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污染治理计划文件送审继续稳扎稳打治理农业污染

  【仪表网 仪表文件】导读;: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如今在农业方面更取得了不小成绩。截至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七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到480公斤。粮食、瓜果蔬菜、禽肉蛋等产量丰盈。然而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由于农业生产管理较为不够精细,化肥农药依赖度较高,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多个问题频发。
 
  就目前我国污染情况来说,农业面源污染是重要污染源头之一,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绿色生态建设重要一步。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其自身的分散性、不确定性、滞后性等特点促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难度大。
 
  1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会议中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送审稿)》(以下简称《攻坚计划》)。 《攻坚计划》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早在2015年,《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系列文件已然出台。各地按照计划要求,不断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58亿元,支持15万个村完成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75%和80%,其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取得了可喜成绩,绿色生产正在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
 
  从“十三五”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到“十四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安排部署,坚持把绿色发展摆上突出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今下一个阶段悄然而至,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仍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譬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偏低、精准治污的水平还不够、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难度较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等情况。
 
  对此,《攻坚计划》指出,各部门要在已取得成果基础上,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做好宣传解读和组织实施工作;要对内明确相关司局和单位责任分工,对外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联动,聚焦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形成工作合力;要压实地方责任,分解落实各地目标任务,用好监测、评估、执法、帮扶等手段,督促指导地方加大力度、加强投入,推动各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差别化治理路径,促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也要看到,监测手段是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和监管的基础,监测设备和技术为农业面源环江监测提供有力支撑。面对然幅员辽阔、作物种类及种植方式多样农业面情况,还需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网络,提质改造现有监测设施设备,通过加强结合点位监测与区域监测,布控重点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实现在线高频监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
 
  编者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将还应秉持持久、协同作战,从源头控制为主逐渐转向全过程监管。《攻坚计划》将布局今后的农村农业治污格局,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人民网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