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让废弃矿坑重燃生机与活力从煤炭枯竭到潜力无限

嘉寓阜新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光能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生产严寒地区专用供暖管。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摄

2001年,辽宁阜新负重前行,成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20年后的今天,阜新涅槃再生。修复矿坑恢复生态,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昔日“煤电之城”已沧桑巨变,焕然一新。

修复矿坑治理生态

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最深处垂直深度350米……12月初,记者在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北侧的观景台向下望去,巨大的深坑犹如大地撕开了一张大口。深坑内,工作人员正在恢复海州矿下坑道路,进行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

海州露天煤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1952年8月开工建设,1953年7月1日正式投产,2005年6月因资源枯竭而关闭。

今年63岁的海州露天矿老员工由福新一家几代人都是煤矿职工。22岁进入海州矿的他,从机电工做到工程师。2005年海州矿关闭,此后的16年时间里,他成为海州矿综合治理和生态整治的骨干之一。

“灯火通明,非常繁忙……”由福新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坑底的工作场景十分自豪。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阜新煤炭资源渐趋枯竭。2000年,阜新矿区仅剩3.3亿吨可采储量,全地区23对国有主力煤矿有14对相继关闭。以煤炭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导致阜新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而且缺乏替代产业,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不仅如此,当时阜新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那时阜新的空气质量很差,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滑塌、滑坡、地面沉陷……”由福新回忆说。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州露天煤矿的治理工作,努力将海州露天矿建成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服务周边百姓。

阜新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晓忠介绍,2005年至2017年相继开展了海州露天矿北帮环境治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和南帮环境治理一期工程等一系列治理工程。通过削坡、平盘、抗滑桩等措施,治理矿坑面积2平方公里,初步消除了北帮、南帮部分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坑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近4年来,我们通过调查,掌握了大量基础数据,沟通协调,努力争取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大力推进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全面恢复废弃矿山已治理地块的生态功能,积极探索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与综合利用的新路子。”刘晓忠说。

如今,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内,平日里,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一起放风筝、跳广场舞;周末,不少年轻人带着孩子走在林荫步道上玩耍,还在观景台等代表性景观前合影拍照。由福新说:“这里的变化真大,以前都想不到。”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眼下,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五家子镇古喇嘛营子村正值冬季供暖季。日前,嘉寓阜新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收到来自该村村民倪立敏赠送的锦旗,以此感谢阜新嘉寓大五家子镇施工队为村民作出的贡献。

倪立敏家的小楼有150平方米。“嘉寓公司的施工队服务很到位,我们家安装了嘉寓光热+清洁能源取暖系统,使用清洁能源取暖,可以过一个省心、安心的冬天了。”倪立敏说。

嘉寓阜新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品牌经理郑世伟表示,光热+新能源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阜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光热+清洁能源暖系统可为北方采暖地区农户家庭采暖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村民从烧煤取暖到清洁取暖,“光热+绿电”清洁取暖项目逐步铺开,阜新打造新能源产业正酣。这座昔日“煤电之城”正迈向“新能源城市”。

12月初,在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正进行灭火治理的新邱区3号废弃矿坑,利用地势建设成为摩托车赛道公园。而2021阜新草莓音乐节今年7月也在这里举办。

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实现了产业开发对生态治理投入的反哺,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与关联产业开发的有效融合。

北京中科盛联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金跃群表示,“赛道城”正式被确定为“EOD模式”(生态导向开发)试点项目之一。赛道城项目启动以来,发展定位从赛道小镇到百年赛道城再到百年国际赛道城,多轮驱动、多业并进。如今,以汽车摩托车赛事、草莓音乐节、电子游戏竞技娱乐为抓手,体育、旅游、娱乐、文化等多板块齐头并进,让废弃矿坑重燃新的生机与活力,正成为阜新发展新经济的增长点和新动能。

打破瓶颈未来可期

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加快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面临一些瓶颈和问题。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梅琼坦言,阜新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仍有提升空间;环境治理任务仍很繁重,还需在替代产业培育、发展方式转变、矿山治理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新的尝试。

刘晓忠直言,露天矿环境治理资金需求大、政策支撑弱、突破风险高。海州露天矿及周边治理,资金数额庞大,国家专项资金和地方财力支持有限,阜新市拟通过残余资源回收利用、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煤矸石)、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激励、差别化土地供应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

那么,面临这些瓶颈和挑战,如何突破呢?梅琼表示,首先,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坚持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阜新将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做好结构调整文章,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打造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重点推动“四个优势产业”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高端化升级,打造以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和精细化工为主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引导氢能、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其次,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新步伐。要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再次,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具有阜新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梅琼说。

从煤炭枯竭到潜力无限,阜新,正打造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城。(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