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机制再被怼!近六成受访网友投“不信任”票,豆瓣真的管不住“水军”吗?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林海铭 实习生吴玉珊

  编 辑丨张楠

  图 源丨视觉中国(000681)

  “佛系”经营的豆瓣,最近半个月就上了13次热搜。

  12月13日,#央视曝光水军控评潜规则#话题迅速引爆网络,冲上热搜榜第3。据央视调查,近期有两部影视剧接连出现超前点评的荒诞现象。在某知名打分平台上,大量评分早于原定上线时间井喷,短评甚至呈现一星和五星两极分化的状态。

  尽管没有具体点名,但细心的网友发现,央视所指就是豆瓣。

  水军“刷分控评”乱象之下,如今的豆瓣评分还具备参考意义吗?网友持什么样的态度?作为平台方的豆瓣在处置“水军”上是否尽职?对此,21网调实验室作了系列调查。

  豆瓣评分还能信吗?近6成投票网友:NO!

  早在2015年,豆瓣评分就陷入过争议。

  彼时,豆瓣创始人、CEO阿北还发长文详细解释了评分的机制:“水军是有的,但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他打了个比方,“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

  他指出,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正是豆瓣评分的独立性和反水军机制,使其成为用户眼中具备参考价值的评分平台。

  然而,近年来豆瓣却陷入粉黑大战、 刷分控评的泥潭中。

  今年2月,有媒体起底了豆瓣评分背后的水军产业:一条短评15元,点赞、投票都可买到。此外,曾有记者随机将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发给一位“水军”,对方称这部片“8000元开7分,6500元开6.5分,7分以上没把握”。

  这次豆瓣被央视曝出遭水军刷分控评后,网友群情激奋。

  21网调实验室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投票网友表示不信任豆瓣评分,支持豆瓣评分仍具参考意义的投票网友占比不到两成。这无疑是给“公平权威”的豆瓣狠狠一记耳光。

  针对“控评门”,豆瓣深夜致歉称,平台有及时清理受争议的两部剧异常评分和短评。此外,豆瓣否认评分存在商业合作,强调“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并表示“会保护公众对其评分的信任”。

  然而,网友并不买账。一名网友表示“全篇看下来豆瓣有点避重就轻”,还有网友指出,“调查并不客观,模糊自己的责任和问题”。21网调实验室的调查也显示,豆瓣的回应并未得到网友的普遍认可。数据显示,近七成参与投票的网友对回应不满意。

  在21网调实验室发起的另一项调查中,虽然投票人数也不多,但反映出同样的倾向。有接近三成的投票网友表示,“及时清理非正常评分,豆瓣还值得信任”。而持相反意见的投票网友仍占多数,在他们眼里“豆瓣早已忘了初心”。

  豆瓣真的管不住“水军”吗?

  针对“水军控评”乱象,豆瓣此前表示“反水军反作弊”的措施在不断进化之中。豆瓣称,水军的群体行为特征很容易被算法发现,数据的异常波动很容易被识别和定位。

  既然豆瓣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何“控评刷分”现象仍屡禁不止?

  12月13日,人民日报评论称:水军控评渐成顽疾,误导蒙蔽观众,相关平台难辞其咎。应看到,水军背后有一条巨大利益链、产业链,尽管整顿治理存在技术、取证等多重难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治理水军,要重拳打七寸,斩断黑产链。

  针对豆瓣“控评门”,央视网也评论称,近年来,国家网信办出台了多项规定,对网络水军的刷帖控评行为有较为细化的规制,今年2月还启动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刷分控评”“编造负面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攻击竞争对手”等行为都在打击范围之列。好政策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看网站平台是否大力贯彻落实。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沈逸指出,“真有什么问题也是豆瓣不想管,而非不能管和不会管”。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平台方也有网络环境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水军泛滥的现象,说明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使得不良居心者有机可乘。而针对控评现象,监管方面也需要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治理机制以解决控评维权案件的诉讼难问题,提升司法机关的审判质效。“以控治控”,才能灭掉这场泛滥已久的“水灾”。

  中国电影(600977)文学学会副会长、知名编剧汪海林也曾多次抨击豆瓣评分机制,他认为,“对平台的处罚力度不够,对控评受益的艺人、经纪公司、公关公司的处罚力度不够或者说无处罚,导致今天的后果。”

  对消费者而言,豆瓣评分或许也该跌落神坛了。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认为,“对于一个作品的好坏,豆瓣评分并非是完美的,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对于院线的发行方、作品的生产方,应该要综合采信多个评分平台,才能对一个作品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此外,对影迷来说,“X分钟电影讲解”的功能也正取代豆瓣评分。

  以前决定看一部电影,因为担心踩雷,还会先上豆瓣看看评分和影评,但随着“X分钟电影讲解”流行,观众判断一部影视剧是否值得看的成本已大大降低。

  “快消时代”之下,花个几分钟大概了解电影的内容,有兴趣就看正片,不感兴趣则跳过。

  互联网从业者小徐告诉21网调实验室,自己对豆瓣水军已司空见惯。“在抖音上刷到5分钟看完电影的视频就看看,基本不上豆瓣。5分钟直接把剧情给你浓缩讲完,知道剧情后我就不会再去看了。看一部电影两个小时,多累啊。”小徐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X分钟电影讲解”类的短视频也逐渐被规范。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规定了21种禁止出现的内容类型,其中一条即为“未经授权不得剪辑影视剧”。

  处在舆论风暴中心的豆瓣还能否取得用户的信任?规范后的“X分钟电影讲解”,是否会塑造消费者新的观影习惯,从而瓜分“豆瓣评分”的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林曦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