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专家下沉县域助力高州高水平医院建设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王际娣

导读:我国县域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山区“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缺管理”的“四缺”问题突出。高州市人民医院从“大病不出县”的“高州医改样本”迈向重点建设“高水平医院”新目标,充分发挥班子有作为的头雁作用,将公益性贯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建设全过程,积极创新引进专科人才。国字号专家史伟教授的入职,“刷新”了业界的“刻板印象”之余,展示了“高精尖缺”学科人才下沉县域,领航专科能力建设这一路径的大有可为。

今年,高州市人民医院荣登全国县级医院100强榜首,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这是全省一盘棋的“卫生强省”战略下高水平医院首次布局县域。如果说高州提前4年完成“大病不出县”医改目标实现了群众看病不折腾的愿景,那么高水平医院首次布局县域则意味着医院要进一步承担起提供高水平健康保障的使命。高端人才作为破除县域医疗水平难提高这一壁垒的关键,如何精准引进,通过打造更好的学科发展生态,构筑富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

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茂生为史伟教授颁发入职聘书。

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重点建设“高水平医院”的关键时刻,医院通过退休“洄流”下沉县域引进高端医学人才的探索得以实现、得到认可,拓宽了该院建强县域优质医疗为山区群众提供高水平健康保障贡献力量的路径,也让和高州市人民医院一样的县域医院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同时,在当地政府简政放权管理政策的给力加持,医改示范县的发展目标也比展望的更为清晰。

现今受聘为高州市人民医院肾病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的史伟教授表示,把高端医疗技术带到基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通过专家下沉在基层建队伍、提水平,重点为基层打造一支堪比省城的“不走的高水平临床人才队伍”,才能长期惠及整个高州及周边县域的患者,希望更多专家下沉基层,提升县域医疗水平,改变基层病人重病大病难求医的现状,共同致力为县域群众提供更公平可及的、高水平的健康保障。

“你说应该给什么治疗?都有哪些方案?这些方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要这样选?”这一连串的发问是高州市人民医院肾病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史伟在查房过程中对随行科室医生的拷问,边查、边诊、边教是史伟提升该科室医生诊疗水平的方法之一。这也是高州医院积极吸引人才,打造高水平医疗团队,按照我国医改“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现状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史伟原是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肾脏病学会全国常委,广东省血液净化学会主任委员,退休后本可以去到待遇更高、生活条件更好的深圳等大城市继续发挥余热,但他却选择了高州市人民医院。

实力担当国字号专家下沉县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县域医疗机构逐渐承接起大量农村人口的接诊任务。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县域,医疗水平应该如何提高?该提高到何种程度才能实现90%的病人看病不出县?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近年来,高州医院先试先行,将我国医改目标设定为当前工作重点。

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茂生介绍,“医疗最大的公益是让病人就近治好病还不折腾。”为切实满足群众就近获取优质医疗资源的需要,该院不断夯实医疗技术水平,打造医疗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人才从省城或沿海大城市、著名院校纷纷倒流而来。在重点建设高水平医院的现阶段,为破解县域医疗“四缺”,医院党委再次创新引进专家级医生的思路。顶尖专家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他们不仅经验丰富,同时也具备很强的战斗力,他们愿意到基层来培养医疗队伍,那就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好事。史伟便是在退休年龄,了解高州医院情况后,在今年2月份辞职,3月1日入职高州市人民医院。

这是一个敢为人先“溯流而上”到基层的不普通的选择。《小康》记者问道为何选择投身基层时,史伟道出从广州转战高州的初衷:“我一个人能够惠及的病人是少数的,也是不能长期持续的。但是下沉在基层建队伍、提水平,重点为基层打造一支堪比省城的‘不走的高水平临床人才队伍’,就可以长期惠及整个高州及周边县域的肾脏病患者,这是最有意义的。”

退休年龄再次“披褂上阵”,只是“阵地”从环境优越的省城转到了近四百公里外的山区县高州。山区县级三甲医院、建设省高水平医院的高州市人民医院,迫切需要这样的骨干专家、集大成者,托举学科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强“大病不出县”的能力保障,系统造福高州县域一百多万群众和周边地区百姓的健康。史伟选择高州医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实力与平台让这份意义更能凸显,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硬件配置上,“同台竞技”之下,高州市人民医院综合服务水平“领跑”大部分地市级医院,甚至堪比内地一些省城医院水平。记者了解到,该院重点推进高水平医院“1+6+6+1”建设,其中肾病中心是六大中心之一,为目前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血液透析中心。立足高州市人民医院病源优势,依托对疑难杂症的产学研结合,史伟的入职,切实增强了攻坚临床疑难问题、做强专科的核心力量。

人才外引、内生锻造高水平医疗队伍

高州医院之所以有如此实力,跟医院致力于营造高端人才外引内生的“强磁场”有关。史伟作为国家级专家,他深知培养一个人才的不易。他告诉记者,一个医学院学生毕业后,要成为主任医师最少要15年,如果是读研究生做科研学术研究方向的,职称之路哪怕非常顺利,到主任医师至少需要18年。

医生这个职业,需要不断积累、进步,真正做到学到老活到老。在高州医院就职的半年多的时间里,史伟总结发现,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有的配置高州医院基本齐全,如果把医生的临床水平提上来,在县级医院现有的设备和辅助科室,几乎有95%的病是可以在县级医院完成治疗的,影响县域医疗水平的关键在“人”。抛开科研不讲,临床医疗的水平是可以提高到很高水平的。”史伟说。

高州医院不仅加强人才内部培养,同时还实施高端人才“外引”,仅去年在该院就招录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27人,如今这个山区县医院形成在职博士20人、硕士128人、高级职称442人的医疗人才高地。

“高水平医院”风劲扬帆

随着专业技术的提升,高州市人民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做强技术,办“大病不出县”的平价三甲医院,该医院每年吸引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病人前来就医,医院年门诊量从2013年的93.7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30万人次,增长38.7%;医院年住院量从2013年的8.2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1万人次,增长34%。2020年出院病人当中41%来自高州市外,复杂疑难病例(CD型病例)占出院量77%,高难度大手术(Ⅲ、Ⅳ级手术)占手术总量52.1%。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强力拉动下,高州从2016年以来连续5年县域内住院率达到95%,提前4年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国家医改目标。

近日,《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0~2021)发布,作为广东省“大病不出县”的“高州医改样本”,高州市人民医院荣登全国县级医院100强榜首,也是全国10强中唯一来自广东的医院。在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0年广东省DRG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分析报告》中,高州市人民医院再次备受关注,其DRG能力指数在全省131家三级综合医院排名第18,是进入全省前20名的唯一县域医院,也是粤西地区进入全省前20名的仅有两家医院之一。在医疗服务效率上,高州更是位居全省排名第6,高性价比的优势凸显,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医院获评三甲医院,荣获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医院等荣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8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予激励支持的全国21个地方名单,高州市为广东省唯一上榜。

县域基层作为“健康中国”的主战场,基层是最贴近老百姓(603883)、最需要医疗人才的地方,影响县域医疗水平的关键就在“人”,国务院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更是把人才技术放到更高的位置。响应国家的号召,史伟到了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最需要的县域去,这是人才层面的医疗优质资源下沉,满足了县域重大疾病临床需求的导向。“但是县域医疗水平的提升,只有我一个人是不够的,要有很多很多的教授都想到基层去才行,希望越来越多专家能在基层待几年,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医疗队伍。”史伟说。同时也希望国家有相应的制度,将部分可调配的医疗资源特别是专家资源倾斜到县域,让群众就近治好病不再折腾。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2月中旬刊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