、苏行转债50亿元。
四、公司新闻:
1、中国移动(00941)发布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股份发行结果公告,网上网下认购缴款工作与2021年12月24日结束。其中,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为4.23亿股、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金额为243.63亿元、网上投资者未缴款认购数量为1291.03万股、网上投资者未缴款认购金额7.43亿元,每股发行价格57.58元。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为1.14亿股、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金额为65.81亿元、网下投资者未缴款认购数量为22.06万股、网下投资者未缴款认购金额为1270.49万元。此外,网上、网下投资者未缴款认购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包销,联席主承销商包销股份的数量约为1313.1万股,包销金额为7.56亿元,占绿鞋全额行使后发行规模的比例为1.35%。
2、远大医药(00512)公布,集团与德国ITM Isotope Technologies Munich SE(ITM公司)达成产品战略合作。据此,集团将按照产品审批进度和销售情况,支付不超过5.2亿欧元的授权签约费及里程碑款项以获得ITM公司开发的包括:(1)用于诊断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TOCscan(68Ga-Edotreotide);(2)用于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ITM-11(n.c.a.177Lu-Edotreotide);及(3)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ITM-41(n.c.a.177LuZoledronate)在内的3款全球创新型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3、沛嘉医疗-B(09996)公布,沛嘉的High Life经房间隔二尖瓣置换(“TSMVR”)系统科研临床试验已于中国招募首名患者。2021年12月22日,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陈茂教授及其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植入。公司的外部顾问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心脏病介入专家Nicolo Piazza医生通过远程视频在线指导手术过程。这是亚洲完成的首例TSMVR系统植入。该系统基于HighLife SAS开发及转让的技术,并由公司于中国制造。采用独特的“Valve-in-Ring”理念,使该系统能够自同轴和自适应。适用二尖瓣解剖结构的双元件设计可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该系统设计可降低瓣周漏风险并有效减小输送器尺寸。2020年12月18日,公司与法国医疗器械公司HighLife SAS订立许可协议,据此,HighLife SAS已就大中华地区的若干专有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产品向公司授出独家许可。技术转让已于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并已建立中国本土制造设施。是次首次成功植入案例标志着公司在中国TMVR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4、海信家电(00921)公布,内容有关与江森日立订立的(其中包括)买卖电器产品、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模具,以及由集团提供或向集团提供数类服务的现有业务合作协议。根据2021年1月22日至11月30日期间,集团采购电器产品和向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所发生的历史交易金额;及集团于2021年及2022年採购电器产品及向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预计交易金额将随着集团与江森日立集团进一步合作而增长,董事会预期在现有业务合作协议下,集团采购电器产品及向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原有年度上限可能不足以满足集团的业务需要。2021年12月27日,公司与江森日立订立业务合作协议,以终止及替代现有业务合作协议,并就集团采购电器产品及向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修订年度上限作出规定。据悉,自业务合作协议日期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的期间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根据业务合作协议拟进行的有关集团向江森日立集团采购电器产品的交易分别受年度上限人民币1000万元及人民币1亿元所规限;拟进行的江森日立向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交易分别受年度上限人民币2675万元及人民币3600万元所规限。
五、研报精点:
1、招商证券(香港)发研报指,据国家电网新能源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1年公布的中央补贴目录共23批,包括合共约21,000个总设计装机容量约为96吉瓦的项目(2020年为87吉瓦)。光伏/风电/生物质项目分别占52.9吉瓦/37.7吉瓦/5.7吉瓦(即2021年公布项目总装机容量的54%/39%/7%)。随着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实现了平价上网吉瓦,2021年后政府对新生物质项目的整体补贴将逐渐减少,这将有助于缓解更多新增项目向整体补贴目录增加的压力,该行认为这将加快现有项目的补贴回款过程。有助改善垃圾发电经营商的现金流。该行认为,2022年将是他们整体现金流改善的拐点,因为资本支出水平将下降,大批项目将在2021年底完成建设。该行预计总体政策将继续支持产业发展,但更多的是财政方面的支持,如工信部上月发布的通知,重申加大对绿色产业包括环保产业的财政支持。继光大环境(257HK)的子公司中国光大绿色环保(1257HK)今年4月发行了5.89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支持票据后,光大环境这月又收到另一有效期为两年的接受注册通知书,批准发行一批2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支持票据。该行预计,这一趋势可能会被其他运营商所效仿,将是他们加速回收现金流的另一种方式。该行维持环保行业推荐评级,建议投资者继续持有拥有高质量项目的垃圾发电运营商。行业首选:粤丰环保(1381HK),股价对应21财年/22财年7.7倍/7.3倍市盈率,股息率为2.8%。目标价5.7港元,评级买入。
2、大和发研报指,该行预计富智康集团今年最糟时刻已过。根据大和调研结果,公司已经从谷歌获得订单,且于印度市场需求及小米订单表现均较为强劲,而这将有助于公司2022年盈利稳步复苏。该行预计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实现盈利。大和将2022-23财年盈利预测下调10-18%,主要基于智能手机需求疲软令该行对公司收入预测较为谨慎。不过,大和预计其印度子公司上市计划将释放价值,该行将其目标价由1.15港元上调至1.5港元,并将评级由“持有”上调至“跑赢大市”。
3、招商证券(香港)发研报指,12月22日,京东公告刘炽平(MartinLau;腾讯总裁)已退出京东董事会。与此同时,腾讯计划将所持的约4.6亿股京东A类普通股以特别股息(约1,277亿港元)的方式派发给腾讯股东。作为京东最大的股东,腾讯目前持有京东17.0%的流通股(刘强东持有14%左右)。分红后腾讯持股比例将下降至2.3%。两家公司将维持互惠的商业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也将持续。该行预计京东股价将于短期内承压,因为投资人可能会对腾讯在减少对京东持股后,对其扶持变少存有顾虑。但是,该行认为这样的观点太过悲观,因为:1)两家公司将继续维持互惠的商业关系,京东一直以来都对腾讯支付营销费用和支付手续费;2)根据双方达成的商业合作协议,京东能从腾讯旗下微信和QQ中的主要流量入口获得流量扶持。尽管如此,鉴于京东稳固的消费者心智份额,其大多数流量都来自于主APP和微信小程序。这些渠道即使在双方商业合作协议终止后也不会受到影响。此外,京东管理层表示在21年四季度业绩发布后(大概率在22年三月),公司将行使股票回购,并可能会将回购计划的额度上调(目前为10亿美元)。在短期内,该行认为这次的特别股息对腾讯的影响偏正面。这些京东股票如果转换成现金约为1,277亿港元,等同于3.0%左右的现金股息率.在长期内,该行预计市场将会对腾讯“流量+投资”的商业模式有所顾虑,因为:1)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对加强反垄断审查和防止“掐尖式并购”的评论;以及2)对京东的剥离可能会引发负面的市场联想。例如腾讯是否能继续通过流量来孵化初创企业,以及腾讯是否会退出旗下主要投资公司(如美团(3690HK;买入;目标价322港元)和拼多多(PDDUS;未评级)。而根据腾讯的解释,本次对京东的减持主要源于京东已拥有自主融资的能力。此外,腾讯宣称将不会减持更多的京东股份。该行维持对京东的买入评级和108美元的目标价不变。该行也维持对腾讯的买入评级和680港元的目标价不变。但是,鉴于腾讯广告业务短期内将面临监管和宏观上的逆风,相比之下该行更加看好网易和京东。目前,京东和腾讯22财年的估值倍数分别为0.7倍的市销率和24倍的市盈率。
六、昨日沪深港:
沪深股市:周一,截止收盘,沪指跌0.06%,深成指涨0.04%,创业板指跌0.10%。
港股:上周五,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涨0.13%报23223点,国企指数跌0.03%报8201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34%报5619点。
七、新股IPO:
1、据港交所12月27日披露,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递表港交所。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据悉,寒锐钴业A股(300618)于2017年3月6日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钴粉生产商,业务涵盖了矿石收购、粗加工、冶炼提纯、钴粉及钴化合物生产在内的完整产业流程。财务方面,其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首三季主营收入32.04亿元,同比升93.88%;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升199.97%。单计第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11.24亿元,同比升82.26%,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升30.37%。
八、隔夜外盘
美国股市:周一,截至收盘,道指涨351.82点,涨幅为0.98%,报36302.38点;纳指涨217.89点,涨幅为1.39%,报15871.26点;标普500指数涨65.40点,涨幅为1.38%,报4791.19点。
欧洲股市:周一,截至收盘,英国富时100跌1.24点或0.02%,报7372点;德国DAX30涨79.94点或1.39%,报15835点;法国CAC40涨53.81点或0.76%,报7140点。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凤凰网港股立场,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