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读|工信部明年六大工作重点出炉:工业稳增长列为首要任务,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新兴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12月20日晚,据工信部官微“工信微报”介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就明年工作部署六大重点任务,其中,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着力提振工业经济,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消费。

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筑牢经济“压舱石”。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室主任屈贤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制造业比较正在经历过早过快下降,因此要保持制造业和生产业的合理比重。在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制造业也在稳定就业,提振国民需求,提供技术装备等方面为服务业发展作出了巨大支撑。中国越来越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的根本性作用以及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主导作用,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深入强调将制造业作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2.2%,规上中小企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1.5%和30.4%,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7.4%,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此前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指出,今年我国制造业占比略有回升,呈现出积极的势头,但一定程度上也和服务业尚未完全恢复发展有关,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仍然是任重道远。

图: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现场

围绕2022年的工作,会议要求抓好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着力提振工业经济,稳定经济大盘

会议提出,着力提振工业经济,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落实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抓好“十四五”规划宣贯实施,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平稳接续。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有效畅通工业经济循环。深化产融合作,着力提振制造业投资。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消费。做好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

解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3%,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保障社会正常运转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同时,刘文强指出,要看到受短期性、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影响,三季度以来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居民消费和投资恢复滞后,大宗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能源要素约束趋紧,疫情导致产业链循环多环节受阻,芯片短缺对汽车等行业生产造成较大制约,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市场预期趋弱。

刘文强认为,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大起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稳定。及时强调稳定工业增长并出台相关政策,将有助于积极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工业增长预期。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明年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领域,要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

创新突破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

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创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中心,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解读: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室主任屈贤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朝着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出发,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等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应用。

纾困中小企业,锚定“专精特新”

会议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统筹落实系列惠企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困难问题。加大对恶意拖欠账款问题的治理。健全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推进制造业质量管理升级行动,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

解读:我国1.2亿户市场主体中,有3000多万中小企业、8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六保”任务中“保市场主体”的关键是保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今年以来,受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订单不足、回款难、用工难、疫情散发、物流和供应链不畅等严重影响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同时,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打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2”长短政策“组合拳”。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特别是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针对短期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岩琴此前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重在落实落细现有助企惠企政策,将加快研究部分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推动各地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化政策措施。

长期来看,《“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将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0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创新生态不断完善。

强化信息通信服务应用

会议提出,强化应用导向,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稳妥有序开展5G和千兆光网建设,到2022年底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加大IPv6应用创新和推广,加快5G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纵深推进APP专项整治,健全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利用水平。

解读: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我国5G基站达到129.1万个,终端连接数超过4.7亿个,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已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城市,还有95%以上的县城城区和35%的乡镇镇区。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2亿户家庭的能力,5G和千兆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数均实现全球领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牟春波此前表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同步、全球化布局不完善等问题,与产业数字化和社会治理数字化需要之间,尚存在差距。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 “十四五”期间,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得到加速集成创新与突破。其中,力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标杆。

纵深拓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完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突破一批智能部件和装备,拓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解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指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愈发强烈,利用平台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企业内生需求。同时,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加剧,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充分发挥数据汇聚和资源配置功能,助力我国“双循环”战略。

在此背景下,工信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产业链协作和供应链预警公共服务平台,地方政府相继依托区域平台开展“链长制”产业链规划,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企业供应链弹性、韧性,保障我国关键产业链自主可控。

余晓晖表示,随着《“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进,未来将加快平台应用落地,持续推进设备上云、软件云化工作,夯实平台应用发展基础。加快平台在垂直行业落地推广,孵化一批与行业深度契合、可复制可推广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支持平台以园区为载体,打造具有区域共性、区域特色的创新应用,推动产业集群内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平台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加快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融合,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释放平台数据衍生价值。

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

会议提出,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示范应用。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计划。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做好岁末年初工作,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从严从细抓好民爆等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做好无线电、应急通信和网络安全保障。

解读: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孝洋此前表示,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性质和工艺特点,决定了其高能耗属性,但这些行业对于健全产业体系、稳定市场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搞‘碳冲锋’,有的搞‘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还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防止把任务简单的层层分解。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积极助力全社会碳达峰。其中包括,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展试点示范,持续推动风电机组稳步发展,攻克核心元器件,助力能源生产领域碳达峰;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推动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助力交通领域碳达峰;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开展绿色建材试点城市创建和绿色建材下乡行动,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