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卞桥镇坚持用改革思维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聚焦聚力产业项目怎么建、产业收益怎么分、产业资产怎么管等现实瓶颈,探索实施“3+1234”产业发展新模式,逐步构建起以滩汪湖高效农业示范园为中心的高效果蔬种植集群,走出了一条辐射鲁南苏北、对接长三角的特色果蔬产业振兴新路子。
聚合三大优势打造一处高效农业示范园
一个基地“聚”产业。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出台《卞桥镇关于推进滩汪湖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全部37个行政村土地资源,依托滩汪湖传统大棚果蔬产业基础和“飞地”建棚模式,采取异地置换、等比例确权方式,五年时间流转盘活集体、村民闲置土地3000余亩,系统整合3600余万“分散式”扶贫、涉农资金,以尹家村、时家村等4大核心区为重点建成各类果蔬大棚700余个,按照统一培训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喷药施肥、统一品牌标准、统一采摘销售、统一汇总结算“七统一”标准完成了168户分散大棚种植户的系统性整合,形成了以西葫芦为主导,西红柿、芸豆、黄瓜、草莓等10余个品类的全季节高效果蔬产业基地。
一支队伍“强”产业。建立卞桥镇果蔬种植全链条人才储备库,以合作社为主体,跨区域引进涉农、涉电子商务、涉市场营销人才27名,落实人才技术要素入股和产品增效激励机制;开设滩汪湖果蔬种植培训学校,采取“农业专家+种植大户”联合授课方式,每月分领域、分批次组织开展应季果蔬技术培训和现场授课,逐步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引进中科院蒋高明团队“六不用”生态种植技术和前沿育苗成果,搭建“5G+智慧大棚”“果蔬医院”服务群、“创客农业”体验中心、“益农社+”等全周期管理服务平台,2021年,滩汪湖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成功创建第三批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个机构“管”产业。整合全镇11家涉农龙头企业和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资源,跨支部成立滩汪湖联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引领、市场化管理、独立化运作”方式,推进属地村集体同合作社职能互补、交叉任职,有效确保全产业链资产管理安全性和运营管理独立性;合作社统筹做好社员产业资产管理、大棚设施维护、种植技术指导、农资产品集采及产品统购统销“一条龙”服务,并以农产品同期市场价为基准,采取“多卖多交、少卖少交,高卖高交、低卖不交”原则,按照0.04-0.1元/公斤标准向合作社社员收取管理服务费,实现了合作社同村集体、种植户的利益联结。
拓宽两条路径实现强村兴业富农三大目标
打造一个交易中心,构建生鲜线下直供体系。投资160万元打造了滩汪湖果蔬交易服务中心,以每年16万元价格外包给滩汪湖联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营,开辟果蔬配送物流线路7条,通过“一社统筹、百棚联动”机制,构建起高品质农产品供应、高效率农产品批发和高水平城市生鲜配送体系,服务范围覆盖北京、上海、天津等多个城市。2020年,合作社“统管”的172个西葫芦种植大棚亩均增产1500公斤,累计增收77万元,全年实现生产果蔬4000万公斤,销售额近1.5亿元,带动168户种植户年人均收入8万元。
打造一个网上商城,构建生鲜线上配送网络。依托大厨进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搭建“1+36+X”(“网购团”商城+36家大年连锁超市+若干村级联配点)互联网生鲜配送平台,充分利用菜鸟驿站、顺丰冷运、京东云仓等现代物流平台企业,实现省内订单24小时、跨省订单48小时送达,2021年底,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9万户,累计销售额1900万元;系统构建“码上优选”果蔬配送和“网购团”校园食材采购两个线上直采配送平台,推进城镇社区、校园果蔬套餐直配和个性化定制服务,业务范围覆盖临沂、烟台、徐州等6个地市的130余个小区、中小学校。
落实四权分置构建权责统一监督管理体系
所有权归村集体,确保村村都有增收产业。鼓励村“两委”、党员种植户通过资金、土地要素、流转土地折股量化方式率先参股滩汪湖联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完成100万元现金股权配置,37个村完成“飞地”大棚资产确权和流转土地折股量化,并按照合作社总体收益的6%建立村集体收益基金,关联村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探索推进合作社内部转让、统一赎回等股权有偿退出机制,试点开展新增土地技术要素股权分配、量化股权合作社统一担保等权能模式,增强了村集体参股灵活性和种植户融资便捷度。
经营权归承包户,确保个体经营独立自主。所有政府统筹资金建设的172个大棚及配套资产,重点向区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涉农企业公开竞买,由镇政府同承租人签订周期租赁合同并进行司法公正;承包户可通过免费入社、参股分红或自产自销等方式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并按照大棚面积缴纳1万-6.5万元不等的年度承包费。
收益权归脱贫户,确保脱贫成果持续稳定。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出台《卞桥镇滩汪湖果蔬种植产业专项资产租赁收益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政府统筹资金建设的大棚、交易中心及配套设施租赁收益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阶段,30%用于村公益事业建设,70%用于项目带动的脱贫户稳定增收,并结合脱贫户家庭实际,落实差异化分配,全镇817户脱困户每年通过项目分红、大棚务工可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监管权归镇政府,确保项目运行平稳有效。所有扶贫、涉农资金形成的资产统一纳入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一村一台账”要求,建立产业资产和收益分配管理台账,由镇经管站安排专人对产业资产形式、数量、位置、经营方式、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登记并列入村集体财务账;建立产业监管和动态清退机制,以季度为周期对产业资产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巡查,对因租赁户主观因素出现的资源浪费、项目搁置等情况,在进行系统评估后及时启动清退和再竞买程序,确保项目收益的连续性、稳定性。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