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与者到倡议者:中国向世界传递“开放强音”

20年前,中国1天进出口货物115.6亿元;现在,达到这个数值只需3个多小时;20年前,中国1小时消费4.8亿元,现在只需6分多钟;20年前,中国1分钟创造GDP0.21亿元,现在只要7秒钟……

今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20年来,中国积极对接WTO规则,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入世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升至17%以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30%左右。

从“世界工厂”供应全球,到成为“世界市场”汇聚全球;从平整土地吸引外资,到搭建平台推动“双循环”;从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到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实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从入世伊始的对接对标国际规则,到如今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国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步伐日益坚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各国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站在入世20年的新起点上,中国继续向世界传递“开放强音”,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

价值▶▷

从出口商品到全球经济稳定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这是中国自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这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20年来,中国积极对接WTO规则,切实履行货物和服务开放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素帕猜说,中国的入世承诺是所有成员中最深入、最广泛的,不仅在原有基础上放宽了货物和服务市场准入,而且在某些领域达到更高水平。

中国在开放中发展,世界则在中国的开放中受益。过去20年里,世界货物贸易总额差不多翻了一番,但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7倍多,海量商品出口海外让全球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与此同时,中国进口总额也增长了将近6倍,超大规模市场为全球万千企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利用外资从2001年的468.8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443.74亿美元。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入世20年以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保持作为制造大国称号的同时,逐渐转变为消费大国、工程大国、创新大国。”松下集团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说,去年以来松下在中国新建设8家工厂,疫情背景下,中国成为松下集团全球唯一成长市场。

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的2020年,中国更是世界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9%,较7月预测值低0.1个百分点。其认为,现阶段威胁世界经济复苏的“罪魁祸首”是全球供应链断裂。

多重压力之下,内功深厚且韧劲十足的中国经济,正持续为世界注入动力——完善可靠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持续为全球复苏注入活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展望报告中,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此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将中国2021年经济增速预测保持在全球领先水平,认为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战略▶▷

从吸引外资到畅通“双循环”

144个小时,累计意向成交金额707.2亿美元,127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家参展商……在11月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上,跨国企业竞相拥抱中国机遇,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5天累计进馆60万人次,约2.6万家中外企业线上参展、近8000家企业线下参展,来自228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线上线下共襄盛举……10月举行的第130届广交会,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新模式,为巩固提升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国家级展会的“四轮驱动”,成为中国主动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开放合作平台。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高开放水平、更有责任担当、更加积极作为、更具发展智慧的中国。

以不到全国0.04%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国16.5%的外贸规模,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达18.1%——这是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绩。自2013年设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渐成“雁阵”,形成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

新设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引进人才、离岛免税购物等均实现翻番……在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局之年,今年以来海南经济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海南拥有自由贸易港这一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将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在制度集成创新上实现全面突破。

从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中国正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将充分发挥澳门对接葡语国家的窗口作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容,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不断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两个合作区方案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展,更是制度创新的扩容,让横琴和前海有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粤港澳融合发展有了更大的纵深。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中国正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看来,上述三个区域在构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及提升稳定性方面拥有较强竞争力。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以这些城市群为引擎,以创新为引领,提升带动全国产业链升级和竞争力升级。

角色▶▷

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建设者

12月3日,中国、老挝两国元首通过视频连线下达发车指令后,首发“复兴号”“澜沧号”列车分别从昆明站、万象站同时驶出,中老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中老铁路通车,不仅让老挝圆了修建贯穿全国铁路的夙愿,更为泛亚铁路的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有望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进一步积极影响。

这是中国积极推动对外经贸创新发展的最新力证。20年来,通过基建连通、规则对接和经贸融通,中国已经实现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重要建设者的角色转变。

“中国为全球提供了7亿多富余劳动力,为降低全球商品的生产成本提供契机,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分工格局,为全球创新提供基础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如此总结。

守信履约不是结束,而是更高水平开放的开始。

明年1月1日,随着RCEP正式生效,一个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即将在东亚形成。

今年9月,中国正式宣布申请加入CPTPP。业内专家认为,这意味着第二次“入世”,因为CPTPP是目前全世界最全面、最进步、最创新、最开放的经济贸易规则。

11月,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DEPA,将有助于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与各成员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展望未来,在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下,中国将继续推进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和无限机遇。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王彪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