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羊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相信最近不少人都在关注电影《亲爱的》原型一家团聚的新闻。
孙海洋矢志不渝寻亲的故事戳爆网友泪点,而背后另一重让人感到欣慰的事是:
科技的进步,在这场漫长寻亲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了关键性的作用。
无论是警方应用DNA比对等技术侦破案件,还是公益组织通过大数据收集线索,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加持,这起失子案想要画上圆满句号或许还要等待更多年。
显然,公益在技术的推动下,脚步走得更快、更广了——这也正是科技向善的意义所在。
但有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手中并没有高精尖技术的公益组织,到哪里去乘上科技的东风?
最近,腾讯给出了一种新的答案——“公益创投”。
重点不在资金,而在整套“技术+公益”方法论的支持。
简单来说,这项长期计划会给技术、给资源、给资金,扶持公益性组织更好更深入地做公益。
而这样的思路也并非凭空产生——
实际上,在“技术+公益”这条路上,腾讯的探索早已埋下伏笔。
技术如何助力公益?
5分钟,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个跌倒的老年人而言,意味着能不能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助。
那么科技能否增大老人在这短短几分钟内被关注、解救的几率?
腾讯的工程师们想到了借助实时监控摄像头和AI的力量:让摄像头能智能识别出老人跌倒等意外情况,并发出自动报警,提示照护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帮助老人。
这就是腾讯的“隐形护理员”智慧养老监护系统。
目前,这位“隐形护理员”已经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上岗一年多,有效扩展了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发过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腾讯的AI工程师们在开发人体姿态识别时发现,关于老人摔倒的数据集样本极少,对研发造成了很大影响。
所以,他们干脆自己来做数据集。全团队“花式假摔”,用不同角度、姿势、速度、时长、光线进行测试,最后硬是“摔”出一个数据集。
而这还只是科技助老的其中一个方面。
实际上,科技本身的发展也给老年人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许多老人不会用、不善用智能手机,以至于没有健康码寸步难行的情况,就曾一度引发热议。
为了让老年人能更方便直接地掌握各种复杂手机应用,腾讯专门开发了一个微信小程序“银发青松助手”。
这里面覆盖了老人平时最常用的功能,每种功能介绍都图文并茂,还特意配备了语音讲解,让老人们即便自己一人也能轻松操作手机。
当然,技术在人文关怀方面的体现,也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同样在技术公益关注的范围之内。
比如抑郁症群体。事实上,通过干预疏导,大部分萌生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都能被解救。
由此,捕捉到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就变得异常重要。
现在不少平台都推出了识别“自杀”、“自残”等危险关键字的功能,来进行干预和疏导。
QQ就是其中之一:当用户通过手机QQ检索“自杀”“自残”等关键词时,QQ会优先呈现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援助热线,以及“联系信任的人”“尝试放松自我”“寻求专业帮助”等专业建议,以劝阻用户自杀、自残,保护其生命安全。
此外,腾讯还在2018年启动了针对大众心理关怀的“微光行动”。
联合深圳网警、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对抑郁自杀人群进行专项干预,3年来“微光行动”已经拯救了240余条鲜活的生命。
说完了人文关怀,我们再来看看技术如何在生态保护中发挥所长。
此前,我国的科研团队已经成功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荒漠化地区,种上玉米和瓜果蔬菜、中草药、草、乔木灌木等约百余种植物,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气候。
这些科研成果背后,往往需要大量大气环境、土壤、水质以及生物量等方面的数据。而海量数据(603138,股吧)带来的筛选、分析,就成了困扰科研团队的难题。
为此,腾讯和重庆交通大学合作,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建立了一个由物联网传感器、边缘网关以及一体柜组成的边缘数据中心腾讯云Nano T-block。
借助Nano T-block,科研团队所需的数据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采集,由边缘网关传输至柜内服务器清洗和初筛,然后再在云端的智维平台上分类和鉴别,并对数据进一步深度挖掘。
与此同时,云端训练出来的AI模型也能下沉至Nano T-block边缘数据中心,让数据能够就近处理。
据重庆交通大学团队介绍,用上Nano T-block后,原本4个月才能处理完的科研数据,如今最快1个小时就能搞定了。
技术公益创投计划启动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不难看出,技术介入公益之后,确实在助老、医学关怀、环境保护等等诸多公益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直击此前公益落地中的种种痛点。
而作为技术公益路线上第一批吃螃蟹的科技公司,腾讯也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技术助力公益的成熟方法论。
成绩亮眼,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公益这样庞大的社会课题下,一家两家科技公司的“单打独斗”始终力量有限,远不足以满足社会公益需求。
如何才能调动起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让技术更加深入公益事业的每一个角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更多改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才有了腾讯这一次“技术公益创投计划”的诞生。
此次腾讯技术公益创投计划于12月7日,在大湾区科学论坛湾区科创峰会上启动,2022年3月31日之前都可以申报。
该创投计划重点关注缺乏资金资助、技术支援、运营指导、传播渠道、志愿者能力的五类公益性组织,包括:
中国大陆境内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基金会、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公益性社会组织、中国大陆境内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类事业单位。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信息无障碍、应急救灾、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助老共5大公益领域中,任选其一进行申报。
而对于最终入选的项目,腾讯将从三个方面给予全面支持:
首先,是开源技术。也就是说,腾讯会以自身开放技术能力为支撑,辅以自身多年以来在科技向善这条路径上的探索经验,为入选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
其次,是链接资源。公益项目启动的一大痛点难点,就在于缺人、缺曝光。针对这个问题,腾讯会调动自身的内外部资源优势,为入选项目提供必要的活动策划、广告流量等推广资源,以及招募专业志愿者等专业人才参与项目发展。
最后,是支持资金。创投计划首期将遴选30个项目进行技术公益孵化,每个项目资助30万元人民币。
简单总结一下,这样一个创投计划,实际上就是腾讯多年沉淀下来的“技术+公益”路径的一种输出,借助于此,腾讯希望能把“让技术做好事”的模式复制到更多公益领域,形成技术公益的自循环生态。
腾讯技术公益平台负责人陈妍还表示:
腾讯非常希望能和社会专业力量一道,探索科技和公益在社会价值创造上的无限可能。
无论是在技术研发初期的创想,还是已经有一定应用雏形的项目,都欢迎参与计划,一同共建。
“让技术做好事”
事实上,如果说公益代表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把握自身命运的追求,那么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翻涌的当今社会,技术就是一股推动公益更深入社会各个角落的重要力量。
但横亘在当下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很难仅靠自身,储备起足够的前沿技术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往往缺乏技术公益的落地经验,缺乏相应的资源对接和宣传策划,导致无法在社会上发出足够大的声音、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
腾讯此番启动的技术公益创投计划,正是对以上问题的积极回应。
而这种从依靠自身技术助力公益,到释放能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的举动,亦是对“科技向善”这个命题的一种生动诠释。
至此,腾讯用科技力量参与促进共同富裕的路线也愈发清晰明朗:
2007年,腾讯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其运营的腾讯公益平台,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信息募捐平台。
2015年,腾讯公益牵头发起“99公益日”。就在今年的99公益日上,腾讯宣布设立10亿元公益数字化和基础社会建设资金池。该资金池重点聚焦公益数字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助力公益行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和慈善组织的培育发展,帮助公益行业更好地参与第三次分配。
2020年,腾讯发布技术公益平台,进一步强化了从“互联网公益”到“技术公益”的进化。
再到现在的创投计划,腾讯已然从技术公益的先行者,发展成为了技术公益路线的输出者。
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但那并不意味着,科技只有冰冷理性的一面,没有温情动人的一面。
而决定技术面貌的关键,始终是在使用技术的人手中。
当越来越多像腾讯这样的科技企业在“科技向善”的课题下深耕,技术带给这个世界的温度,也就越来越能为人们所体会。
你觉得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量子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