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4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在线上举办。
12月21日下午,分论坛之一“2021中国企业低碳发展论坛”正式召开,该分论坛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作为支持单位,以“碳中和新局现实与路径”为主题,汇聚产学研各方智慧,探寻产业绿色转型路径。
在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产业的转型及机遇》的主旨演讲。刘文强认为,基于制造业大国的国情,立足工业在碳减排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于尽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双碳”目标统筹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内。
碳达峰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
刘文强坦言,“双碳”目标给中国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首先,从工业能源消费增长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在30亿吨标准煤左右,大致占到整个国家的2/3,因此,我国工业的重化工特征非常明显。
其次,从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情况来看,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的经济产出总量占工业的比重不高,大约在1/3,但是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占整个工业的70%。“这个比重非常高,所以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再次,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们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给‘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从主要发达国家的碳达峰数据来看,这些国家一般人均GDP都在4万~5万美元,城市化水平超过80%,“这两个指标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刘文强说。同时这些国家的碳达峰时间都在10年~20年,我们现在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特殊情况。
刘文强表示,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碳排放达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碳排放在经济发展初期会快速增长,到达一定水平后会形成一个峰值和平台期,之后开始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而降低,当排放总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能够实现近零排放。
当前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从注重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经济发展的这种变化同国际发展经验基本吻合。“中国的特殊在于快速工业化过程与碳达峰之间的矛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整个产业和技术创新将带来深刻影响。”刘文强说。
中国工业碳达峰分三阶段
谈及“双碳”目标下中国产业低碳转型的总体路径,刘文强表示,“双碳”目标的实现,要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碳汇等方面着手。
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我国提出,非化石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占比2060年预测要达到80%,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
长期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我国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占整个工业的一半以上,因此,“产业结构调整,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的降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刘文强说,另外,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或者能源排放强度要不断降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从碳汇角度来看,国家对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也提出了相关要求。“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碳封存、碳储存技术的发展。”刘文强说,现在商业化的碳储存、碳捕集技术还不算成熟,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探索。
刘文强介绍,中国工业的碳达峰路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20到2025年,部分行业(水泥、钢铁)开始依次达峰,工作重点是要控制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第二个阶段是2025年到2030年,工业要总体实现达峰,工作重点是推进总体达峰,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第三阶段是从2030年到2060年,要开启工业的脱碳进程,工作重点是全面建设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
“中国产业低碳转型总的要求是要基于我们制造业大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国工业在碳减排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是当前工业能耗占比达70%的现实。”刘文强说,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于尽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双碳”目标统筹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内。
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