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继续保持西部领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目标
从10.20%到15%已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在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大军、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合清表示,充分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有效实施,依赖高素质的劳动者、管理者、研发者和教育者。为此,《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目标。
实际上,“十三五”期间,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2020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20%,比2015年的4.74%提高了5.46个百分点,从2015年的全国第22位跃升到第12位,已整体超过创新型城市10%的基本标准。
“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科普供给侧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以书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评的良性循环。”王合清介绍,“书”,即编印公民科学素质系列丛书;“学”,即组织广大人民群众阅读公民科学素质系列丛书;“赛”,即以公民科学素质系列丛书为基础,每年举办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评”,即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年度调查和发布制度,每年调查、发布各区县公民科学素质指标。这一工作机制的形成,在全社会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为此,“十四五”末能够实现超过15%的目标,这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重要人才高地的必然要求。
重点人群
聚焦5类人群制定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据介绍,《实施方案》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类人群制定了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力求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
其中,对于青少年,重点在于培养科学兴趣,结合“双减”,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对于农民,重点在于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对于产业工人,重点在于支撑产业发展,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实现“制造强市”“质量强市”。
对于老年人,重点在于跨越“数字鸿沟”,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对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重点在于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本领,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重点工作
科学普及将从“知识补课”转变为“价值引领”
据介绍,与以往相比,《实施方案》有3个显著变化。
首先,内涵有变。随着社会发展,过去科学普及侧重传授科学知识,现在要将“知识补课”转变为“价值引领”,帮助人民群众用科学精神来引领生活、用科学知识来涵养生活、用科学方法来创造生活。这也是《实施方案》强调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作为主线的根本原因。
其次,理念有变。随着国民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正在发生变化,科普已从过去从上到下的教化式灌输转变为人文情怀的融入式服务。
第三,机制手段有变。机制正在从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向党和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建设模式转变,手段正在从传统传播形式转向信息化全媒体传播转变。
“总而言之,科普工作只有坚持以人民中心,深化供给侧改革,才能增强科学素质建设的时效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王合清表示,对此,《实施方案》部署了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和科学素质开放合作工程5项重点工程,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科普服务供给效能。
市科协作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下一步,将切实履行相关职责,突出服务性,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服好务,为人民群众提高科学素质服好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服好务。突出精准性,推动科普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突出通俗性,让科普能够“接地气、聚人气”,开展“有温度、暖人心”的科普。突出融合性,推动科普与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等方面融合发展,善于借船出海,实现“科普+”和“+科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