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

   大湾区科学论坛第二日,五大分论坛一同开讲

   12月12日,大湾区科学论坛进行到第二日,5个分论坛一同开讲,围绕生命科学、网络通信、可持续性发展、海洋科学及智能工业软件领域展开交流。在生命科学分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通过视像形式发表演讲,分析多国疫苗防疫模式,并针对奥密克戎传播场景提出设想,他仍然强调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在可持续性发展分论坛上提出,新冠疫情对全球健康、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大湾区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创平台,具有自身的优势和能力,能够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新快报记者直击海洋科学、智能工业软件分论坛,并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

   ■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庄嘉宝 邓迪

   海洋科学分论坛

   聚焦海洋能源绿色开发与利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12日,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以“聚焦湾区战略发展 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为主题,汇聚潘德炉、陈十一、周成虎、张偲院士等国内外海洋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洋科技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发表了主题演讲《双碳目标与海上风电发展展望》。他指出,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能够显著节约土地成本。广东省作为能源消耗大省,坐拥超过4000公里海岸线,南海海域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上风电对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发展海上风电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还存在资源独特性、环境多样性、运行维护性等技术难题需要攻克。”陈十一表示,实现降本增效有几个技术途径,包括将海上风电规模化、定制化、智慧化和大型化,打造完善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协同与多能互补。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则聚焦海洋能源,提出可燃冰开发将成为未来能源战略制高点。张偲介绍,我国可燃冰主要储存在南海,计划在2030年实现商业化开采。他指出可燃冰开采是把双刃剑,关乎全球性生态安全,生态管控是绿色开采的首要前提,“可燃冰开采的全过程必须原位观测、充分研究和实施评估生态环境效应。”

   智能工业软件分论坛

   推动工业范式的改变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到,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到2023年,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大背景下,大湾区科学论坛智能工业软件分论坛于12日举行。分论坛上播放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关宣传视频,今年4月,该中心在广州揭牌,通过引进一大批清华大学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成果以及和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行业龙头企业等顶级研究机构深度合作,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论坛上,院士、专家以及行业大咖分享有关智能工业领域的相关内容。华为工业软件云产品部部长丘水平带来《共建工业软件云,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分享。他表示,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是工业范式的转型,即从“制造”转型为“工业+服务业”。“在这个升级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未来所有的市场的竞争都可能从单个企业的竞争,逐渐地转向产业链、产业集群的竞争。”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逐渐转向产业链数字化。丘水平提到,数字化技术实现逼近于真实的数字孪生,使每个角色、每个环节作业和运营极致的快,推动工业范式的改变。

   商汤科技副总裁刘强则以《人工智能于工业经济创新新范式-机器人的猜想》做分享,“中国的工业,正在快速被AI科技重塑,全面实现整体数字化升级。”他说。据介绍,该企业把在机器上的猜想能力和工业经济的创新范式结合在一起,构筑其工业经济创新的引擎,“简单地说,即把现实社会照入虚拟,把虚拟社会带入现实。”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