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FY22Q2营收113.57亿美元同比持平,大中华区同减24%
耐克FY22Q2(2021/9/1-11/30)营收113.57亿美元(约合724.51亿人民币),剔除汇率影响同比基本持平,主要系受供应链影响所致;净利润13.37亿美元(约合85.29亿人民币)同增7%。
分品牌看,NIKE品牌收入108.16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剔除汇率影响,下同);匡威收入5.57亿美元同增16%。
分产品看,NIKE品牌鞋类收入67.80亿美元同减1%;服饰类收入36.48亿美元同增1%;装备类收入3.82亿美元同增9%。
分地区看,NIKE品牌大中华区收入18.44亿美元同减24%,减少最多,主要系疫情影响工厂停摆导致存货不足所致。其中鞋类收入12.35亿美元同减25%;服饰类5.64亿美元同减21%;装备类0.45亿美元同减15%。
北美地区收入44.77亿美元同增12%,其中黑五当周收入同增近40%;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下同)收入31.42亿美元同增6%;APLA(亚太及拉丁美洲地区,下同)收入13.47亿美元同减6%。
分渠道看,NIKE直营渠道同增8%,其中北美直营同增30%,包含了黑五购物周的收入,整体增长原因之一是直营实体店铺稳定的常态化发展,FY22Q2NIKE直营实体店数量同增4%,店内流量与转化率都有明显提升;批发渠道同减6%。NIKE品牌电商渠道同增11%,占比25%,同比增长3pct,其中北美与APLA地区为双位数快速增长,部分抵消了大中华区的减少。
聚焦大中华区各渠道看,NIKE直营同减21%,其中电商与实体零售都有减少;批发渠道同减27%。大中华区NIKE电商同减27%,部分受SNKRSApp上产品发布延后影响;双十一期间表现良好,会员数量新增1300万名,客单价有所增长,期间天猫平台销售额为运动类品牌第一。
FY22Q2毛利率45.9%同增2.8pct,大中华区营销费用同增超40%
公司FY22Q2毛利率45.9%同增2.8pct,主要由于NIKE直营渠道降价减少,全价销售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增长,部分抵消了物流成本上涨的影响。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33.1%,同比增长4pct。营销费用率为9.0%,同比增长2.5pct,主要系品牌活动支出常态化与持续投入数字化营销所致;其中大中华区营销费用同增超过40%,公司延长JoyofSport品牌营销活动,利用本地网红、运动员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热度;乔丹品牌宣布签约中国篮球运动员杨舒予,是公司在亚洲区域签约的第一位女性运动员。
运营费用率为24.1%,同比增长1.6pct,主要系战略性科技投入和薪资相关支出增长所致。
FY22Q2公司全球EBIT15.56亿美元同增2%
NIKE品牌EBIT19.27亿美元同减11%,其中大中华区EBIT5.69亿美元同减36%,减少最多,北美地区12.35亿美元,同增21%;匡威品牌EBIT1.32亿美元,同增52%。
公司整体存货同增7%,但大中华区存货供应不足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公司FY22Q2库存为65.06亿美元,同比增长7%。库存方面,大中华区及APLA受疫情期间工厂关闭影响较多,存货供应不足;北美地区及EMEA地区由于在途存货于Q2抵达,供应有所恢复。
维持FY22全年收入中单位数增长预期
公司预计FY22Q3收入为低单位数增长,主要系越南疫情对产能的持续影响所致。此前,越南工厂关闭共导致公司损失约1.3亿件产量,其中包括工厂关闭三个月及几个月恢复爬坡期间的产能损失。截至12月21日公司所有越南工厂都已投入运营,员工出勤率有所提升,现每周鞋类和服装类产能已恢复至关闭前的80%,产量有待全面恢复。
就本期耐克财务表现我们认为:
一方面,虽部分程度上拖累中国运动市场整体表现,但国牌机遇也将持续放大;新疆棉叠加越南疫情将给国牌带来重要发展窗口期,加大品牌产品渠道外露,提升生意规模。
另一方面,品牌适当分散产能布局,抵抗单一地区疫情等风险,提升整体生产稳定性,或为中长期趋势;国内供应链借此机会切入大牌供应链,展现自身制造优势并提升份额成为可能。
建议关注:(品牌)李宁、安踏体育、特步国际、波司登等;(供应链)伟星股份、申洲国际、华利集团、盛泰集团、维珍妮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